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网帐号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新闻热线 01063878399

  • 微信

  • 新浪

  • 移动端

祖国时政 >专题报道>正文

红诗百载壮征程

2021-11-24 15:01 来源:《祖国》杂志

在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满怀胜利豪情,迎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喜庆日子里,我们解放军红叶诗社以诗歌朗诵演唱会的形式,倾诉红叶人对党的无限热爱和无比忠诚。按照这几年形成的先诗后文的习惯,我先朗诵一首刚刚完成的新作《红色诗词》:

风卷镰锤岁月峥,红诗百载壮征程。

讴歌解放凌云志,抒发牺牲济世情。

韵律昂扬声激越,文辞豪迈语锵铿。

喜逢巨变新时代,号角长鸣把战迎。

下面,我以此诗为标题,结合纪念建党百年,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的指示精神,谈谈自己对红色诗词的几点认识。 

 

本文作者任海泉在演讲

风卷镰锤岁月峥,红诗百载壮征程

回首神州大地,百年巨变,沧海桑田,党史和红诗无疑是近代、现代中国文化殿堂中最为璀璨夺目的明珠,是当代中华民族精神家园里最为丰厚宝贵的财富。培根有句名言:“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而党史与红诗结合,就产生了红色史诗的不朽传奇。

“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蹁跹,人民五亿不团圆。”民国初年,面对列强瓜分中国,人民苦难深重,陈独秀以诗告少年:“太空暗无际,昼见非其形”,“作歌靠少年,努力与天争”。李大钊在为民族英雄蒋卫平遗像题诗时写下“不闻叱咤声,但听呜咽水。夜夜空江头,似有蛟龙起。”南陈北李预见到黑暗的旧中国即将发生巨变,“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先后领导了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为建党救国做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

“十月惊雷响,神州现曙光。红船迎浪发,赤帜顶风扬。号亮先锋锐,心凝大众刚。眠狮从此醒,巨变起东方。”1921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了。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结束了全国一盘散沙的政治局面,亿万人民的革命斗争终于有了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一个世纪以来,以镰锤为标志、以鲜红为基色的中国共产党党旗,迎着硝烟烈火,顶着狂风巨浪,始终引领着中国社会前进的航向。

“中山遗愿继,北伐气高昂。国共初携手,工农首顶梁。铁军汀泗克,义帜武昌扬。可恨屠夫叛,英灵陷血殃。”19241月,根据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以党内合作方式开始合作,极大地推动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进程。1927年,就在北伐大军饮马长江之时,蒋介石却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大开杀戒。毛泽东在黄鹤楼上面对“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沉浸在对中国革命前途命运的深思之中。

“火炬南昌举,镰锤耀九州。政权枪杆出,地位武装求。力挽三河坝,灯明八角楼。古田魂再铸,军气聚同仇。”192781日,周恩来等发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9月,毛泽东根据他在八七会议上提出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领导了秋收起义。同月,朱德、陈毅在三河坝分兵中力挽狂澜,保留了南昌起义的火种,并在第二年4月与先期上山的毛泽东胜利实现了井冈山会师。1929年的古田会议,确立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毛泽东用短短两句诗,就指明了我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本质特征。

“红旗打多久?探路井冈山。分地农民奋,扛枪子弟攀。边区能割据,僻境可周还。火种星星点,燎原势烂斑。”毛泽东、朱德领导红军顶住了来自共产国际和上海中央要求攻打大中城市的压力,粉碎了国民党军多次围剿,建立了中国第一块红色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这一时期,毛泽东诗兴勃发,在马背上吟出多首豪气冲天的诗词,描写“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咏颂“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感叹“人生易老天难老”,欣赏“战地黄花分外香”,致力“唤起工农千百万”,证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颐指全盘失,红军大撤离。湘江强渡险,通道转兵夷。遵义救星请,松藩困境移。长征逾万里,壮举世称奇。”博古听从李德建议,反对毛泽东领导历次反围剿斗争取得胜利的积极防御战略方针,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93410月,红军被迫放弃中央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19351月,党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地位。红军战胜了张国焘的分裂活动,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历尽千辛万苦到达陕北,中国革命翻开新的一页。坎坷生睿见,壮举出雄诗。革命先辈结合亲身经历,创作了大量的长征诗词。毛泽东的《十六字令三首》《忆秦娥·娄山关》《念奴娇·昆仑》《七律·长征》《清平乐·六盘山》等,都是作者在长征途中一面运筹帷幄扭转乾坤,一面字斟句酌咏志抒情,在夺取胜利之余写出的灿烂诗篇。

