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垒,34岁,徐州经开区大黄山街道前王村人,任职于徐州危废应急处置中心。疫情期间,他毅然申请逆行湖北,在援驰期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彰显无私大爱,一次次超负荷工作,他从不说苦和累,能干的活抢着干,在自己身体出现问题的时候仍然坚持工作,他说:“我还年轻,有的是劲,能干的就多干,能帮的就多帮!”董垒的事迹得到大黄山街道和媒体的大力宣扬,很多人知道了董垒在疫情期间的所作所为,深受感动,他把正能量带到很多年轻人的心里。因表现突出,董垒被评为2月份徐州好人、经开区第三届金龙湖榜样最美志愿者称号。他的事迹被徐州日报、金龙湖快报、徐州文明网等报刊、网站争相报道。
(董垒日常工作)
董垒为人诚恳老实,做事认真努力,在单位多次受到领导表扬,每天的工作任务繁重,董垒不怕苦不喊累,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给同事们起到了榜样作用。
(董垒日常工作)
春节期间,新冠肺炎疫情袭来,一时间,原本象征祥和团圆的节日已被防疫抗疫的紧张氛围所取代。随着武汉疫区感染病例数据的增加,为本该享受团圆幸福氛围的人们蒙上了一层阴影。一时间,全国人民积极响应号召,待在家里做无声的斗争,而逆行的身影一层一层,无畏艰险,只求胜利! 董垒和他的同事作为处理危废品的“审判官”,他们责任重大,必须坚定、果断、细心,在保护自己的同时,要保证医疗废物处理干净、彻底,不留隐患。他们是城市卫生的“另类守卫者”,与看不见的病毒打交道,与危险为伍。戴好口罩和护目镜,拉上拉链,在防护服上喷些消毒水,董垒一天的工作又开始了。 春节期间,董垒夫妻俩带着两个孩子和父母正享受着新春团圆的温馨时刻,疫情的发生让董垒的心揪了起来,本就与危险为伍,他明白此次疫情的危险等级是以往不曾遇到的,作为一名普通的老百姓,他也曾害怕、恐惧、不知所措,但看到84岁的钟南山院士义无反顾赴金银潭千里驰援;73岁的李兰娟院士率领医疗队奔赴武汉;那些为人父母儿女的医生护士丢下亲人赶赴疫区…那么多勇敢的战士逆行而上,他终于毅然在心中作了决定,去最危险的地方! 2月4日晚上,他接到了公司发来的消息:徐州危废应急处置中心也准备援助武汉了,希望员工踊跃报名!瞒着妻子报完名,一夜无眠,他在心中反复思索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唯独没有退缩这条路。2月5日凌晨,怕吵到熟睡的妻子和孩子,他早早的起来,轻手轻脚地收拾好了行李,本想再看一眼妻子,谁知一转身,就看见妻子早已在他身后红了眼眶:“我昨晚就看出你不太对劲,你还想瞒着我?我知道我拦不了你,放心去吧,家里有我,你要照顾好自己......”话没说完,就已经泣不成声,此时的董垒说不出任何安慰的话,抱了抱妻子转身离开,没有回头,因为他知道,回头就再也舍不得离开。
(左数第二个为董垒)
2月6日,援驰车辆就抵达了孝感市,董垒一行被安排在中环治理有限公司,负责处理孝感市所有医院的医疗废物和病人的生活垃圾。来之前,董垒已经在心里有了大概的工作思路,在他想来,工作量肯定会大一些,危险性高,一定要做好防护,可来到孝感以后,大量的工作扑向他们,他发现这真的是场硬仗,和自己预想的一点都不一样!二月是最困难的时期,每天大量的医疗废物运送到厂区,堆不下就放到各个临时处置点,不过因为处置点临时修建,很多工作还是得依靠人工。除了负责清运医疗废物,给车辆、垃圾消毒外,董垒和队友还被安排装运垃圾、维修设备、做电工、看锅炉、焊电焊,能干的活儿全干了,他笑称,自己快成全能型人才了,可笑容背后的辛酸恐怕只有董垒和队友知道了。 