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去不掉,打不破,灭不了,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这一论断既是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更是对新时代践行爱国主义精神的科学指引。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中美战略竞争骤然加剧,长和集团出售全球港口资产等事件引发广泛讨论。在此背景下,我们更需要从理论、实践、责任、教育四个维度,深入剖析爱国主义的当代价值,探索其新内涵与新使命。
一、深学细悟,准确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爱国主义重要论述的精神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爱国主义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书记强调:“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这一论断揭示了新时代爱国主义的本质特征。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是爱国主义精神最坚定的弘扬者和实践者。从战争年代的浴血奋战,到改革开放后的开拓创新,再到新时代脱贫攻坚、科技创新的伟大实践,中国共产党始终将国家利益、民族命运与人民福祉紧密结合,为爱国主义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一)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民族复兴的精神支柱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爱国主义是抵御风险挑战、凝聚民族共识的“定盘星”。面对特朗普政府挑起的关税战,中国始终坚持“以战止战、以谈促和”的策略,既捍卫国家主权和发展利益,又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种战略定力,正是源于对爱国主义精神的深刻把握。正如总书记所言:“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既是对历史传统的传承,更是对时代挑战的回应。
(二)爱国主义的实践路径:知行合一的行动指南
弘扬爱国主义,必须坚持“三个统一”:
第一,历史与现实的统一。从辛亥革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呐喊,到新时代“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誓言,爱国主义始终贯穿中华民族的奋斗历程。
第二,个人与国家的统一。黄大年教授放弃海外优渥条件回国攻关“深地探测”,南仁东团队用22年建成“中国天眼”,用生命诠释了“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信念。
第三, 本土与全球的统一。中国坚持扩大开放,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既维护国家主权,又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体现了“达则兼济天下”的爱国情怀。
(三)爱国主义的制度保障:法治与德治的深度融合
总书记指出:“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在新时代,弘扬爱国主义需要构建“法治为纲、德治为魂”的治理体系。一方面,通过《国旗法》《国歌法》等法律法规,将爱国行为纳入法治化轨道;另一方面,通过道德模范评选、红色文化进教材等举措,培育全民爱国情操。河北省正定中学将爱国主义教育纳入学校课程,通过“红色故事会”“革命遗址研学”等活动,让青少年在沉浸式体验中厚植家国情怀,效果就很好。
(四)爱国主义的历史镜鉴:从文天祥到杨靖宇的精神传承
文天祥面对元军威逼利诱,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著名诗句,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伟大的民族气节。于谦在国难当头时挺身而出,源自于“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浩然正气。杨靖宇的两个反问“国既不国,家何能存?”“我们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诠释了共产党人崇高的家国情怀。这些民族英雄的历史选择,印证了爱国主义始终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精神基因。
二、明辨是非,认真剖析长和出售港口资产的地缘政治博弈
近期,长和集团以228亿美元出售全球43个港口资产,引发国际舆论高度关注。这一事件绝非简单的商业行为,而是中美战略竞争背景下地缘政治博弈的缩影。
(一)事件背景与潜在危害
第一,战略要地的“退缩”。此次出售涉及巴拿马运河两端的关键港口,而巴拿马运河承担全球6%的海运贸易量,中国货物占比超20%。失去这一通道,中国与拉美、北美东海岸的航运成本将大幅上升,甚至可能被美国“卡脖子”。
第二, 美国资本的介入。接盘方贝莱德集团与美国政界关系密切,其CEO芬克与特朗普私交甚笃。若美国借此加强对全球航运通道的控制,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物流网络将面临严峻挑战。
第三,民族信心的冲击。部分舆论质疑此举“损害国家利益”“配合美国战略”,暴露出资本逐利性与国家战略安全之间的矛盾。
(二)历史教训与当代启示
近代中国曾因丧失港口控制权而饱受屈辱。1898年,英国强租威海卫,将其打造成远东海军基地;1905年,日本通过《朴茨茅斯条约》,取得旅顺港经营权。这些历史教训警示我们:港口不仅是经济枢纽,更是国家主权的象征。
新时代的中国,必须以“寸土不让”的决心守护战略要地,以“逢山开路”的魄力开辟新通道。目前,在社会舆论的强大压力下,长和集团暂缓出售港口的计划,原定于4月2日前签订最终协议的计划已被推迟。可见,时代不同了,东方雄狮已从昏睡百年中醒来,再也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了。
(三)应对策略:构建自主可控的全球网络
关键在于夺取“三权”:
第一,战略通道自主权。加快非洲吉布提港、南亚瓜德尔港、东南亚皎漂港、拉美钱凯港等替代性枢纽建设,推动中欧班列与西部陆海新通道联动,构建“双循环”物流体系。
第二,海外资产法治权。建立“红黄蓝”分级预警系统,对涉及国家战略安全的境外资产实行全生命周期管理,防止“贱卖国有资产”和“政治捆绑”。对于已签署99年租赁权的澳洲达尔文港,不能轻言放弃。
第三,国际规则话语权。通过国际海事组织(IMO)、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等平台,推动建立公平合理的全球航运治理体系,遏制美国对中国制造的船只收取高额停泊费的单边主义行径。
