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网帐号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新闻热线 01063878399

  • 微信

  • 新浪

  • 移动端

新闻资讯 >镜头瞬间>正文

杨映:坚守初心、脚踏实地,不断完善渭南市老龄工作体系

2021-11-01 15:12 来源:《祖国》杂志

197611月出生杨映,2005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陕西西安人,在职研究生学历。199712月进入渭南市老龄办工作,20093月任老龄办权益科副科长,201111月任老龄办权益科科长,20147月任老龄办副主任(正科),20209月任市卫健委老龄健康科科长。2017年被全国老龄办、人社部等6部门评为先进个人(省部级劳模待遇)。在老龄工作的岗位上数十载如一日,为渭南市的老龄工作做出巨大贡献。

一、沉下身心、十年笔耕,全程参与全市老龄工作的大变迁

1997年参加工作在老龄办,时至今天还在从事老龄工作,十多年里,参与撰写了全市老龄工作“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实施规划、落实报告,见证了中省老龄政策的时代变化,和全市老龄工作健康发展的“一点一滴”,一定程度上将老龄事业由工作变为个人敬老修德的人生自觉;调研走访了全市12个县市区的每一个养老机构,参与或牵头完成了全市老年社会保障、宜居环境建设、老年产业发展、医养结合发展、老龄事业自然增长机制等每一份规范性文件的起草工作,始终以积极的心态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下新情况、新问题,让自身的发展提升和全市老龄部门的每一次进步变迁同步进行,积累了丰富的老龄工作经验;从人事到民政,再到卫健,经历了3次机构改革,协调市政府、市委编办多次完成全市老龄委成员单位的调整变更,督导全市各县(市、区)跟进落实,即让“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的老龄工作方针在日常的沟通对接中,成为各级公务人员的共识共动,又让全市三级老龄工作网络更加巩固,成长为全市老龄工作的“活地图”。


二、独当一面、一线落实,牵头构建全市老龄工作大格局

(一)以老有所养为基础,持续抓好高龄补贴工作。结合渭南市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处于全省后进位置的现实情况,始终扭住高龄补贴这个根本,妥善发放老人的“救命钱”。2012年高龄补贴政策实施之初,她邀请科技企业、退休干部,带队深入镇村一线调查研究,在全省率先设计运行了高龄补贴动态管理系统,得到省老龄办的充分肯定,并在全省推广应用;2014年更进一步,研发高龄补贴年审系统,大大提高高龄补贴发放的准确率,当年被省老龄办采纳运用,在2019年全省高龄补贴发放工作核查过程中,我市发放准确率位列全省第一。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出于老年人健康考虑,坚持推行高龄补贴分散申报和手机复审同步进行的工作模式,对初次申报高龄补贴的老年人,由老年人或子女持居民身份证和户口本原件,在户籍所在村(社区)登记,并由县市区老龄办统一录入高龄补贴系统,避免人员聚集;对年度复审工作,采取“陕西老龄”微信公众平台为主,村(社区)采集影像为辅的方式实施,进一步减轻老年人负担。

另外,为切实解决贫困老年人的生活问题,从2014年起,牵头申报实施中省助老脱贫项目,依托市级财政设立“种子基金”扶持平台,用小投入撬动大扶贫,通过滚动投入财政资金140万元,吸引农户资金755万元,充分调动了老人们的脱贫积极性,既减轻了儿女负担,又发挥了晚年余热。特别是2020年,用13.9万元“种子资金”在临渭区铁王村扶持了8户、25人,种植猕猴桃116亩,年底种植户总收入达到28.9万元,纯收入14.96万元,户均纯收入18706元,人均纯收入5986元,一举改善了8户老人的生活状况。


