祖国网帐号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新闻热线 01063878399

  • 微信

  • 新浪

  • 移动端

中国记忆 >历史人物>正文

他在国民党看守所写下绝命诗:残躯何足惜,大敌正当前

2019-04-29 14:05 来源:今日头条网

在湖南省湘潭县易俗河镇赋江村杨霞咀小雷公塘一处风景秀丽的丘陵之中,坐落着一处旧居,中国共产党“最英勇的战士”罗亦农就出生在这里。在湘潭这片红色热土上,罗亦农的故事流传甚广,他的丰功伟绩是家乡人民心中一座不朽的丰碑。

他在国民党看守所勇敢地写下绝命诗:残躯何足惜,大敌正当前

在进步思想浸润下走上革命道路

罗亦农,原名罗善扬,字慎斋,后改为亦农,1902年5月18日出生在湖南省湘潭县易俗河镇一个富绅家庭。他7岁入私塾读书。后师从当地的开明秀才郭月钦先生,在民主、改革、救国等思想的浸润下,年轻的罗亦农立志为振兴中华、拯救民族而奋斗。

“五四”运动爆发后,在爱国主义思想的驱使下,结婚不到4个月的罗亦农在一个黎明前的黑夜里,拿着雨伞,悄悄地离开封建家庭,奔赴心中的自由之地。

他在国民党看守所勇敢地写下绝命诗:残躯何足惜,大敌正当前

1921年4月3日,罗亦农(坐者)在上海外国语学社学习时的合影。

他先来到上海一所中学读书。1920年春,经陈独秀介绍,他到商务印书馆当校对。在那里,他阅读了《新青年》《劳动界》等进步刊物。8月,在陈独秀的启迪下,罗亦农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上海共产主义小组选派青年去苏联学习,经陈独秀推荐,罗亦农与刘少奇、任弼时、肖劲光等同志一起赴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

他在国民党看守所勇敢地写下绝命诗:残躯何足惜,大敌正当前

1923年4月,罗亦农(左二)与任弼时(左一)在莫斯科。

1921年冬,在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的罗亦农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被推选为中共旅莫斯科支部书记,并成为刘少奇的入党介绍人。1925年3月,在莫斯科学习四年的罗亦农按党组织要求回国,任中共广东临时委员会成员,后任中共广东区委宣传部长,参与组织和领导省港大罢工。同年10月,罗亦农调北京任我党第一所党校——中共北方区委党校校长,12月起调任中共上海区(即江浙区)执委会书记,后兼任上海区执委会军事特别委员会书记和农民运动委员会主任。

罗亦农在中共江浙区委机关内秘密举办六期党团、工会组织负责人训练班;经过训练班的学习,培养了革命的骨干力量,并迅速扩大了党组织,党员人数由原来的1300人增至2500人,为日后上海工人武装起义作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上海暴动的创造者”

1926年夏,罗亦农兼任上海军事委员会主任。到上海后,他深入调查研究,提出采取坚决进攻的策略和组织罢工斗争进而准备武装起义的总方针。1926年10月至1927年3月,罗亦农与周恩来、赵世炎等在上海组织领导了三次工人武装起义,并取得了第三次起义的胜利,占领上海,成立了上海市民政府。周恩来称赞他“是上海暴动的创造者”。

为了发动工人群众,罗亦农常常东奔西走。一次,他了解到在有近3000名职工的商务印书馆中,有的党员和积极分子对其他单位工人的斗争不像以前那样积极支持,就化装成教书先生模样来到商务印书馆工会办公室,面对十几名干部,他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形势,问他们:“咱们想一想,商务印书馆职工大罢工为什么会取得胜利?”工人们七嘴八舌地说:“党的领导好!工人斗争坚决!”罗亦农顿了一下,用亲切的口吻问:“我们的胜利,离得开外单位的支持吗?除了闸北的工厂,还有各行业的工会,在商务印书馆职工大罢工时,都千方百计地支援过你们呀?”回想起大罢工的日日夜夜,工会领导们深有所悟。罗亦农告诫大家:“天下工人是一家。共产党领导工人夺取经济斗争的胜利只是第一步,只有进一步开展政治斗争,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经济斗争的胜利成果才能保住,工人阶级才能取得彻底的解放。”后来,他又多次到商务印书馆与其党支部成员谈心,使得商务印书馆成为上海工人运动的坚强战斗堡垒。

他在国民党看守所勇敢地写下绝命诗:残躯何足惜,大敌正当前

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时邮务工人开车前往闸北参加战斗

1927年初春,上海工人正在积极准备武装起义,可是几千名工人纠察队员只有屈指可数的少量武器,罗亦农与中共上海区委通过各种渠道搞到了一批武器,急需运往浦东。可当时北洋军阀的大刀队经常在街上肆意杀人,警察昼夜穿街走巷进行检查,罗亦农一连几天苦苦思索,终于想出一个主意。

