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获全胜,决不收兵;抗疫必胜,中国必胜!”疫情发生以来,四川省绵阳市科创区项目办李超写在微信朋友圈里的一句话。这16个字,支撑着他一直坚守在“抗疫”一线,成为绵阳市科创区集中医学观察点上连续“超长待机”840小时守护者。
邀请专家组召开工作例会
3月5日,在科创区集中医学观察点,“超长待机”的李超已是极度疲惫。这是他在这里24小时值守的第35天。领导多次让他休息一下,他总是说:“我能坚持,这里危险,就别让其他同事来冒风险了。”
春节休假期间,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他第一时间向领导请战:“我是党员,大学时又学过病毒学,让我去。”2月1日,科创区出现首例确诊病例,需要增派人员加强工作组力量,李超得知后,再次请缨,奔赴到疫情防控最危险的集中医学观察点工作。
集中医学观察点的留观人员可能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但危险随时随地可能发生。作为集中医学观察点的“管家”,李超吃住都在观察点,除了和领导同事们一起负责消杀工作、布置房间、安置人员、协调各种关系,还要想方设法为观察人员做好医学观察、生活保障、心理疏导等服务。每天夜以继日连轴转,错过饭点吃桶泡面,累了打个盹又继续干。
测量制作隔离区
2月9日,随着科创区第二例新冠肺炎的确诊,科创区一天之内增加了9名需要集中医学观察的人员,安置人员、各种协调,等人员安置好,已是凌晨。留观点首批开辟的房间已经所剩无几,又得开辟新的房间,商量布局、制定方案、准备房间、安抚留观人员……那几天,李超和领导同事们白天黑夜连轴转,三天两夜没合眼。
为了消除个别工作人员的顾虑,李超主动穿上防护服、带上护目镜,和医护人员一起进入高危的隔离区,检查每一个房间消毒物资情况,更换房间用品,确保隔离房间全方位消毒后能最快投入使用。冲锋在前、直面危险、迎难而上,李超从不叫一声苦,不喊一声累。他总是说:“我学过生物学,对病毒的了解和防护知识要多一些,危险的工作让我来。”
除了是集中医学观察点的“管家”,李超还有一个身份,就是这里的留观人员的“临时亲人”。“507住着小朋友,不吃辣,需要零食;405不吃麻;509住着老人,食物要清淡……”在李超的笔记本上,详细地记录着每一个留观人员的饮食习惯。“他们吃好了,心情就会好。疫情防控心不慌,心理干预是这场硬仗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李超说,遇上刚来观察的人往往情绪比较激动,不接受集中医学观察,不接受单人单间,他们就耐心劝导,宣讲政策,和风细雨地化解。“非常时期,往往平常鸡毛蒜皮的小事,都会被无限放大。我们的工作,就是去倾听、理解和共情,用专业知识帮助他们将情绪引流。”
随着一批又一批人员解除医学观察,观察点的工作压力稍有缓解,李超主动把回家轮休的机会让给其他同事,自己仍然坚守在一线。
对接医学观察人员文书资料
如今,在集中医学观察点值守的李超,已有一个多月没有回家了。半岁的儿子和刚调回绵阳工作的妻子是他最关心、最思念的亲人,2.6公里,4分钟的车程却成了他和家最遥不可及的距离。说到孩子,李超眼眶一湿:“我来这里的时候,儿子刚刚能坐起来,现在他已经会爬了。等疫情结束,我再好好地抱抱他。”(文/图 刘仁喜 蒋琳琳 潘浩然)
(责任编辑:李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