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网帐号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新闻热线 01063878399

  • 微信

  • 新浪

  • 移动端

中国记忆 >抚今追昔>正文

为革命他劫狱,为信仰他被关押、被批斗无怨无悔

2021-01-18 14:43 来源:《祖国》杂志

    重上战场我亦难,感君情厚逼云端。

    无情白发催寒暑,蒙垢余生抑苦酸。

    病马也知嘶枥晚,枯葵更觉怯霜寒。

    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自宽。

     这是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副总理的陶铸于1969年写给夫人曾志的一首诗。

陶铸(1908年1月16日-1969年11月30日)

    1967年1月4日,陶铸因不屈从“四人帮”诬蔑邓小平,而被江青、康生、陈伯达宣布是“‘刘、邓路线’的忠实执行者”,“中国最大的保皇派”,并且要“发动群众”,“揪出来”。一时间,“打倒陶铸”的标语、传单布满全国。陶铸也很快失去了人身自由。

     在1967年至1969年两年多的圈禁中,陶铸作为一名诗人,在磨难中留下了这首宝贵的诗篇。1969年10月,林彪下达一号通令,陶铸被押往合肥,被迫与妻子曾志分离。43天后,陶铸在合肥含冤去世。而这首诗,是他在狱中与妻子分离的时候写下的。他在诗中感慨当时政治上的混乱,人身的冤屈,家庭分离的痛苦,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正义正气无私无畏的舍身追求。

1947年1月,陶铸与夫人曾志在东北。

领导闻名全国的厦门劫狱斗争

    陶铸,原名陶际华,1908年1月16日出生于湖南省祁阳县石洞源陶家湾村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26年入黄埔军官学校第五期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陶铸参加了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1928年1月任中共祁阳县委军事委员。同年5月离开祁阳。后被派往福建,先后任福建省军委秘书长、书记、省委组织部长、漳州特委书记、福州中心市委书记。在此期间,陶铸出色地组织和指挥了闻名全国的厦门劫狱斗争,先后建立了闽南工农红军游击总队和闽东地区的人民武装力量,后来这些部队的一部分编入新四军。

    1927年初,中共在厦门成立了市委,基层工会也发展到30多个,在工会的领导下,工会会员迅速发展到几万人。国民党急了,派出大批军警特务,大肆破坏罢工、罢课、罢市,并疯狂搜捕共产党人。1930年春,由于叛徒告密,厦门党组织遭到了严重破坏,市委书记、团省委书记都先后被捕入狱,30多名闽西根据地过来的苏维埃干部和红军指战员也被捕关押在厦门的思明监狱。鉴于陶铸同志有着丰富的革命斗争经验,福建省委把营救任务交给了时任福建省军委秘书长的陶铸。

    当时厦门共有两座监狱,凡被关押在思明监狱的一般都是“政治犯”,看守严密,基本上终生难以出去。为此,省委领导制定了一个“厦门破狱”工作计划,具体由时年22岁的陶铸组织实施。

     陶铸了解到,当时厦门军警共1300余人,其中监狱警备队36人,所配武器主要是毛瑟枪;监狱里有卫兵4人,分别守在三个不同的地方。狱门外面,是一个天井,哨兵平时不带枪,只有监狱长配有手枪,平时在天井西边小楼上办公。每周三、六两天允许亲友探监,只要给看守钱财,谈话时间不限,还可以交头接耳,甚至把大包小包的物品送进去。

为进一步核实监狱情况,陶铸亲自带领参加劫狱行动的队员,多次深入监狱进行察看,掌握监狱的实际情况。并亲自选定11名久经沙场、战斗力强的老兵组成特务队,集中在鼓浪屿的一个秘密基地进行为期4周的特训。

    特训完毕后,陶铸将劫狱日期定在5月25日,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因为这天是星期天,军警机关单位放假,长官不在现场办公。二是当天监狱附近的南普陀寺上香的善男信女很多,厦门地下党组织了一些进步人士,混在游客中,掩护劫狱人员安全撤离。接应队员也化装成游客、小摊小贩等,随时接应狱中逃出的同志。

    5月25日这天,陶铸带领特务队11人来到监狱,分为2队,其中一队6人为内队,以探监和找同事为名混入监狱,负责骗开监狱大门和牢门。陶铸带领5人为外队,负责主攻,对付监狱门口的警卫和可能出动的警备队。