百年党史百年诗,百年红诗百年史。在后来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乃至和平时期发生的几次边境自卫反击作战中,在开国奠基、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双百方针、科教兴国以及两弹一星等艰辛探索中,在重返联大、改革开放、港澳回归、中国入世、神舟飞天、北京奥运等难忘日子里,在反腐兴廉、一带一路、绿水青山、脱贫攻坚、强军备战、庚子抗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新时代征程中,从伟大领袖、革命前辈、科学巨匠、诗词大家到广大诗词爱好者,都创作了许许多多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人民、歌颂英烈、歌颂时代的红色诗词。因为篇幅关系,这里就不展开阐述了。 

讴歌解放凌云志,抒发牺牲济世情

为什么红色诗词总是与我们党的历史相生相伴、交相辉映呢?因为红色是鲜血的颜色,是革命的象征,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标志,是共产党人的本色。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说,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我们的党旗、国旗、军旗都是红色的。“毛公开国千秋仰,赤帜兴邦万代擎。”我们要世世代代高举红旗跟党走,兴邦强国不动摇。

红色诗词,是以弘扬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为特色,以歌颂革命、歌颂进步为主题,以宣传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为根本任务,以抒发共产党人、革命军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保卫者的家国情怀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学艺术,是中华诗词在风起云涌的革命战争年代与热火朝天的和平建设时期开出的绚丽花朵。红色诗词与党的历史根脉相连,本色相同,魂魄相依。它伴随着革命而诞生,伴随着斗争而流传,伴随着胜利而繁荣,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升华为时代的主旋律,历史的最强音。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无数的革命先烈和志士仁人,他们或在戎马倥偬之余,或在赴汤蹈火之际,或在慷慨就义之时,留下了许多不朽诗篇,是红色诗词的开创者。红色诗词从形式上看仍然以古体诗、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主要载体,并没有自己独特的体裁,但从内容上看却有自己的重点范畴。红色诗词更多地表现为带有强烈政治抱负和价值取向的历史诗、政治诗、狱中诗、就义诗等。

历史诗,即咏史诗,是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进行叙述、评价、凭吊的诗歌,通常称之为史诗。红色诗词中,有大量描写中国革命重大事件和英雄人物的史诗。毛泽东的诗词,以饱满的政治热情、高超的艺术手法,对中国革命的各个历史阶段作了全景式描述,堪称红色史诗典范。“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站在唯物史观的立场上,歌颂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尤其是毛泽东史诗的过人之处。朱德的抗战史诗非常著名,比如他19405月写的《出太行》:“群峰壁立太行头,天险黄河一望收。两岸烽烟红似火,此行当可慰同仇”,与当时唱响大江南北的抗战歌曲“我们在太行山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读罢令人感到救国之志撞击心灵。他19426月写的《悼左权同志》:“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情深意切,气势恢宏,使左权将军的英雄形象永远矗立在世人心中。陈毅在坚持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期间创作了《赣南游击词》《雪中野营闻警》《梅岭三章》《三十五岁生日寄怀》《野营》等脍炙人口的诗篇,为我们党的这段重要历史留下了宝贵的文献资料和难得的亲历心得。尤其是“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等悲壮豪迈之句,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气节操守和深厚的诗人情结是写不出来的,至今仍然是我们缅怀先辈、进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

政治诗,是忧念国计民生、关心国家政治的诗歌,也可称之为咏政诗。这类作品总是满怀激情,深刻反映社会现实,揭露统治者腐败,忧伤社会动乱,痛恨外敌入侵,同情人民疾苦,寄托个人抱负,在红色诗词中占有很大份量。多以写事、写人、写景切入,通过赋议比兴、起承转合,最后归结为明确的结论和深刻的道理。毛泽东的不少诗词作品是炉火纯青的政治诗,比如他1965年秋创作的《念奴娇·鸟儿问答》,从“鲲鹏展翅,九万里”进入,写到“炮火连天,弹痕遍地,吓倒蓬间雀”,然后通过两种鸟儿之间的对话,把当时中苏两党论战涉及的一些主要分歧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鲲鹏的博大、高远、无畏与蓬雀的猥琐、渺小、卑怯形成了鲜明对比,孰是孰非一目了然,是一首鲜明深刻的政治寓言诗。革命先辈们善于用政治诗来表达远大抱负,比如周恩来1917年夏写的《无题》:“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磅礴流畅地表达了作者早年负笈东渡寻求真理的决心。还有通过政治诗来抒发忧党忧国忧民情怀的,比如叶剑英1965年秋创作的《七律·远望》:“忧患元元忆逝翁,红旗缥缈没遥空。昏鸦三匝迷枯树,回雁兼程溯旧踪。赤道雕弓能射虎,椰林匕首敢屠龙。景升父子皆豚犬,旋转还凭革命功”,表达了对社会主义阵营前途命运的担忧。此诗让毛泽东颇为关注和赞赏,不但把原诗的标题“望远”修改为“远望”,还在自己生日那天一字不差地书写下来送给孩子。后来苏联解体、东欧巨变的历史事实证明,当年叶帅的担忧、主席的关注是多么有远见,政治诗的魅力可见一斑。

