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秉德是周恩寿的大女儿,周恩来的亲侄女,12岁时她快乐的一脚迈进了中南海的红墙大院,一脚走进了周恩来夫妇的瑰丽人生,并成为他们最亲密的晚辈。周总理的家教很严格,15年的“海院”生活,周秉德听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和普通人没什么两样;记忆最深刻的一句话却是:毛主席在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祖国》杂志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对周秉德进行了专访,她讲的一件事情让我们无比动容。1974年的5月30日,周秉德说,这个日子在后来才体会到她的珍贵。
那天,七妈邓颖超让她去吃顿饭,说一块儿见个面。周秉德就去了,当时看到伯伯周恩来,她隐约的感觉到有点不一样,他穿的衣服非常随便,显着挺悠闲的样子,吃饭的时候也不那么紧张了。他们还一起聊聊天,说说话,伯伯就告诉她说:“明天我就要去住院了,以后见面机会少了,你们要认真地工作。”然后,把两张他们在大寨的头一年的照片送给周秉德,那时候大寨是全国农民学习的榜样,是很有政治意义的。其实那是伯伯给她留的纪念。
“但是我没有体会到,因为平常他有时候也随便给我个东西,我就没有当回事儿。”周秉德未曾料想,就在她刚回到北京的时候,伯伯实际上已经在死亡的边缘,但在当时,即使是作为周恩来的家里人,也和其他人一样,无法确切得知一国总理的真实病情。
那是1975年的5月,有一个过去在周恩来那里工作过的护士,求周秉德帮忙劝劝周恩来,周秉德才知道伯伯的病情,但她也无法见到他,只能通过电话问候。
周秉德记得有一次通话聊了半个多小时,“我说:伯伯,大家都很想念你啊。伯伯说,想念我,我没有关系的,最主要的是毛主席在就行啦。伯伯最后一次住院的时候,那时江青不准我们进医院,我只好跟伯伯通话,我说你一定要把身体保养好啊,跟医生好好配合,全国老百姓都很想念你啊。伯伯还是说:我没有关系的,人总要有那一天的。”
“伯伯再三说这个话,总说他自己没有关系,他走了以后总会有人替他的。”周秉德说,通话就要结束时,伯伯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毛主席在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
1975年5月20日,在中南海西花厅,周秉德终于再次见到伯父。“他更瘦了,人就像一个衣服架子,但眼睛还很有神。”周秉德说,“那一天也是我最后一次见到伯父。”
1976年1月4日,周秉德去上海出差,“1月8号的上午9点58分,邓颖超告诉秘书赵伟说:你赶紧告诉秉德,秉德感情最重,第一个得告诉她。可是当时周秉德又不在北京,后来就让她的爱人打电报给她,让她回来。”周秉德记得电报是打到一个亲友家的,电报内容说:“家有要事,请速回京,速回京。”亲友也不知道是这么重要的事情,就没有告诉她。第二天上午六点半,周秉德在广播中听到了哀乐,“哎哟,哎哟,我就哭得没办法了……”
1月10日,周秉德是第一个去伯伯灵堂的,那天特别冷,大家都戴着围巾手套,“突然,在进门之前我觉得:我不能戴着围巾手套去看伯伯,他会觉得我怕冷,要保护我,不行,我就也不管那么多,围巾手套全都往地下扔。进去,看了以后我觉得特别地难过,那么消瘦,哎呀,不能说话。”周秉德特别想在那儿最后跟伯伯照个相,后来,他们就找人悄悄在那儿拍了一张照,总算在他那儿拍了一个,是站在伯伯身后的照片。
在当时敏感而危机四伏的政治时局之下,媒体并没有报道有关周恩来亲属参加吊唁活动的消息,而那些让周秉德撕心裂肺的场景却不会因为没有文字的记载而被忘却。
(责任编辑:周金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