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崇碧,1916年生于四川省通江县。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十九兵团军长,中国人民志愿军63军军长,率部坚守铁原。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北京卫戍区司令员,北京军区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四、五、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八、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16年,傅崇碧出生在四川通江县溪嘴村。爷爷是个教书先生,父亲是铁工,母亲是农村普通的劳动妇女,略识几个字,很能干。傅崇碧的祖父辈家境还算富足,爷爷在地方上也算个知识分子,于是六七岁时小崇碧就跟从爷爷学文化。
八岁那年,傅崇碧的爷爷去世,家中境况日见艰难。不到一年,母亲又因病撒手西去。为了办理丧事,傅崇碧的父亲把田产当了出去。谁料不到3年,照料自己的奶奶又告别了人间,家里只好又卖掉一部分地产给奶奶办丧事。家庭状况日渐困难,但父亲在艰苦度日中仍送傅崇碧上学,农忙时傅崇碧主动帮着做些农活或放牛。
有一回,傅崇碧放牛时没在意,牛跑到地主家的稻田里糟蹋了一些秧苗。地主的儿子看见了,不问青红皂白就把傅崇碧抽打了一顿。少年气盛的傅崇碧咽不下这口气,当即还手。这下可闯了大祸,地主到傅家大闹,父亲叩头道歉又赔稻籽,但地主还是不罢休,提出许多无理条件。这件事在傅崇碧幼小的心灵里烙上了深深的印痕,使他从心里对剥削者充满了刻骨仇恨。
1932年12月那个冰雪严寒的冬季,一路浴血奋战的红四方面军突破敌人的重重围追堵截,千里西征,从鄂豫皖进入陕川地区。这时,参加过“吃大户”斗争的傅崇碧跟随自己的在校老师(地下党员)离开了家乡。后来他的表现得到地下党组织的认可,经几次组织上的谈话,傅崇碧被介绍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
不多久,傅崇碧走进了光荣的中国工农红军的行列。在第一次战斗中,他作战勇敢,缴获了两支枪、一把大刀,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随后,他就被安排到家乡做“扩红”工作。于是,这个才十五六岁的“娃娃头”走到哪里,身后总少不了跟着一帮子半大小鬼。可别小瞧当年的“小不点”傅崇碧,热情高,嗓门大,在做“扩红”演讲时很有鼓动性,台下总是掌声雷动,群众情绪高涨。据了解,傅崇碧在通江任县委书记前后那段火红的岁月里,仅通江一县先后参加红军的就有近三万人。
1933年10月,四川“剿匪”总司令刘湘调集20万大军对川陕根据地进行六路围攻。一次战斗中,傅崇碧带领独立团坚守山头阵地。山上枪打得很急,子弹不断地从头顶呼啸而过。有一回,正当傅崇碧拿起望远镜观察敌情时,只听得子弹响声不对头,便赶紧低头,但一颗子弹仍从他的后脑勺打进。他当即晕倒过去,幸好被及时送进医院,经过两个多月的治疗伤口才恢复。几十年后,后脑勺那深深的伤痕依然可以看到。
1935年初春,傅崇碧怀着难离难舍的心情,告别了父老乡亲,带着2000多名游击队员、赤卫队员加入了红军长征的行列,离开了川陕革命根据地。5月前后,傅崇碧所在独立团担负掩护红四方面军主力部队撤离转移与红一方面军汇合的任务。在一次狙击敌人的战斗中,双方距离不到百米,战斗进行得非常激烈。突然,一颗手榴弹飞来,在距傅崇碧很近的地方爆炸了。傅崇碧只觉得腿一麻,便不能动弹了,鲜血涌流而出。这时,天还未明,傅崇碧躺在担架上,因流血过多而迷迷糊糊,只感到口干舌燥。天亮时,医生来换药才发现绷带已被血浸透。在行军中,转移了二十多天的傅崇碧被安排在一个喇嘛庙内养伤。之后,腿部伤口化脓,经过手术又取出两块不小的弹片后,才慢慢恢复。
类似的历险经历,傅崇碧在百团大战、反“扫荡”、平津战役、抗美援朝等诸多战斗中一次次重演,多次死里逃生。
1951年春,中国志愿军发动了第五次战役,消灭美韩军队四万多人,但很快美国就通过空军切断了中国军队的补给线,几十万大军陷入困境,加上朝鲜人民军临阵退缩,不战而逃,使得弹尽粮绝的中国志愿军陷入美国的反包围中,伤亡惨重。志愿军虽然艰难撤到了三八线,但美国几十万军队也追杀而来,企图一举摧毁志愿军主力,重新夺取北朝鲜。危急形势下,彭德怀元帅决定发动铁山战役,在铁山与美军进行一场决战,阻止其前进步伐。而这一重任就落到了唯一弹药充足的63军身上了。