狱中诗和就义诗,是革命先辈们在特殊年代留下的反映革命气节的作品,虽然可以归入历史诗或政治诗,但由于其最能反映红色诗词的本质属性,在党的历史上影响巨大,所以单独列出来讲一讲。在黑暗的旧中国,无论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还是其总代表国民党反动派,都是极端残忍凶恶的敌人。他们对共产党人和一切革命者总是施行野蛮的镇压、抓捕、监禁、刑罚、屠杀,辅之以卑鄙的欺诈、蒙蔽、收买、诱惑、挑拨。那些身陷囹圄的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在与敌人作最后斗争的同时,写下许多气壮山河的狱中诗和就义诗,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狱中诗如叶挺的《囚歌》和陈然的《我的“自白”书》,都是用新诗体写的,至今仍然威力无比。先烈们用格律体写出的狱中诗也有许多杰作,比如恽代英的《狱中诗》:“浪迹江湖忆旧游,故人生死各千秋。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杨道生的《狱中》:“中原大地起腾蛟,三字沉冤恨未消。我自举杯仰天笑,宁甘斧钺不降曹”,把遵律、用典、达意、抒情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了政治水准和艺术水准的完美统一,读起来更加悲壮感人。就义诗是先烈们临刑前的政治遗言和真情流露,但又迫于时间、环境、条件的限制,只能寥寥数语,直抒胸臆。最著名的是夏明翰的那首《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自有后来人”,还有吉鸿昌的那首《就义诗》:“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都具有短小精干的形式,朗朗上口的韵律,雷霆万钧的力量。

归结起来看,有一条主线贯穿于红色诗词之中,那就是讴歌“解放”与“牺牲”。解放是使命,既包括解放劳苦大众的革命斗争,也包括解放生产力的改革开放,还包括解放思想的自我改造。牺牲是付出,包括为了祖国繁荣昌盛,为了人民幸福安康,牺牲兴趣爱好,牺牲儿女情长,乃至牺牲青春和生命。这是由共产党人的初心决定的,最能体现红色诗词的主调和本质。由此决定了红色诗词的红不仅仅是表面上的红,更是骨子里的红,犹如梅花中的铁骨红。也正因为如此,山水诗、田园诗、咏物诗、送别诗、行旅诗、志贺诗、哀悼诗等,只要诗人的立场、观点、世界观、方法论是红的,描写的对象是与红相关联的,都可以写成红色诗词。至于军旅诗,那更应该是红色诗词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阐述方便,我放在后面集中讲,这里点到为止。 

韵律昂扬声激越,文辞豪迈语锵铿 

红色诗词在艺术上有什么特色?总体来说,红色诗词气势磅礴,感情热烈,格调高昂,意境雄浑,语言壮美,充满豪情壮志,给人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更接近历史上豪放派词人的艺术特色。当然,红色诗词也不排斥清新婉约之作,在描写革命的亲情、爱情、友情、乡情方面,红色诗词中也不乏情感细腻,语言清丽,表达含蓄,有些像历史上婉约派词人的作品,同样能打动人心。