在孝感期间,董垒和队友们实行两班倒,每天最少工作12个小时,有时18个小时,甚至24个小时。据他回忆,2月份医疗废物翻了好几倍,整个库房爆满,大量的医疗废物堆在厂子里,比一层楼还要高!厂子里堆不下了,就运往临时处置点,由于新冠肺炎医疗废物具有更强的感染性,长时间暴露有二次污染的危险,在高强度的工作下,操作人员极度疲劳,压力巨大。源源不断的医疗废物涌入,各个岗位缺人是常态,他有好几次亲眼见到年纪大一点的人晕倒在工作岗位,被送到医院以后,直接换人顶岗,那些天里,他们因为要用手装垃圾,董垒和同事们手被扎破是常态,为防止感染,他们直接把手泡在酒精里,休整休整再继续工作… “卸桶、推上传送梯、倒桶,再将已经空了的塑料桶挪到一边,最怕装有医疗废物的塑料袋破裂,其他到没有什么怕的……”董垒缓缓道来他的工作状态,像电影片段一样一幕幕重现在眼前,因为工作情况特殊,每一步都要小心再小心,一旦沾染将极有可能感染上!危险离他们是那么近,而他们唯一的保护膜就是那层薄薄的防护衣,日复一日,连轴转,每天超负荷工作着,短短几日,董垒就掉了5斤肉,“这下正好减肥了!”工作之余,他还会自我消遣一番。 2月15日这天,在连续工作了24小时后,饥饿感和疲惫感不断向董垒袭来,他倒在走廊的椅子上,连防护服都没有脱掉就直接睡了过去......
(同事拍下董垒照片)
“一次性防护服、棉纱等废物体积大、重量轻、产生量大,加大了清运难度,最多的时候,运输医废的专用车从厂内的上料口一直排到厂区门外,原本双车道已变成单车道,全是垃圾,那时候真的太困难了!但最让我难忘的还是进冷库工作那三天…”2月25-27日这三天,对董垒来说一生难忘,他被分到冷库里工作,成袋的医疗垃圾如山堆积在冷库里,只留下一个人站立的位置,为防止病毒扩散,进入冷库以后门就被关上,形成一个密闭空间,董垒穿着防护服,用手一袋一袋把垃圾装进蒸煮车里,满了就推出去,再由队友把空的小车推进来,他继续工作,每天一干就是18个小时,在那么低的温度里,他的防护服下还是汗流浃背。因为怕被感染,他不敢喝水,加上超负荷工作,身体严重透支,有时甚至尿血。董磊说,冷库里的垃圾还只是冰山一角,厂区里到处堆放着医疗垃圾,人员忙碌不停的画面永远留在他的脑中。 3月1日,来到疫区的第25天,凌晨两点多,董垒穿好防护服全副武装后,请同事拍了一张照片向妻子报了一个平安,就立即投入了工作当中,因为物资的短缺,防护服穿上就不舍得再脱,一顿饱饭,一场好觉几乎成了奢侈品,面对堆积如山的医疗物废,疲惫感不断充斥着董垒的内心,他多么希望能减少再减少,这样意味着战胜疫情的人越来越多,成功越来越近啊! 随着病人的增加,大量的医疗物资被消耗,因为存在感染的危险,以往可以重复使用的衣服、鞋帽、口罩等,都要当作医疗废弃物扔掉,导致医疗废弃物“水涨船高”,所有的医废处置中心都是日常接近满负荷运行状态,却仍然捉襟见肘。他们就要想方设法“节省”物资,有时少喝点水,比赛谁去厕所的次数最少,谁的防护服用的时间最长,而董垒的胜利次数往往最多… “作为徐州市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中心第二批驰援湖北的“逆行者”,我一直坚信,有我们这么强大的祖国,有一起抗战的同事,大家齐心协力、同舟共济,一切困难都会过去。抵抗疫情,人人有责,我身虽轻,但志坚如磐。”面对家乡徐州的方向,他坚定说道,又好似在默默给自己打气,简单休息一会儿,他又奔向最危险的岗位上了。 3月25日这天,董垒和队友们踏上了回家的路程,55天的坚守,从一开始的慌乱害怕,到慢慢熟练自如,董垒用实际行动证明初心,用坚毅的勇气战胜危险,愿以此身担使命,不负初心为逆行。董垒,好样的!(孙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