    当一切准备就绪后,内队6人分三批进入思明监狱。第一批进入相当顺利,但第二批进入时却发生了意外,副监狱长发现一名队员可疑而准备动手搜查,队员急中生智,一枪将副监狱长击毙,另一名队员也及时打死一名想抵抗的看守。在这种情况下,6名内队人员加快冲进监狱,用钳子掐断牢房铁锁,把里面40多位同志放出了监狱。与此同时,陶铸率领外队5名队员冲进县政府,击毙执勤门警,陶铸又实行“擒贼先擒王”的方式,将正在吃饭、探出头来了解情况的警备队长和一名警备队员击毙,失去指挥的30多名警备队员吓得四散逃命。

    当接应人员接到40多名逃出生天的同志时,整个行动时间才过去10分钟。分布在县政府附近的接应队随即出动,接应人员每人带领三五名越狱者,迅速撤离现场,乘船前往闽西根据地。

    陶铸在完成劫狱任务后,并没有急于离开,而是装扮成阔气的游客,进入南普陀寺,观察敌人动静。当国民党军警冲进南普陀寺搜捕可疑人员时,陶铸正和一名厦门国民党政府机关做事的湖南老乡在聊天,敌人根本没有想到厦门劫狱的总指挥还在这里若无其事的聊天,陶铸就这样从敌人的眼皮底下从容地离开了现场。

    厦门劫狱的成功震惊了全国,在福建党史上留下了辉煌灿烂的篇章。

入狱四载仍不改共产党人本色

    1933年5月,由于叛徒出卖,陶铸在上海被国民政府逮捕。在被监禁的四年期间,陶铸团结和鼓舞被囚战友,同敌人不断地进行了英勇的斗争。

    被捕后的陶铸作为“要犯”很快被押往南京。南京国民党宪兵司令部看守所,是闻名全国的杀人魔窟。每间十多平方米的牢房要关押二三十人,睡在地上都要侧着身子,吃饭、拉屎、活动都在这里面,阴暗潮湿,臭气冲天,跳蚤臭虫成群。犯人关押在里面不许看书看报,甚至不许说话,每天只能吃到两餐发霉肮脏的糙米饭。

    面对这样严酷黑暗的环境,面临着时时都可能降临的死亡威胁,陶铸始终表现了对共产主义信仰的无限忠诚。敌人的严刑拷打、手铐脚镣不能使他屈服,利诱劝降也不能使他动摇。

    一天傍晚,监狱看守长特地来到陶铸跟前巡视良久——这是一个危险的征兆,敌人第二天很可能就要枪杀陶铸。难友们怀着沉重的心情,凑钱买了一碗大肉面给陶铸送别。陶铸从容地吃下了这碗面,笑着向难友们说:“这是永别吗?不!来世再见。”他笑得那么真挚,以致笑出了声。对他来说,监狱、刑场,都是锤炼自己的战场。

    第二天天蒙蒙亮,铁门打开了,敌人进来提人,但没有提陶铸,却把出卖陶铸的叛徒拉出去枪毙了。难友们欣喜若狂地拍打着陶铸,又叫又笑:“你吃了我们的面,怎么不去死啊!”陶铸调皮地说:“他们不枪毙我,我有什么办法!你们再送面来,我还要吃!”说着哈哈大笑。”

邓中夏

    1933年9月17日夜,中共著名领导人邓中夏也被关进南京宪兵司令部看守所牢房。陶铸得知后,立即通过难友询问邓中夏将抱着怎样的政治态度?邓中夏激动地说:“同志们问得好!大家应当关心我的政治态度。告诉同志们,我邓中夏化成灰,也是共产党人!”邓中夏的话,深深感动了陶铸和难友们。10月15日,邓中夏被枪杀于雨花台。陶铸这个硬汉子挥泪写下了一首充满深情、动人肺腑的悼亡诗:

秋来风雨费吟哦,铁屋如灰黑犬多。

国未灭亡人半死,家无消息梦长过。

攘外空谈称绝学,残民工计导先河。

我欲问天何聩聩,漫凭热泪哭施罗。

    诗中的“施罗”,施,指施义,是邓中夏被捕时的化名;罗,指罗登贤,也是当时中共中央重要领导人之一,1933年8月被枪杀于雨花台。

    1937年9月25日,日本出动90多架飞机,轮番轰炸南京,南京城一片火海。就在这硝烟弥漫的时刻,经中国共产党派赴南京的代表周恩来、叶剑英等人同国民党有关当局多次交涉,陶铸和难友们终于被营救出狱。