年仅三十五岁的63军军长傅崇碧临危受命,率63军在铁原设伏,与美军进行了惨烈的大战,战役过程空前悲壮,因为一旦失败,志愿军就将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朝鲜战争的历史也将改写。傅军长兵行险招,以攻为守,命令部队主动出击,将美军前后切断,发挥“野战,近战,肉搏战”的优势,与敌人奋力拼杀,经过连日昼夜苦战,美军终于力不能支,全线撤退。而63军也损失惨重,傅军长也身受重伤昏迷。
战斗结束后,彭德怀亲自去看望从前沿下来的第63军的官兵。他看见的是一个个全身血迹斑斑的战士。彭德怀刚说了一句:“祖国感谢你们……”官兵们都哭了。
傅将军经过四天的手术终于苏醒过来,医院里,他看到彭德怀的第一句话就是:“我要兵!”一语既出,在场的人无不泪如雨下。彭德怀也坚定的告诉他:“给你兵,我给你补两万”,一个星期后,两万新兵补充入63军,足见此战伤亡之惨重。
1966年5月,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傅崇碧被任命为北京卫戍区司令员。在文革”初期,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指示下,傅崇碧保护了大批高级领导干部及专家、学者。但傅崇碧也由此引起了林彪、江青一伙人的不满。
1968年3月24日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万人大会上,林彪宣布了中央决定撤销杨成武的代总长职务、撤销余立金空军政治委员的职务、撤销傅崇碧北京卫戍区司令员职务的决定。其实在两天前,傅崇碧已被弄到沈阳,名义上担任沈阳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实际上是被监控起来。此后,傅崇碧在沈阳、辽源被监禁长达7年之久。夫人黎虹和子女都被专案组赶到了沈阳,改了名,编了号。儿子傅欣也被解除军职勒令回家。就这样,傅崇碧一家被“清理”出北京。
“九·一三”事件后,一批被打倒的老干部得到解放。1973年的一天,毛泽东在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时讲:“杨、余、傅都要翻案,这些人的问题都是林彪搞的,我听了一面之词,所以犯了错误。”1974年秋,周恩来专程到长沙,向毛泽东汇报情况。毛泽东问:“杨成武和余立金都出来了,为什么傅崇碧还没有出来?”后来毛泽东从长沙回到北京,中央政治局开会时,毛泽东发了火,说:“傅崇碧在什么地方?你们说在北京,在北京我要见他。”这样,江青等人才派了飞机匆忙去东北接傅崇碧。
傅崇碧到了北京被安排住在总政西直门招待所。第二天,聂荣臻派他的秘书来看望。当晚,叶剑英让他的女儿送来许多水果。第三天,驶来一辆大“红旗”,说周总理要见傅崇碧。那时的周恩来已经病得很重了。
一见到傅崇碧,周恩来就紧紧握住他的手,连说两遍;
“见到你,我太高兴了!我太高兴了!”
傅崇碧一下子哭了。
7年前,总理也是这样握着手把傅崇碧送出人民大会堂。
总理说:“这几年你受苦了。”
傅崇碧说:“我是受教育了。”
1975年4月,中央军委任命傅崇碧为北京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北京军区司令员为陈锡联,第一政委纪登奎,第二政委秦基伟。纪登奎、秦基伟和傅崇碧3个人主持日常工作。陈锡联因为在中央军委工作,不常在军区。
被正式任命前,周恩来、聂荣臻、叶剑英找傅崇碧谈话。周恩来对傅崇碧说:“有人不欢迎你在北京工作,要你到广州或者成都、昆明去。”周恩来接着说:“你就在北京,把你的卫戍区工作再搞起来吧。”
1977年9月12日,粉碎“四人帮”一年后,中央军委任命傅崇碧为北京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兼任北京卫戍区司令员。就这样,相隔11年之后,傅崇碧二度出任北京卫戍区司令员。他也是建国后惟一两次担任北京卫戍区司令员的将军。
傅崇碧的晚年生活很平民化,散步、看报、收听新闻、最大的爱好是钓鱼,多次获过北京市老年协会组织的钓鱼大赛一等奖。2001年“七一”前夕,在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老将军委托儿子傅欣专程从北京赶到成都,将自己的积蓄20万元捐献给四川省的“希望工程”,在他的家乡、革命老区通江县建一所希望小学,以表达一位老共产党员对家乡人民和家乡教育事业的深情厚谊。
2003年1月17日,北京军区原政治委员傅崇碧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