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红军后代们首先来到了遵义会议会址。1935年1月,正是在这里,中共中央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党内的统治,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新阶段。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英明决策,为红军的后续行动指明了方向。
红军后代来到遵义会议会址
在遵义会议纪念馆老馆长的热情讲解下,红军后代们深入了解了两进遵义的战斗历史,并登上红军山,向先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遵义会议纪念馆老馆长赶来介绍红军两进遵义的战斗历史
登上红军山祭拜先烈。席明 摄
在红军山上与遵义长征学学会代表一起向红军烈士致敬 薛航 摄
次日,红军后代们来到了苟坝会议纪念园区。这里,有一条被后人铭记的“毛泽东小道”,它见证了毛泽东在关键时刻的英明决策。
90年前苟坝村这条1.6公里的小道,如今被称为“毛泽东小道”。 席明 摄
走在“毛泽东小道”上,寻找苟坝会议会址。
1935年3月,红军在苟坝村召开会议,讨论是否攻打打鼓新场之敌。多数人支持攻打,认为此敌属弱旅,红军易取胜。然而,毛泽东却敏锐地察觉到了其中的危险,他反对攻打,认为这样会使红军陷入敌人的重围。在政治局举手表决中,除毛泽东一人外,其余全同意攻打。然而,毛泽东并未因此动摇,他提着马灯,沿着1.6公里的田间小道,深夜来到周恩来住处,陈情利害,最终取得了周恩来的支持。
在苟坝会议会址前合影
次日,红军破译了敌军电报,得知敌十万重兵已在打鼓新场周围设下口袋阵。中央政治局全部同意了毛泽东的意见,朱德总司令立刻下达了《关于不进攻新场的命令》。红军又一次转危为安。更为重要的是,此次会议还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家祥组成的三人小组,负责全军的军事行动。这标志着遵义会议关于改组中央领导机构决策的基本完成,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在苟坝会议会址院内,了解当年关于攻打打鼓新场之敌的一场争论。
遵义会议纪念馆里,展示了毛泽东1959年4月5日毛泽东在八届七中全会的讲话:“在苟坝会议,我先还有三票,后来只有一票。我反对打打鼓新场,要到四川绕一圈,全场都反对我。那个时候我不动摇,我说,要么就听我的,我要求你们听我的,接受我的这个建议,如果你们不听,我服从,没有办法。散会之后我同恩来讲,不行,危险,他就动摇了,睡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又开会了,听了我的了。”
参观毛泽东在苟坝的住所
周恩来对这一夜也有回忆:“只毛主席一个人说不能打,打又是啃硬的,损失了更不应该,我们应该在运动战中去消灭敌人嘛。但别人一致通过要打,毛主席那样高的威信还是不听,他也只好服从。但毛主席回去一想,还是不放心,觉得这样不对,半夜里提马灯又到我那里来,叫我把命令暂时晚一点发,还是想一想。我接受了毛主席的意见,一早再开会议,把大家说服了。”
走在“毛泽东小道”上,红军后代们纷纷表示,要从先辈的英勇事迹中汲取力量,继续发扬革命精神。他们深刻认识到,只有让懂得中国革命战争规律的人来领导革命战争,才能确保革命事业的胜利。(文/王洪山 黄星星 王晓勇)
责任编辑:李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