红色诗词中有不少自然流畅、篇幅较长的古体诗,比如蔡和森的《少年行》,邓中夏的《过洞庭》,贺锦斋的《澧源歌》,许瑞芳的《农人的叹声》,刘伯坚的《带镣行》《移狱》等。更多的是格律严谨、篇幅较短的近体诗,比如李少石留下的多首遗诗中,既有《寄母》等绝句,又有《咏史》等律诗。至于李大钊创作的多首忧时忧民的诗篇,无论是《在太平洋舟中作》,还是《送幼蘅诗》,更被萧三誉为“非常精炼纯熟的玉振金锵之作”,都是格律诗。格律诗,是古代汉语诗歌的一种。用马凯同志的话说,格律诗的特点是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韵有定位,律有定对,具有均齐美、节奏美、音乐美、对称美、简洁美,是大美的诗体。为什么那么多革命先辈身陷铁窗后、慷慨赴死前还用格律体写狱中诗、就义诗?除了他们具有深厚的国学修养外,与格律诗的美学特点是分不开的,也由此使他们的作品更加奔放激越,好记好传,流芳千古。

绝句,在格律诗中具有重要地位。绝句的特色是篇幅短小精干,便于起承转合,无论五绝还是七绝,都只限四句,有利于创作和传播。红色诗词中有大量的绝句。五绝的特点是因小见大,以少总多,在短章中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比如聂荣臻在长征中写的《吾非石达开》:“大渡河流险,吾非石达开。飞兵天际至,历史不重来”,粟裕在抗战中写的《卫岗初胜》:“新编第四军,先遣出江南。卫岗斩土井,处女奏凯还”,虽然都只有短短二十字,却把强渡大渡河、卫岗斩土井的态势、角色、意义、气魄交待得清清楚楚。七绝的特点是诗句简练,构写自由,念起来抑扬顿挫,低吟高诵皆宜。历史上著名的出塞诗、凉州词、竹枝词多用七绝,红色诗词中的七绝更是佳作连连,不胜枚举。比如毛泽东1961年写的两首题照诗:“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那时国际国内形势异常严峻复杂,伟大领袖挥动如椽之笔,借用七绝短小精干的结构和抑扬顿挫的韵律,表达了依靠人民自强不息战胜困难与敌人的信心和勇气。

律诗,最能全面体现格律诗的声韵特点,是格律诗的重要体裁。除了较少运用的排律外,无论五律还是七律,都只限四联八句,中间两联四句必须音义对仗。这就兼具了篇幅不长便于创作传播、容量较大便于抒情言志、对偶严谨便于谋篇布局等优长,可歌可泣,可喜可悲。文天祥的《七律·过零丁洋》,就是传颂千古的悲愤之作。红色诗词中的律诗名作很多,毛泽东就曾经赞誉“剑英善七律,董老善五律”。我们看看叶剑英的《七律·八十书怀》:“八十毋劳论废兴,长征接力有来人。导师创业垂千古,侪辈跟随愧望尘。亿万愚公齐破立,五洲权霸共沉沦。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叶帅借助七律的艺术特色抒发情怀,突出长征接力、跟随领袖、依靠人民、夕照壮美等亮点,为自己的一生作了最好的注解。再看看董必武19479月写的《五律·中秋望月》:“秋月光如水,今宵分外明。太清云不滓,永夜露无声。仰望莫能即,徘徊有所萦。南征诸将士,对此若何情?”董老运用五律简练明了且对仗严格的特点,把中秋之夜的忧国忧民心情和盘托出。其实,他那时从虎穴南京率领中共办事处及《新华日报》社人员脱险归来不久,但他的心仍然牵挂着南征将士的处境和情感,将中秋望月提升到更高的境界。

格律词,是格律诗的发展和延伸,主要表现为长短句交替运用,既像绝句、律诗那样讲究平仄押韵,又打破了方块体的束缚,更便于灵活运用,大开大合。宋代的苏东坡、辛弃疾、岳飞等文豪武杰把格律词运用于对历史的观照和对抗战的忧思,留下很多传颂千古的名篇。红色诗词受苏辛岳的影响很大,毛泽东尤善之。词牌种类繁多,红色诗词中用得比较多的主要有“格局开张,宜抒壮阔豪迈情感”的《沁园春》,有“尽显豪放气概”的《水调歌头》,有“音节高吭,英雄豪杰之士多喜用之”的《念奴娇》,有“声情激越,宜抒豪壮情感和恢张襟抱”的《满江红》,还有各具特色的《西江月》《渔家傲》《菩萨蛮》《浣溪沙》《临江仙》《浪淘沙》《贺新郎》《蝶恋花》《虞美人》等。改革开放以来,诗人们对词牌的选择范围不断扩大,《八声甘州》《苏幕遮》等更多词牌、《天净沙》《黄钟》等更多曲牌都被试用于创作红色诗词,取得了良好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创作红色词曲,一定要按谱填词作曲,充分发挥每一种艺术形式的特色和优势。比如大家比较喜欢的《沁园春》,上下阕各有一个“扇面对”,也可以叫“隔句对”,犹如一把折扇上的四个扇面:一对三,二对四,填词时就要特别注意。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的“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沁园春·雪》中的“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这些神来之笔,都是运用“扇面对”的典范。

