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是学校开展各项工作的政治基础,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标和受益者,是高校党委团结、联系广大学生党员的纽带。学生党支部的建设、发展、管理、优化一直以来得到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学生支部的管理方法、政策规范、优化思考近些年来有着较为显著的升级进步。高校的学生群体划分最为鲜明的界限为本科生和研究生,本科生年龄较小,在学习、工作、科研、政治素养等方面表现较为稚嫩,研究生群体的综合素质则呈现出较为成熟的特点。研究生群体一般由学业精、政治素养高的同学组成,相比于本科生,研究生群体中党员的比重较大,研究生党支部在党员管理和教育领域承担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在上述背景下,系统研究分析研究生党支部现存的问题和疑惑,通过多重角度和详实数据探究解决现有问题的思路,寻找一条在党员教育管理领域如何进一步发挥研究生党支部作用的道路,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意义重大。
研究生党支部党员教育管理现存问题
1.研究生党支部“重业务、轻党建”
研究生党支部的划分按照同一年级的专业类别划分,研究生党员经过本科阶段兼顾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综合培养之后,正式进入到以业务、科研、学术为主导的教育培养模式。在教育责任人方面,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完全以导师研究方向为主导,在读期间的一切行为以导师科研为核心。在本研学习成果输出对比研究中,本科学习以被动接受形式为主,研究生阶段以主动输出为主,成果输出模式的转变会在短期内对研究生形成较大的心理压力,甚至形成焦虑感。研究生党支部在组建形式上属于在班级范围内形成党支部,基于研究生班级专业趋同、研究方向相仿、学习心态同步收紧等一系列共性特点,研究生班级成员、党员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中已经将业务放在一切行为中的核心地位,导致研究生党支部党建无法形成自发的重视,进而形成“重业务,轻党建”。
2.研究生党支部党员教育模式传统乏味
研究生党员教育现有的常规模式为校内党课培训和专家专题报告讲座,这种正式的党员教育模式是所有党员教育模式的核心,但是对经历过本科阶段被动式学习模式的研究生而言,这种模式逐步已经逐渐缺乏吸引力。在自媒体、社交媒体不断发展创新的新时代,翻转课堂、mooc等专业学习的模式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不断贴合年轻同学的喜好和习惯,业务学习和党员教育在模式上的对比令党员教育的传统模式更加不被年轻党员们青睐。调研数据显示,42%同学认为新媒体互动教育是当下最为适宜的党员教育模式,33%同学认为离开校园开展校外实践教育是最为倾向的党员教育模式,只有4%同学认为传统模式依旧适宜当前的教育环境。研究生党支部党员教育传统教育模式没有与新技术与时俱进相结合是目前党员教育值得思考的问题。
3.研究生党支部凝聚力建设还有待于加强
基于调研和座谈所获得的反馈信息,当前研究生支部凝聚力建设是难点,对于党支部作用发挥来说,凝聚力建设更需要加强。
分析原因,一方面研究生经过本科阶段4-5年的学习甚至经历过工作之后进入到研究生学习阶段具备较强的独立生活、学习、科研能力,研究生互相之间交流交往更局限于同一导师团队范围之内,与其他同学交往较少;另一方面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特点是时间持续短,一般为2-3年,尤其在毕业年,学生几乎全部精力聚焦于求职和毕业论文,无暇顾及和参加系统的支部活动。如此一来,研究生党支部的组织生活、活动开展的难度就增大,没有共同语言、共同目标的党支部往往会出现松散的情况。因此,党支部成立之初凝聚力建设就变得尤为重要,它是任何一个集体、支部构建、发展、发挥战斗力的内在精神基础,如何在研究生刚刚步入求学阶段迅速形成强有力的凝聚力是有助于发挥支部作用的关键问题之一。
4 .研究生入党前教育深度不足
本科阶段大都有较为系统的入党教育,研究生在入党前的教育比较缺乏,虽然研究生主体比较成熟,但对入党问题仍然是缺乏系统的认知和明确的思考,对入党系统流程也模糊不清,部分积极分子容易无法保持长期持之以恒的入党热情和科学合理学习提升进程,令很多研究生积极分子在半途掉队。此外,积极分子培养以分数作为通过考核的主要标准,显示出一定的考核机制不合理性。因此,调动研究生入党积极性,提高研究生的政治素养和政治站位,相关的教育还得有配套机制。