    陶铸出狱后,很快根据组织的指示,走上了抗日战争的新岗位。

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不懈奋斗

   1938年10月武汉失守后,陶铸同志到鄂中参加开辟根据地的斗争。他放手发动群众,组建党领导的武装力量,开展游击战争,为建立抗日根据地创造了有利条件。1939年6月,陶铸同志任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支队代理政委,在鄂中敌后树起新四军的抗日旗帜。同年11月至1940年初,豫南、鄂东、鄂中等地党组织和抗日武装力量逐步统一,成立豫鄂边区党委和豫鄂挺进纵队,开辟了豫鄂边抗日根据地。陶铸同志任豫鄂边区党委委员、统战部长,兼管政权建设和统战工作,并任豫鄂挺进纵队(平汉)路西指挥部指挥长,同李先念等同志一道在豫鄂边地区建立起各级民主政权,领导军事斗争。1940年,陶铸同志作为党的七大代表前往延安。在延安,他担任中央军委秘书长、总政治部秘书长兼宣传部部长等职,参加了延安整风有关工作和军队政治工作。1945年,他出席了党的七大。

    抗日战争胜利后,陶铸同志日夜兼程赶赴东北,历任中共辽宁省工委书记和辽西、辽吉、辽北省委书记,东北民主联军第七纵队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政治部副主任等职。当时,东北大部分地区变成国民党统治区,斗争环境极为艰难复杂。他认真贯彻中央指示,深入农村,发动群众,清匪反霸,进行土地改革,建立根据地。他领导创建的辽吉根据地成为东北战场对敌斗争的重要前哨阵地。在1946年12月开始的“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中,陶铸同志担任前方工作委员会负责人,为保证战役胜利做了大量工作。在1947年夏季攻势中,陶铸同志和邓华同志一起率西满野战军参加第一次四平攻坚战;在秋冬季攻势中,参加彰武攻坚战,与友邻部队一起歼敌一个师。辽沈战役中,陶铸同志代表中共中央东北局督察和组织后方勤务,组织分区部队配合主战场作战。沈阳解放后,他任中共沈阳特别市工委书记,在陈云同志领导下进行接管城市、恢复生产、改造旧政权的工作。

1947年在东北,辽吉军区领导人合影。前排左起第二人为陶铸,第三人为邓华。

    辽沈战役后,陶铸同志随部队南下参加平津战役。他担任解放军前线司令部全权代表,同国民党守军傅作义将军进行和平谈判,组织改编起义部队,为平津战役胜利和北平和平解放建立特殊功勋。之后,陶铸同志组织率领南下工作团,随第四野战军追歼国民党军队,接管地方政权。他为中南地区解放长途跋涉、忘我工作,完成了接管武汉、赴长沙接收起义部队等重要任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年,陶铸同志41岁。他英勇战斗20余年,把最美好的青春年华贡献给了中国人民解放事业。

陶铸一生是松树风格的最好写照

   建国后,陶铸先后担任中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中共广西省委代理书记,中共中央华南分局书记,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一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当选中央委员。在党的八届十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委,兼任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并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陶铸还曾当选为三届人大代表,二届、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1966年,陶铸和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

1954年,陶铸和周恩来等在广州机场。

陶铸全家和朱德、康克清合影于广州。

    1969年11月30日,因遭受林彪、“四人帮”的残酷迫害而含冤去世,终年61岁。

    陶铸同志的一生是鞠躬尽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为共产主义事业艰苦奋斗数十年,深得党和人民的信任。他襟怀坦白,光明磊落,坚持真理,无私无畏,正如他在所著的散文名篇《松树的风格》中写道:每一个具有共产主义风格的人,都应该像松树一样,不管在怎样恶劣的环境下,都能茁壮地生长,顽强地工作,永不被困难吓倒,永不屈服于恶劣环境。陶铸同志的人生正是松树风格的最好写照。

彭德怀、陶铸同志追悼会

1978年12月24日,中共中央在北京举行追悼大会,为陶铸同志彻底平反,恢复名誉。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陈云同志致悼词,对陶铸同志的一生给予高度评价。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