选择诗词体裁后,还要善于精心构思,注重修辞,营造意境,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体裁的表达功能。如同盖楼一样,既要有坚实奇巧的架构,还要有创意十足的装修,这里的关键是语言的运用。写诗要尽可能用诗言诗语,红色诗词也不例外,而且要求更高。红色诗词为什么声激越、语铿锵?因为红色诗词对应的是理想、信念、方向、道路、革命、建设、改革、牺牲、奉献等宏大主题,用贴切、形象、生动的诗言诗语写出来,必然力透纸背,气薄云天,金锵玉振。学不厌问,诗不厌改。清朝诗人袁枚有一首《遣兴》:“爱好由来下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阿婆还似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指的就是改诗。在这方面,毛泽东堪称楷模。他本着对艺术负责、对自己负责、对读者负责的态度,对写出的诗词总是一改再改,精益求精,最终达到用词精准,对仗工整,意境高远,韵味十足,成为千古名篇。比如他的《清平乐·六盘山》,就先后修改了四次。其中“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中的“红旗”,最初的原始稿上是“赤旗”,19498月在上海的一份报纸上发表时改成“红旗”,19571月在《诗刊》上发表时改为“旄头”,19619月在书写给宁夏领导同志时又改回“红旗”,最终使这首词朗朗上口,百读不厌,回味无穷。

喜逢巨变新时代,号角长鸣把战迎 

诗词既是文学瑰宝,又是时代心声。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也迎来了百年未有之大机遇。伴随着大机遇的是大挑战,是深陷危机而又不迷途知返的美国勾结西方盟友对我国进行明火执仗的围堵和打压。严峻的形势,艰巨的任务,神圣的使命,难得的机遇,呼唤着我们在拿起物质武器的同时,也要拿起精神武器,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中央军委的领导指挥下,披坚执锐,勇往直前,敢于作为,善于作为,不失时机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续写五千年历史的新篇章。

在这样激动人心的时代背景下,弘扬红色诗词文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红色诗词是红色资源的重要内容,是红色血脉的重要体现,具有动员、激励、教育、存史等重要功能。战争年代,红色诗词是革命的号角、斗争的武器,激励人们为了新中国的建立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英勇牺牲。和平时期,红色诗词是育人的教材、进步的指南,教育一代又一代青少年要做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为实现民族复兴、世界大同贡献自己美好的青春。萧三主编的《革命烈士诗抄》,19594月初版时印了10万册,不到半月就被争购一空,接着多次增印,一年之内总共印行了60多万册,仍然供不应求。董必武、林伯渠、郭沫若、吴玉章、谢觉哉等几位老人都为《诗抄》题写了动人的诗句。林老的题诗是:“谁能动手换人间?非佛非仙非圣贤。五四以来新历史,光芒万丈此诗篇。”谢老的题诗是:“句句是诗,字字是血。如游龙般天矫,如震雷般响彻。一歌兮水倒流,再歌兮山断裂。三歌四歌兮,红日东升,妖风消灭。烈士的歌声长存,人民的心头永热。”这是与革命烈士同时代共患难心连心的党内老人写出的最有说服力的评价。今天,我们要重新拜读这部红色诗歌宝典,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要加强现实版红色诗词的创作、研究、传播,记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进步伐和人民群众的时代风貌。在这方面,习近平同志给我们作出了榜样。他不仅在讲话、文章中大量引用诗词名句,还亲自创作格律诗词,追思焦裕禄,赞颂军民情,给广大诗词爱好者带来巨大鼓舞和鞭策。要加强对青少年的红色诗词文化教育,使红色诗词进教材、登讲台、上电视、入网络、传微信、列头条,使红色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最崇尚的主色。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宣传红色诗词,是为了让子孙后代知道祖国强盛、人民幸福的来之不易,以便更加自觉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而不是为了给所有诗词作品都贴上红色与非红色的标签,更不是为了对外搞意识形态对抗和输出革命。各国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应该由各国人民根据本国国情自主选择。在拥有14亿人口的中国大地上扎牢了红色文化的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就在世界上拥有了一块最大的根据地,我们就没有愧对革命先辈的奋斗和牺牲。