5. 研究生党支部党员管理缺乏惩戒机制
研究生党支部在党员管理方面的奖励机制有着固有的模式和传承,对优秀党员有相应的荣誉奖励机制,这对于支部发挥作用和激发党员持续服务同学、服务社会、将党员情怀和党的宗旨持之以恒发挥发扬有较强的推动意义。在党员惩戒机制方面对比之下较为薄弱,很多党员所有的热情和努力都投入在入党之前,入党后的行为和态度对比之下体现出冷淡和消极,再加上研究生阶段课业、科研压力的加重,这种负面情况更加突出。研究生党支部由党员个体组成,集体中的负面典型容易引发集体功能的系统化消减,阻碍研究生党支部党员教育管理作用的发挥。因此,制定合理的党员教育管理办法对支部建设将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提升党员教育管理成效的思考
与本科生比较起来,研究生群体的综合素质呈现出较为成熟的特点,他们学业能力强、政治素养较高,与此同时,科研任务重、就业压力大,在这样综合的背景下,研究生党支部建设呈现出一些现存的问题,也成为学校党建工作相对薄弱的环节。基于调研数据和座谈反馈,本研究对研究生支部作用发挥和提升党员教育管理质量提出以下思考。
1.发挥研究生导师的育人功能,促进研究生党支部业务、党建互相融入
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对于研究生的成长成才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通过强化研究生导师的教书育人功能,对于党员导师,要将党员教育纳入导师学术培养环节,令研究生在与之关联紧密的学术团队首先接受到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党员的责任意识和纪律意识,实现“重业务、重党建”。
同时,可以试点党支部构建的创新,根据专业特点,试点由导师和课题组研究生为单位纵向组建党支部,业务和党建组织统一化,既解决按年级划分学生支部,党员间互通交流不够的问题,也解决支部业务和党建工作双向同行的问题。
2.创新党员教育模式,增添支部活动吸引力
新时代是多元文化相互交织,新媒体蓬勃发展的时代,传统依靠固定课堂授课、专题讲座单一模式的被动填鸭式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党员教育的全部需求。为增强党员教育的吸引力、趣味性、高效率,走出课堂将身心投入到实践中去,让身体和心灵全方位融入教育中,已经成为新时代党员群体更加希望的教育模式。可以在现有研究生党员红色主题教育基地实践教育的基础上,引导研究生党员主动参与学院创意文化节、红色经典演绎大赛、“中国记忆”讲堂,并结合专业开展博物馆之旅、红色1+1等实践活动。同时,要积极发挥新媒体的作用,组织党员开展在微信朋友圈中“晒晒我的支部生活”、“晒晒我身边的优秀共产党员” 等活动,让党支部建设和移动互联技术结合起来,真正让支部作用发挥进口袋、进身边,也让传统的党建工作变得鲜活起来。
3.系统开展研究生入党前教育
明确入党动机、理解党的宗旨、掌握入党全周期节奏是一名积极分子向党组织靠拢的重要内容,学院将系统设计研究生入党教育,通过主题讲解、亲身参与、志愿服务等环节增加对入党的认识,激发研究生入党热情。
4.加强研究生党支部凝聚力建设,构筑桥梁
研究生党支部凝聚力的培养和建设,支部书记的作用最为重要,要加强支部书记的选配,选拔政治素养高、责任心强、有奉献和创新意识的研究生党员担任党支部书记,并为其配备合理的班子,相互配合,荣辱与共。
二是要为党支部形成集体记忆和达成共同目标创造良好的客观条件,如红色讲演比赛改为研究生入校之初进行,这就为研究生党员迅速认识、共同努力创造了良好的时机,党支部书记在活动中锻炼了领导力和组织力,党支部也增强了凝聚力建设,实现双赢。
三是可以设立研究生党支部工作创新基金,增强支部凝聚力建设,每个入选党支部给予1000元到3000元经费,支持党支部开展各类主题党日、支部共建、社会实践等活动。
5.结合现有实际情况制定研究生党员教育监督机制
在调研过程中,党员和非党员同学普遍提出当前部分党员同学没有体现出先进性,缺乏主动服务同学、服务集体的意识,而支部成员间碍于情面,不太好批评指出。针对此类问题,可制定严格的日常考勤制度,内容涵盖党员年度学习情况、思想汇报、志愿服务、参与学习等定量考评表,对于表现极为不佳的研究生党员,以批评教育、延长考察期、年度考核不合格等方式给予相应处理,严重者可考虑党员退出机制,从制度层面规范研究生党员的日常行为规范,主动提醒与制度要求相结合,实现研究生支部对党员的有效管理。(本文作者陈劲松、张帅单位系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责任编辑: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