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一群特殊的访客——红军后代,踏上了贵州省余庆县的“突破乌江纪念园”,深切缅怀先辈们在红军长征途中英勇强渡乌江天险的壮丽史诗。
自1935年1月2日起,历时6天的乌江战役,见证了红军以智勇双全的战术——偷渡与强渡相结合,夜战与近战并进,佯攻与主攻交织,辅以泅渡、竹排渡与浮桥渡等多种方式,成功击溃黔军6个团,歼俘敌军600余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这一胜利,不仅是中央红军长征以来的首次大捷,更是“进军黔北”的关键之战,彻底扭转了长征初期红军被动挨打的局面。
航拍“突破乌江纪念园”
更为重要的是,乌江战役的胜利为红军赢得了宝贵的12天休整时间,为中央政治局在遵义顺利召开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遵义会议”创造了必要条件,奠定了坚实基础。
红军后代合唱《长征组歌》,礼赞革命先辈。 薛航 摄
红军后代合唱《长征组歌》,礼赞革命先辈。
在“突破乌江纪念园”内,红军后代们合唱长征组歌,用歌声礼赞革命先辈的不朽功勋。
参观“突破乌江陈列馆”
在陈列馆内参观
接着,红军后代们参观了“突破乌江陈列馆”,通过一件件珍贵的历史文物,重温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
随后,大家攀至红渡村(原岩门下屯水车山),实地探访了红一师一团从迴龙场渡口强渡乌江的指挥部,这里正是突破乌江战役的第一枪响起之地,也是迄今唯一保存原貌的中央红军突破乌江天险渡口。
4月14日,红军后代继续前行,来到党中央猴场会议会址。在这里,了解到在乌江战役胜利之前,党中央内部经历了一场关乎红军前途命运的政治较量。
红军后代在猴场会议会址前合影
黎平会议已明确红军长征方向,但李德等人却提出折返湖南的动议,引发政治局激烈争论。最终,坚持执行黎平会议精神的决定胜出,中央军委连夜下达强渡乌江作战命令,成就了这一历史性的胜利。
红军后代在猴场毛泽东住所前的纪念广场合影留念
猴场会议不仅关乎乌江战役的政治决策和军事指挥,更标志着李德等“左”倾教条主义对中国红军指挥权的被否定,为遵义会议的伟大战略转折迈出了重要一步。
站在“突破乌江天险”浮雕前,不禁让人回想起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的感慨:“当时要是过不去就危险了……”这句话,在红军后代心中激起了更深的共鸣。他们深刻理解了先辈们九死一生的艰险与伟大,更加坚定了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长征精神的决心。(文/王洪山 王晓勇 航拍/谷路宁)
责任编辑:李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