军旅诗词,这里主要指我军指战员和当代军旅诗词爱好者创作的诗词,可以从整体上归宗为红色诗词。我军是中国共产党缔造和领导的人民军队,也是一支伴随着军旅诗词的强劲节拍成长壮大的文明之师。战争年代,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在戎马倥偬之余,创作了大量前无古人的军旅诗词。和平时期,广大官兵在练兵备战、守边卫国的战斗生活中,也创作了大量生动感人的军旅诗词。这些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军旅诗词,像昂扬的号角,像不灭的火炬,像酣快的甘霖,动员、引导、培育了一代又一代革命军人,对铸军魂、凝军心、壮军威起到了重要的催化作用。军旅诗词以弘扬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为主旨,抒发的是崇高的报国志向,歌颂的是不屈的英雄气概,揭示的是深刻的制胜道理,感叹的是浓厚的边关情结,深受广大官兵喜爱,也是中华儿女从小培养家国情怀和尚武精神的绝好教材。据不完全统计,解放军红叶诗社成立34年来,已出版《红叶》诗刊145辑,《百年抗争》《星火燎原》《长征》《抗日烽火》《解放战争》等诗集8本,《军旅诗词卷》《军旅诗抄》等大型诗词汇编2部,总计发表军旅诗词85000余首,绝大部分都是红色诗词。军旅诗应该是个大“家族”,既包括传统的战争诗、边塞诗,涵盖军人应征、备战、壮行、出征、作战、凯旋、祝捷、庆功和出塞、戍边、屯垦、思乡等内容,也包括现代的军种诗、军营诗、军校诗、军训诗、军嫂诗、军工诗等范畴,涉及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方方面面,发展空间很大。军事是大国博弈的最后手段,军旅诗词要为用好最后手段服务,注重传承“红的基因、绿的本色”,通过磅礴的气势、热烈的感情、高昂的格调、雄浑的意境、壮美的语言,教育、激励广大官兵牢记我军的根和魂,敢于战胜一切困难和敌人,绝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

今年以来,中华诗词学会新风习习,举措频频,为在全国范围内弘扬红色诗词文化奠定了良好基础。周文彰会长围绕让中华诗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大放异彩,发表了一系列颇有创见的讲话。在谈到既要有感而发又要系统创作时,他提到了我们的《红叶》,例举了我创作的两本诗集《中华五千年》《世界五千年》和纪念建党百年的史诗。我们要感谢文彰会长的高看,继续努力不松懈。利用这个机会,我简要地谈谈自己对系统创作史诗的一些体会。人类社会源远流长,典籍浩如烟海,事件浑似迷雾,人物灿若星河。怎样才能让人们用较短的时间,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作一个宏观的了解?这就要写好史诗。一是择体要简,通过实践我感到,选择以绝句或律诗为基础的组诗体裁创作史诗,既好写也好读;二是选题要宽,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主要领域,对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人和事,要尽可能涉及到,写中华五千年我选择了300个题目,写世界五千年我选择了250个题目;三是谋篇要准,无论写人写事,都要准确地抓住能反映该人该事本质特征的几个关键点来构思布局;四是对句要巧,律诗要妙对,绝句也尽可能用对句,既有利于深刻阐发独到见解,又有利于增强诗意美感;五是炼字要精,在达意合律的基础上尽可能准确、自然、生动,使人读后能产生深刻的感悟。今年结合庆祝党的百岁华诞创作史诗《百年巨变》,我选择了基本能反映党的百年征程的43个题目写成五律组诗,发表后引起广泛反响。有很多复杂的事件,运用了上述方法,都较好地实现了诗化。比如写《一带一路》:“古有丝绸道,今迎带路通。商船开海外,班列驶欧中。油管穿山过,银联透网融。西风吹不住,方向尽朝东。”首联从古代的丝绸之路写到当代的一带一路,颔联、颈联抓住商船对班列、油管对银联、开海外对驶欧中、穿山过对透网融这四组能反映交通、能源、金融、网络互联互通的具像进行工对素描,尾联借用西风东向来表明历史潮流不可阻挡,在方寸之间按照音义对仗要求实现了闪转腾挪。(本文作者任海泉系军事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将)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