他在国民党看守所勇敢地写下绝命诗:残躯何足惜,大敌正当前

参加起义的上海工人纠察队

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20名工人组成的出殡队伍来到地处沪西的兆丰公园旁,在一处空地上掘开一座孤坟,挖出事先装着枪支弹药的棺材,同来的男男女女按照事先的约定装扮起来,有的人扛着棺材,有的人边走边哭。队伍来到公平路码头,几个警察拦住他们的去路,治丧的理事还算机灵,连求带哄,还向领头的人手里塞了银圆,于是才登上摆渡船,完成了武器运送任务。

因叛徒出卖遭到逮捕

1927年5月至9月,他先后任中共江西省委书记、中共湖北省委书记。在党的八七会议上,罗亦农和大多数同志一起,坚决反对党内对于国民党右派的右倾错误政策,主张用革命的、武装的手段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会上,他被选为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委员。会后,主持制定了详细的“鄂南暴动计划”,燃起了工农武装暴动的烈火。

他在国民党看守所勇敢地写下绝命诗:残躯何足惜,大敌正当前

参加“八七”会议的主要人物

同年9月,中共中央迁往上海后,罗亦农被任命为中共中央长江局书记,负责领导湖北、湖南、江西、四川、安徽、陕西等省的工农革命暴动与党务工作。

筹备召开党的六大期间,罗亦农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冒着极大危险,到湖南、湖北等地了解情况,在上海听取各地同志汇报情况,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为党制定全国革命斗争方针作准备。

戈登路爱文义路望德里1239号半是中共中央秘密联络点旧址。1928年4月15日,时任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的罗亦农在这里与邓小平(时任中共中央秘书长)谈完工作后,等候前来接头的山东省委代表。这时,叛徒霍家新、贺治华夫妇得知罗亦农到中央机关后,立即派人向戈登路爱文义路口的英巡捕报信。英巡捕头洛克马上带领数名巡捕,冲进房内,当场逮捕罗亦农。罗亦农知道巡捕是冲自己来的,自己早一点离开此地,山东来的同志就会少一分危险,他引开警察迅速离开此地。他被捕后,当时许多报纸扬言“首要已擒,共祸可灭”。

邓小平回忆当时的危险,“我去和罗亦农接头,办完事,我刚从后门出去,前门巡捕就进来,罗亦农被捕。我出门后看见前门特科一个扮成擦鞋子的用手悄悄一指,就知道出事了。就差不到一分钟的时间。”他说,当时在上海作秘密工作,非常的艰苦,那是提着脑袋在干革命,感叹“那个时候很危险呀!半分钟都差不得”。

最热烈的领袖,最英勇的战士

罗亦农被捕后,党组织立即进行营救。开始准备用巨款4万元,买通敌人,争取释放。但考虑到罗亦农的身份已经暴露,公开营救成功的希望很小。因此,决定拿出两万元钱作为经费,在罗亦农从租界被引渡到龙华看守所的路上,将其解救。当时的计划是,买口棺材,伪装送葬,在棺材里暗藏枪支,让罗亦农的妻子李文宜作为死者家属,披麻戴孝,跟随送葬队伍后;等罗亦农的囚车经过时,随葬人员从棺材中迅速取出武器,将其抢出。但由于无法确切知道引渡时间,这个营救计划没有得到实施。

作为一个革命者,罗亦农早将生死置之度外。4月18日,罗亦农被引渡到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龙华看守所。在监狱中,他视死如归,面对敌人的审讯,除了告诉他们自己公开的姓名和身份外,一句话也未多讲。他还用隐喻给党中央写信,交待未尽的工作,表示自己的坚定信心,勉励“在外的同志继续奋斗”。给妻子李文宜写遗信,要她“学我之所学,以慰我”。并写下了绝命诗:“慷慨登车去,相期一节全。残躯何足惜,大敌正当前”,表现革命者大无畏的精神。

1928年4月21日,罗亦农穿戴整齐,神态自若,走向刑场,在龙华枫林桥畔慷慨就义,牺牲时年仅26岁。

1928年5月30日,党中央发表《悼罗亦农同志》专文称赞:“罗亦农同志是中国无产阶级最热烈的领袖,中国共产党最英勇的战士。”并指出:“罗亦农同志热烈的革命精神,可为中国共产党全党党员的楷模。

2002年,在罗亦农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胡锦涛称赞:“罗亦农是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革命先驱,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

2009年,罗亦农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他在国民党看守所勇敢地写下绝命诗:残躯何足惜,大敌正当前

罗亦农同志故居遗址标识

(责任编辑:李欣欣)

上一篇 下一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