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网帐号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新闻热线 01063878399

  • 微信

  • 新浪

  • 移动端

>中国记忆>正文

天福山起义:打响胶东武装抗日第一枪

2018-01-09 16:32 来源:《祖国》杂志


《祖国》报道  80年前,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儿女在中共胶东特委的领导下,发动了威震胶东的天福山抗日武装起义,打响了胶东武装抗日的第一枪,为民族独立和解放立下了赫赫战功。

1938年中共胶东特委成员的合影


达成合作抗日协议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者以制造卢沟桥事变为起点,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向全国发出通电,指出只有实行全民族抗战,才是中国的出路,号召全国人民和政府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本的侵略。

同年9月,中共山东省委根据中共中央在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的方针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以及中共中央北方局提出的“每个优秀的共产党员脱下长衫,到游击队去”的号召,结合山东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发动抗日武装起义和组织抗日武装的十条纲领。

10月,由津浦铁路南下的日军矶谷廉介第十师团占领德州后,时任国民党第三路军总指挥兼山东省主席韩复榘,为保存实力,仅仅在黄河以北稍作抵抗,即率军南逃。危难之际,中共中央和中共山东省委指示各地党组织:要迅速动员组织群众,抓紧在日军入侵、国民党逃跑、人民抗日情绪高涨的时机,及时领导人民举行抗日武装起义,建立抗日武装。随即,山东省委在济南召开会议,制定了分区发动武装起义的计划,并派遣大批干部到各地做武装起义准备工作,林一山、张加洛、理琪、宋澄相继赶赴胶东。

根据北方局和山东省委的指示,胶东特委积极开展统战工作,先后在文登、荣成、牟平、蓬莱等地同国民党地方政府达成了合作抗日的协议,从而为我党独立自主地领导抗日武装斗争创造了条件。

红旗插上天福山

天福山位于文登、荣成、威海卫三县(市)交界处,离文登城20公里,这里峰峦连绵,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当地国民党政府对其控制较松,容易隐蔽地开展革命活动,胶东党组织初创时期就在这里开展革命活动,这一带的村庄在党内被誉为“小苏区”。著名的天福山起义就发生在这里。

1937年12月初,在烟台被捕关押在济南的理琪回到了沟于家村,在中共胶东临时工委的基础上,成立了第四届中共胶东特委,并出任书记。他和副书记吕志恒等一道积极筹备起义。12月15日晚,召开了特委扩大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吕志恒、张修己、林一山、柳运光、宋澄、张修竹、王台、于得水等。会议决定于1937年12月24日在天福山举行抗日武装起义,以昆嵛山红军游击队为骨干组建“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

12月24日,天还没亮,理琪便率特委领导同志登上了天福山。在玉皇庙里,大家抓紧时间再次周密地研究天亮后的具体行动。天亮后,起义仪式正式开始了。理琪庄严宣布“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正式成立,并将“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第一大队”的军旗郑重授给大队长于得水和政委宋澄。紧接着,于得水掏出手枪,向空中连发三枪。尽管只有80多人,但三声鸣枪却激荡风云,胶东抗日的大旗自此高高飘扬。

岭上事件

天福山起义当天,林一山、于烺就抗日武装和统战工作发表了演说。最后决定张修己、张修竹留在沟于家村联络工作;理琪、吕志恒、林一山等主要负责人继续发动群众,扩大武装;新成立的“三军”一大队由于得水、宋澄率领向西挺进,进行抗日宣传。

12月30日,当队伍行至文登西部岭上村时,突然遭到国民党文登县长李毓英率领的五六百名军警的包围。我方虽然向敌方晓以民族大义,高呼爱国口号,但他们还是撕毁了“合作抗日”的协议,疯狂围捕。除大队长于得水率部分队员突围外,大队政委宋澄等29人被捕,关进文城监狱。面对敌人的审讯,宋澄、刘中华等严辞谴责了敌人破坏抗战的罪行。后来,迫于舆论压力和起义队伍的壮大,李毓英不得不释放大部分人。不幸的是,中队长王洪、邢京昌,小队长隋清源三位同志被捕后被秘密杀害了。

威海起义

抗战初期,威海存在四种力量:一是以“民先”队员孙端夫为首的国民党政训处进步力量;二是以郝道逵为首的国民党海军教导队中间力量;三是国民党威海专员孙玺凤,想抗战但受投降派郑维屏的控制排挤,一心想离开威海;四是以公安局长郑维屏为首的投降派。通过理琪、林一山、柳运光、于烺、孙端夫等耐心工作,威海海军教导队表示中立;政训处大部分人员愿意参加抗日;孙玺凤同意“我方帮他离开威海、他把仓库中的武器交给我方”的合作协议。

