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石景山实验学校果树家委会的一员,我们怀着无比感动与自豪的心情,想和大家分享这段家校共育的美好历程。
还记得第一次在班级群里看到学校发出的邀请——“邀请孩子们自愿在学校的花园里种下自己心仪的果树” 。那一刻,我们感受到学校对孩子们成长的用心与巧思。很快,一群满怀热情的家长自发组建了“果树家委”。大家迅速进入状态,在群里热烈讨论:种什么果树更适合校园环境?怎样种植才能让果树茁壮成长?从选苗、规划到种植细节,每个人都以主人翁的心态积极参与,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所有种植知识都贡献出来,只为给孩子们打造一片充满希望的“果香天地”。
到了种植那天,家校之间的默契与协作令人动容。学校提前规划好入校时间、准备好工具,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动手,挖树坑、栽树苗、装支架、浇水。六十多棵承载着孩子们梦想的果树在原本空旷的花坛里“安家”,其中有桃树、石榴树,李子树、苹果树和山楂树。每一棵树苗都挂着专属的小牌子,上面不仅写着种植孩子的名字,还镌刻着孩子们为果树取的独特名字:有的叫“希望树”,有的唤作“蜜桃仙子”,还有“感恩树” 。这些名字里藏着孩子们的奇思妙想,也寄托着他们对果树的深情期许。
在“家校携手 共育果香校园”主题会上,夏伟平校长分享的活动初衷,让我们对这次种植有了更深的理解。他说孩子们种下的是希望,是情感纽带,果树将陪伴孩子们成长,而照料果树的过程,更是培养孩子们责任感的宝贵课堂。这番话让我们更加坚信,学校所做的每一项创新与努力,都是为了成就孩子们更好的未来。
在学校,像果树家委会这样的家校交流平台还有很多,科技家委会、体育家委会、社会实践家委会、艺术家委会…… 学校为家长们搭建了多元的参与渠道,让我们能从不同层面与学校携手同行。正如夏校长所说:“每一位进入学校的家长,都会被尊称为老师。”这份尊重与信任,让我们更有动力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学校建设和孩子们的成长中。
在此,果树家委会全体成员,要向夏校长和学校老师们致以最诚挚的感谢!感谢你们的创新理念与辛勤付出,让我们看到教育的无限可能。未来,我们定会一如既往地支持学校工作,与学校并肩同行,共同守护孩子们的成长之路,让这片果香校园结出更多育人硕果!(文 /张杰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石景山实验学校果树家委会)
责任编辑:赵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