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网帐号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新闻热线 01063878399

  • 微信

  • 新浪

  • 移动端

>中国记忆>正文

临终前,彭湃给周恩来写了最后一封信

2019-12-06 14:22 来源:《祖国》

    他生在地主家庭,却同情群众疾苦;他是长辈口中的“逆子”,却是农民心中的“菩萨”;他被毛泽东称为“农民运动大王”。90年前的今天,他为了捍卫信仰,慷慨对敌,从容赴死。他就是中国农民运动的先导者和卓越领袖——彭湃。

临终前,彭湃给周恩来写了最后一封信

彭湃

    彭湃,原名彭汉育,1896年10月22日生于广东省惠州府海丰县城龙津溪畔的一个地主家庭。六岁入海城七圣宫读私塾。1918年春,二十二岁的彭湃离开海丰到广州广府中学上学。同年夏,东渡日本东京求学。1918年9月30日,他考入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科。由于出身地主家庭,让他目睹了现实社会的巨大反差,他曾自述道:“我的家庭男女老幼不上三十口,平均一人就有五十个农民做奴隶。”而在早稻田的政治经济科,彭湃读到了日本的社会主义者河上肇翻译的马克思主义学说,受到启发,让他认定找到了解决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的钥匙。

临终前,彭湃给周恩来写了最后一封信

在日本留学时的彭湃

    1921年5月,彭湃从日本毕业后回到家乡广东海丰。回国后不久,他就在广州参加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后转为中国共产党员。彭湃曾试图从教育入手去实现社会革命,却遭到失败。这使他开始把注意力转到工农方面来。但彭湃不久便发现,虽然他们以“工农群众的喉舌”自居,可是“背后绝无半个工农”,影响极为有限。为此,他感到要唤醒工农,发动工农,必须到工人、农民中去,尤其是要到占人口80%的农民中去进行实际工作。他向农民说明他们受苦的原因是地主的剥削;帮助农民算细账,引导他们认识地主剥削农民的事实;他告诉农民要改变这种状况只有大家团结起来与地主斗争……

临终前,彭湃给周恩来写了最后一封信

从事农运时的彭湃

    这样,贫苦农民开始跟彭湃一条心,海丰的农民运动很快就发展起来。通过搞农会的实践,彭湃积累了丰富的开展农民运动的经验,担任了海陆丰总农会的会长。

临终前,彭湃给周恩来写了最后一封信

1927年11月彭湃领导创建海陆丰工农政权。图为当年革命活动场所——红宫广场

    1924年春,彭湃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同时赴广州领导农民运动,创办农民运动讲习所。1927年,他作为中央前敌委员会成员之一,与周恩来等一起领导了南昌起义。在党的八七会议上,他被选为中央临时政治局委员,随后亲临前线参战。1927年11月21日,中国第一个红色苏维埃政权在广东省海丰建立。

临终前,彭湃给周恩来写了最后一封信

彭湃在欢送北伐军大会上演说

    1929年8月24日下午,时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农委书记兼江苏省军委书记的彭湃,到上海新闸路经远里参加江苏省军委的会议。因叛徒白鑫告密,彭湃等人被捕。

    事发后,周恩来召开了中央特科各负责人的紧急会议,布置营救彭湃等人。

    在狱中他连遭毒刑,腿部骨折,几次昏厥,仍坚贞不屈。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给周恩来和党中央写了最后一封信,让党组织停止营救,让“兄弟们不要因弟等牺牲而伤心。望保重身体为要!”

临终前,彭湃给周恩来写了最后一封信

1929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处及彭湃同志被捕处。

    行刑前,彭湃将身上的衣服脱下来赠送给战友,并慷慨激昂地向狱中的难友和押送的士兵们作了最后的演说,与战友们齐声高唱着雄壮的《国际歌》,大义凛然地走向刑场。他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献出了年仅33岁的生命。

临终前,彭湃给周恩来写了最后一封信

彭湃烈士铜像

    1929年8月31日,中共中央发表宣言,对彭湃一生作了高度评价:“他这样的革命斗争历史早已深入全国广大工农劳苦群众心中,而成为广大群众最爱护的领袖。谁不知广东省彭湃,谁不知彭湃是中国农民运动的领袖!”

上一篇 下一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