1938年1月15日,特委部分领导人赶到威海,并于当天下午打开专员公署仓库,取出枪支弹药。为震慑反动势力,本来想调于得水带领队员前来威海,但路远联系不上,就在大水泊临时找了一些农民一路声扬是从昆嵛山下来的,尽管他们到威海后拿起枪还不知怎么用,但昆嵛山游击队的声威使反动势力的嚣张气焰一下矮了半截,没有敢轻举妄动。16日上午,由从天福山、大水泊赶来的人员及威海政训处成员组成的起义队伍,在专员公署大院集会,理琪宣布起义。下午,起义部队护送孙玺凤到码头,直至离开威海。晚饭后,起义队伍高举“三军”大旗从威海赶往文登。1月19日,在大水泊成立了中共胶东军政委员会和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司令部,理琪任主席兼司令员,吕志恒任军政委员会副主席,林一山任政治部主任,部队辖两个大队和一个特务队——第一大队:大队长孙端夫,政治委员宋澄;第二大队:大队长于烺(后于得水),政治委员林乎加;特务队:队长杜梓林,政治委员孙镜秋。此时,“三军”拥有300多人,200多条枪。

在天福山起义的影响下,胶东各地相继举行抗日武装起义,起义队伍纷纷编入“三军”,“三军”队伍不断扩大。胶东特委在派出得力人员西去协助和指导胶东各地起义的基础上,2月5日,又决定在大水泊建立“三军”留守处,坚持斗争,大部队西上蓬黄掖,开赴抗战第一线,控制胶东的抗日战略中心地带。

血战雷神庙

1938年2月初,日军自青岛侵占了烟台。随后又兵分两路:一路西犯蓬(莱)黄(县)掖(县)诸县;一路东犯牟平,并成立了牟平伪政权。2月12日,“三军”和特委机关到达昆嵛山区的崔家口一带,接到在牟平城做兵运工作的共产党员贺致平的信,信中说驻扎在龙泉镇的原国民党牟平县保安大队大队长张建勋愿意和“三军”一起攻打牟平城。胶东军政委员会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奔袭牟平城,趁敌人立足未稳,粉碎伪政权,打击日军的嚣张气焰。“三军”除由吕志恒率二大队留守崔家口外,其余部队参加攻打牟平城。当日黄昏,理琪率领“三军”第一大队及特务队由崔家口向牟平县城长途奔袭。崔家口距牟平城约100华里,部队经过一夜急行军,13日黎明到达牟平城外的小山岗。理琪等人一起观察地形,研究攻城路线,作出了战斗部署,理琪、林一山和大队领导率一、二中队及特务队从南门主攻,由各部抽出部分兵力从东门策应并攻城,三中队在西门外担任烟台方向的警戒任务。拂晓时分,“三军”将士迅速靠近牟平城,在敌人没有发觉的情况下,南路猛攻城门,缴下岗哨的枪,占领城楼,随后直逼牟平伪县政府。东路直取东关,敌人未经接战,就撤回城里,“三军”战士紧追不舍,将商团武装人员全部俘虏、缴械。两路攻城队伍很快在伪县政府门前会合,一举摧毁了伪政权,活捉了伪县长宋健吾和伪公安局长、伪商会副会长等军政人员170余人,缴获枪支100余支。上午10时许,“三军”对俘虏进行教育后,将其大部分释放,只押着宋健吾等几个主要官员,携带着缴获的枪支弹药,撤出牟平城。