最近,位于柬埔寨云壤港的中柬联合保障和训练中心正式挂牌运行,标志着中国通过平等合作模式在东南亚关键海域构建战略支点,显著提升海军远洋行动能力与区域安全协作水平,同时强化对南海及马六甲海峡等战略通道的保障能力,打破美国主导的地缘垄断格局。
(四)企业案例:从郑和船队到中远海运的航海史诗
六百年前,郑和率领庞大船队七下西洋,不仅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更以“共享太平之福”的理念促进文明交流。今天,中远海运运营着全球最大的集装箱船队,在“一带一路”沿线布局56个港口,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新时代的航海精神。这种从“和平方舟”到“钢铁驼队”的传承,正是爱国主义精神跨越时空的生动写照。
三、勇毅担当,自觉增强新时代企业家的家国情怀
企业家是经济活动的主体,也是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践行者。在新时代,企业家精神应被赋予新的内涵:既要有“敢为天下先”的创新勇气,更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家国担当。
(一)平衡之道:国家利益与企业发展的辩证统一
第一,短期利益与长期价值的权衡。华为公司面对美国技术封锁,坚持每年研发投入超2000亿元,用“备胎计划”突破封锁,既捍卫了企业生存权,更维护了国家产业链安全。
第二,商业逻辑与政治责任的融合。曹德旺将福耀玻璃的全球布局与“产业报国”紧密结合,在美设厂时主动遵守当地法规、雇佣本土员工,既实现商业成功,又展现中国企业形象。
第三,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共振。马云创建“蚂蚁森林”项目,带动亿万人参与荒漠化治理;曹德旺捐资百亿筹建福耀科技大学,用实际行动诠释“达则兼济天下”的责任担当。
(二)使命践行:从张謇到任正非的实业报国
清末状元张謇放弃仕途,创办大生纱厂,提出“父教育而母实业”的理念,在南通构建起完整的教育、工业体系,被誉为“中国近代化先驱”。当代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将企业收入的15%投入研发,在5G领域打破西方垄断,用“向上捅破天,向下扎到根”的信念诠释科技报国。这些企业家的事迹证明:爱国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将企业命运融入民族复兴的壮阔征程。
(三)全球视野:比亚迪与字节跳动的文化输出
比亚迪在泰国建设电动巴士工厂,既满足当地环保需求,又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标准走向世界。字节跳动通过TikTok搭建中外文化交流桥梁,让世界看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这种“利己利他”的全球化实践,正是新时代爱国主义的生动诠释。
四、培根铸魂,以爱国主义教育涵养民族复兴精神伟力
总书记强调:“要把爱国主义作为永恒主题,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在新时代,必须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爱国主义教育体系,让爱国情怀融入血脉,化为行动。
(一)教育体系:从娃娃抓起的价值观塑造
第一,课程创新。中小学应开发“行走的思政课”,将红色教育基地、博物馆、科技馆转化为教学现场。北京中小学开展“红色地图打卡”活动,学生通过实地探访卢沟桥、香山革命纪念馆等,感悟革命精神。
第二,文化浸润。影视创作应摒弃“流量至上”倾向,多推出《觉醒年代》《长津湖》等有筋骨、有温度的作品。音乐教育可引入《黄河大合唱》《红旗颂》等经典曲目,让青少年在旋律中感受家国情怀。
第三,实践养成。推广“劳动教育+爱国教育”模式,组织学生参与乡村振兴调研、社区志愿服务,使其在知行合一中深化对“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的理解。
(二)舆论引导:构建清朗的网络爱国空间
第一,主流价值引领。主流媒体应善用“算法推荐”,精准推送爱国主题内容。人民日报新媒体推出的“中国一分钟”系列微视频,以数据可视化展现国家发展成就,全网播放量超20亿次。
第二,网络空间净化。针对历史虚无主义、精致利己主义等错误思潮,建立“专家+网民”联动的辟谣机制。团中央开设“青年大学习”网络课程,用青年话语解读爱国主义。
第三,国际传播创新。借助TikTok、小红书等平台,用“Z世代”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李子柒通过田园生活短视频,向世界传递中华文化中的家国情怀,海外粉丝超2000万。
(三)制度保障:让爱国者既有荣誉感更有获得感
第一,荣誉体系完善。建立国家级“爱国奉献楷模”评选制度,对在科技攻关、边疆建设、国家安全等领域作出突出贡献者给予重奖。
第二,政策激励倾斜。对表现突出的爱国企业实行税收优惠、项目优先等政策,在研发投入上可以享受专项补贴。半导体领域初步实现从设计到制造一条龙的新凯莱公司异军突起,值得关注和支持。
第三,法律保障强化。修订《反分裂国家法》,明确任何损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严惩,为爱国主义筑牢法治屏障。
(四)文化传承:从《诗经》到《可爱的中国》的精神谱系
《诗经》中“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团结精神,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求索精神,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忧乐精神,以及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民情怀,共同构成了中华爱国文化的基因链。方志敏在《可爱的中国》中写道:“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这时,我们民族就可以无愧色地立在人类的面前。”这种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接续奋斗,为国捐躯。
总之,我们要以爱国之情铸就奋进之魂,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爱国主义的重要论述为指引,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以企业家精神服务民族复兴,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爱国答卷!
最后,我想以一首刚写的小诗结束今天的发言:
中华亮剑
无端关税起硝烟,川普挥刀耍霸权。
壮士何甘强盗诈,巨龙岂惧恶风鞭。
应时亮剑周边定,激战临头步履坚。
且看东方红日耀,百年局变谱新篇。
(本文作者任海泉系军事科学院原院长、中将军衔)
(责任编辑:宋志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