(二)以老有所医为支撑,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工作。牵头负责全市医养结合工作,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促规范,做到了数量上有突破、质量上有提升。一是完善领导机制。推动市委、市政府将医养结合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管理,以市政府名义印发《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意见》(渭政办发〔2017112号),明确全市医养结合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全力打造“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推进过程中,广泛协调各单位,逐步明确医养结合服务机构的审批准入、取消备案、人员培训、质量提升、护理员机制、就医绿色通道等多个方面具体流程、职责分工,理顺工作开展机制。二是打造试点典型。在临渭区启动省级医养结合试点区创建工作,先后发展杜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向阳办程家卫生院、临渭区老年公寓、渭南市金秋苑老年医养中心等4家医养结合示范机构,其中,杜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省卫健委确定为省级第一批医养结合示范基地,华州区人民医院被确定为全省第三批医养结合示范基地,推荐杜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入选全国第六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项目单位。先后组织召开全市医养结合工作现场观摩推进会2次,树立样板、交流经验,逐步建立集中医养、医中有养、养中有医、医养联合、医养协作五种医养结合模式,为全市医养结合工作深入推进起到了示范引路作用。三是积极统筹协调。以增加医疗机构养老服务供给、补齐养老机构医疗服务短板为目标,全面提升健康养老服务能力。先后在6家养老机构设立卫生室,配备了医护人员,组织协调3家养老机构就近与医疗机构建立了医养结合协作关系,在4家医疗机构设立养老床位400张。重点是在新建和扩建医疗机构时合理规划养老配套设施,其中市中心医院二期在建项目内设一站式养老康复床位100余张,新建的临渭区中医医院规划养老床位300张,大荔县中医医院医养结合项目正在建设,规划设置康复床位800张,养老床位1200余张,建成后可为2000多名老年人提供高标准、全方位的养老及康复养生服务。推进蒲城、澄城、合阳、华州等县区把养老和医疗服务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四是创新健康养老模式。通过在基层卫生服务中心开设康复、临终关怀等科室,建立慢性老年病家庭病房、健康档案、上门回访等机制,开展65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等工作,进一步增强了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的便利性。经过积极调研,总结形成了以县级医疗机构为支撑,镇(办)医疗机构为主体,村(社区)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为补充的居家养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带动全市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80%左右,家庭医生签约人数26.7万,签约率51.5%。一级及以上医疗机构328个,医养结合机构16家,医疗床位852张,医养结合机构从业人员1261人,其中医疗卫生服务人员844人。2021年,标准化医养结合机构培育、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基层医疗机构护理床位设置、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等四项工作纳入了渭南市改善民生十项重点工作之中,有力推动了全市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

(三)以老有所依为目标,全力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持续开展老年健康促进行动,以适应老年人多层次、多样性需求。一是积极创建示范性城乡友好型社区。为更好地解决老年人在居住环境、日常出行、健康服务、社区参与、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问题,坚持以创建示范性全国老年友好型社区为抓手,积极探索建立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工作模式和长效机制,推进全市22个社区参与市级创建,临渭区陕西路社区等4个单位被推荐为全国示范单位。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被陕西省卫健委选入“学党史,我为群众办实事”最佳案例之中。二是建设老年友善医疗卫生机构。根据老年人生活实际,在全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了优化老年人就医流程活动,发展老年友善医疗机构219家,占比66%,有效解决老年人在就医过程中运用智能技术困难活动,为老年人提供了安全便捷舒适的医疗服务。三是持续规划老年人协会。为破解基层老年协会发展难题,认真研究总结基层老年协会建设的规律,主动与省老龄办联系,先后争取全省基层老年协会现场会、“农村老年人健康养老试点项目”、“老年人心理关爱试点项目”落地渭南,由基层老年协会协助推进,发挥基层老年人协会的牵线搭桥作用,为更多老年人提供了便利服务。多年来,积极协调相关部门,有序落实了老人乘坐公交车、游览景点免费政策,极大地提高了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

三、走进群众、身体力行,努力优化全社会爱老敬老大环境。

坚持以“落实任务、打造亮点”为标准,牵头组织完成了各类营造关爱老人氛围活动上千场,总能在认真落实“敬老月”“重阳节慰问”等规定动作的过程中动脑子、想方法、创亮点。近年来,围绕老人健康,“敬老月”在传统的广场宣传义诊的基础上,发展到在全市主会场举行“智慧助老”暨“银龄行动”志愿服务、“老年健康教育巡回大讲堂”等常态化活动,宣讲内容也从《老年人健康权益保护法》转变为心脑血管病症的预防、心理疾病的干预、保健品及常见诈骗办法、以及手机等智慧设备在就医方面的应用等内容,与时俱进、紧跟潮流,积极推动反传销、诈骗、健康保健等各类安全、医疗知识进家门,用实用知识“占领”老人闲余时间,让老人们“老有所学”。围绕社会氛围营造,在传统的发动老龄委成员单位慰问老人的基础上,转变为邀请党政一把手参与、省市主要媒体报道,大张旗鼓的慰问老党员、老红军、老专家、老劳模等各类老龄群体,运用网络直播、微信小程序宣传老人事迹,连续两年让全市重阳活动的网络关注量稳定在10万人次以上。同时,牵头举办了2005-2017年四届全市十大孝子评选,20042018年三届全市金婚庆典等大型敬老活动30余场,尽己所能在更大范围内提升老龄工作的影响力,优化全社会关爱老人的大环境。她本人于2008年荣获全国孝亲敬老之星荣誉称号,2017年被人社部和全国老龄办授予“全国老龄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文/郭建龙 刘欢)

 

(责任编辑:李欣欣)

上一篇 下一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