雷神庙战役旧址


攻克牟平城后,理琪、林一山率领“三军”干部战士撤至距牟平城3华里的雷神庙。“三军”司令部命令部队休息待命,理琪、林一山和大队干部等在庙内南倒厅开会,研究下一步行动。中午时分,雷神庙突然遭到从烟台赶来的近百名日军的包围。原来,驻守烟台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得到牟平城被袭的消息后,在飞机的掩护下,乘汽车开往牟平城,由于负责阻击和警戒的部队缺乏战斗经验,已自行转移,因此,日军得以迅速将雷神庙包围。在雷神庙南倒厅开会的理琪等人,闻声冲出屋外,见敌人已逼近围墙和大门,形势十分危急,突围已经不可能了。面对数倍于己、武器精良的敌人,理琪指挥大家沉着应战,严密防守。干部、战士迅速占领了雷神庙的正殿、东西厢房和南倒厅,严密封锁了南大门。敌人集中火力,疯狂向大门猛攻,守卫大殿及东夹道的宋澄、张玉华、李启明,守卫东厢房的林一山、胡秀山、胡春林和守卫西厢房及西南角落的姜克、谷熙纯、宋干卿、杜梓林,互相配合,构成交叉火力,向敌人猛烈射击。在南倒厅的孙端夫、司绍基、袁国华、田野、黄在、夏来、李今辉也死死地把住窗口,严密封锁,打退敌人的多次进攻。敌人从正门几次进攻受挫,就变换招数,从屋外爬上屋顶,企图从上面压制“三军”将士。指战员们毫不畏惧,沉着应战,严密防守。理琪冒着枪林弹雨,指挥战斗,后不幸身中3弹,但仍然忍着剧痛指挥战斗(突围后,因伤势过重牺牲)。林一山手腕被打伤,腿部也中弹,仍坚持指挥战斗。杜梓林爬上院墙,向西南方向的敌人猛烈射击,敌人的火力被吸引过来,正面的压力减轻了,可他自己却不幸中弹牺牲。指战员们同仇敌忾,浴血奋战,打退了敌人的数次冲锋。敌人因久攻不克,疯狂地放火烧房,南倒厅被烧塌,战士们转移到东西厢房继续战斗,坚守阵地。晚上7时许,贺致平看到飞机一直在牟平城上空盘旋,估计是“三军”在进攻牟平城,建议张建勋赶快参战,张建勋立即率部奔向牟平城进行策应。敌人听到枪声,认为是“三军”的增援部队赶到,再加上天完全黑了下来,不敢恋战,就匆匆收兵向烟台方向撤退,宋澄等趁机指挥大家从西南的便门突围出来。

雷神庙战斗从午后打到晚上,激战六七个小时。“三军”指战员二十余人以简陋的武器装备,抗拒数倍于己且武器装备精良的敌人,数次打退敌人的进攻,取得毙伤日军50余人、击落一架飞机的重大胜利。战斗中,“三军”也付出了沉重代价,“三军”司令员理琪、特务队队长杜梓林等4人英勇牺牲,林一山、宋澄等负伤。攻克牟平城,血战雷神庙,是中共胶东特委创建的“三军”打响的胶东抗战第一枪,给侵略胶东的日军以迎头痛击,坚定了胶东军民抗战的决心和信心。

1938年9月18日,“三军”乘胜西进,在山东掖县沙河镇,“三军”和胶东抗日游击第三支队奉命合编为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五支队。

历史意义深远

天福山起义,是胶东抗战史上的大事,是中国抗战史上的重要一页。这次起义,点燃了胶东抗战的烽火,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鼓舞了人民的斗志,振奋了民族精神,为建立胶东抗日根据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创建的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不仅开创了胶东抗日武装斗争的新局面,也使得山东的抗战形势出现了新的转机。由天福山起义部队发展起来的人民武装,不仅在抗日战争,而且在解放战争和新中国的建设中,也都发挥了巨大作用,做出了重要贡献。

胶东子弟兵后代缅怀前辈

2017年10月,胶东子弟兵后代重上天福山,敬谒天福山起义纪念塔。罗荣桓元帅之子罗东进将军代表胶东子弟兵后代发言,他谈到:

遥想当年,我们的父母前辈,如星星之火,以自己的热血和青春燃起革命之火、抗日之火,聚集在这里,燃烧在这里,创建了英勇善战的人民武装和抗日根据地;遥想当年,我们的父母前辈,如燎原之火,以自己的战斗和牺牲,把正义之火、胜利之火,从这里燃遍胶东大地,燃向东北,燃向华东,燃向祖国各地,带出了战功卓著威名远扬的人民解放军四支主力部队,形成了各级各方面党政领导的重要骨干力量。

今天,我们胶东子弟兵的后代,从全国各地来到这里,来到胶东抗日烽火燃起之地——天福山,缅怀我们的父母前辈,缅怀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感谢家乡的父老乡亲,纪念伟大的天福山起义八十周年。

我们来到天福山,为感恩而来。

我们要感中国共产党之恩,是敬爱的党、伟大的党,为我们的父母指引人生道路,带领他们投身于革命斗争,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为祖国和人民贡献毕生的力量。

我们要感父母之恩,是敬爱的父母、伟大的父母,生养、教育我们,用言传更用身教,把革命的理想和信仰传给我们,把革命的精神和斗志传给我们,用崇高的品德和优良作风影响我们,培养我们。

我们要感家乡父老乡亲之恩,是敬爱的人民、伟大的人民,拥护共产党,支持八路军,参加革命和抗日斗争,不惜牺牲自己掩护我们的父母前辈,他们是革命战争的雄厚基础和胜利保障。

……

在天福山起义八十周年之际,我们把鲜花献在碑前,我们把誓言留在心中,我们把行动做到实处,我们也要让我们的后代永记:他们的先辈,是光荣的胶东子弟兵,先辈的精神要永远继承。(郑杰川)



(责编:宋志娇)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