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网帐号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新闻热线 01063878399

  • 微信

  • 新浪

  • 移动端

中国记忆 >抚今追昔>正文

孙继先中将之子孙东宁在军事学院成立7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2020-12-31 12:10 来源:《祖国》杂志

    2020年12月29日,军事学院成立7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原军事学院老领导和学员后代代表、党史军史专家等近40人出席了此次座谈会。开国中将孙继先之子孙东宁在座谈会上作了发言:

开国中将孙继先之子孙东宁在座谈会上发言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军院后代兄弟姐妹们,大家上午好!

    今天很高兴参加南京军事学院成立70周年座谈会。刚才各位的讲话和发言很精彩,组委会同志让我代表战役系后代讲几句,我就简单汇报一下我知道的当年战役系的情况。

    1951年,我父亲孙继先调到南京军事学院,先后在高级系任副主任、主任,战役系成立后杨得志兼任主任,我父亲是副主任。战役系成立于1954年,那年1月15日, 为适应国防现代化建设高级人才培养的需要, 刘伯承元帅在军队的高级干部会议上, 提出在军事学院设战役系的设想,军委同意了刘帅的意见。同年8月, 从全军选调了52名军以上干部进入军事学院战役系预科学习。

杨得志上将与孙继先中将在战役系工作时合影

    父亲保留的一个笔记本里记录着当时52名学员的概况,包括姓名、籍贯、年龄、职务、政治面貌、文化程度等。学员的年龄在37—48岁之间,其中郭鹏、刘忠年龄最大,是1906年出生;肖永银、陈宏年龄最小,1917年出生;党龄、军龄资历最长的是谭希林,1926年的党员,参加过南昌起义。

    我仔细看过父亲当年用过的记事本,印象最深的是战役系这些老前辈的文化程度:初小2人(3.8%),高小23人(44.2%),初中25人(48.1%),高中2人(3.8%)。近1年的预科学习之后,经考量文化程度达到:高小1人(2%),初中26人(50%),高中26人(48%)。战役系的学员在战争年代都是带兵打仗的高级军事指挥员,和平时期为了军队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虽然他们年龄很大了,但还在努力学习,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后人学习。

    1955年9月1日, 战役系学员全部转入两年的正科学习。分成四个学习组:一组组长陈锡联、副组长李作鹏;二组组长廖汉生、副组长吴克华;三组组长谭希林、副组长张祖谅;四组组长张震、副组长温玉成。学习组长兼任党小组组长。

    1955年11月,战役系学员在南京授衔,52名学员中有5名上将,23名中将,24名少将。被誉为“将军系”。

战役系第一期毕业生留影

    1956年1月, 刘伯承院长在军事学院建院5周年大会上发布了“嘉奖令”, 战役系杨得志、张震等被授予一等奖, 廖汉生和吴克华、林浩等被授予二等奖, 孙继先、左良等被授予三等奖。

    战役系的特点:职务高,文化低,年龄大,架子小。

    1957年7月,随着军事学院战役系52名将军的毕业, 该系也成为历史。后来在北京成立了高等军事学院,战役层次的人才培训转到高等军事学院,后改成军事学院,也就是现在的国防大学。

与会人员合影留念

上一篇 下一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