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中小学开学在即,河南省西华县田口乡崔庄村在湖北黄继光部队服役的战士刘一立,把他在驻地购买的500只口罩、150斤消毒液、喷壶、温度计等抗疫物品寄回家中,并嘱托父亲刘全星,开学时把抗疫物品全部赠送给田口乡王贯楼小学,用于该校师生防控疫情。当地群众都为刘一立这种千里迢迢传大爱的举动赞不绝口。
而熟知内情的西华县城居民高洪驰却说,这只是刘一立父子传承大爱的一朵小花,刘一立父子传承大爱,建立“军人刘一立安置点”,安置、照顾受灾群众1800多人的事迹,才真正是感天动地的大爱。
应县城居民纷纷邀请,到刘一立家中特访,遗憾的是刘一立因部队紧急任务提前归队,只见到了刘一立的父亲刘全星、哥哥刘毛毛。刘全星介绍说,我虽然家住田口乡崔庄村,但是一直在县城做服装生意,在县城盖了楼房,定居了。
问起他家建立“军人刘一立安置点”的事,刘全星打开了话匣子,滔滔不绝,讲起“军人刘一立安置点”的故事。
我儿子刘一立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今年叫他休假在家准备谈个女朋友。7月21日,他从部队驻地赶回西华,正赶上洪涝灾害,西华都在安置受灾转移群众。刘一立在县城见到6位年迈、体弱、残疾人受灾群众,还没有吃上热饭,他就把这6位“特殊客人”请到饭馆,购买饭菜让他们吃。
儿子见面就是与我商量,建立受灾群众安置点,重点安置老弱病残需要照顾的群众。他说:“我已在部队受党和部队培养教育8年,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用行动守住人民的心,现在群众受灾啦,有责任、有义务把他们安置好、照顾好,再说我所在部队是黄继光部队,应该发扬光大黄继光精神”。当时我就对儿子说,我也当过兵,而且也是黄继光部队,你住的营房都是我住过的,我也受过党和部队培养教育,大道理我也懂。儿子不好意思地说,我怎么把你当兵的事忘了。我问儿子,你就说咋干吧?
儿子见我支持他,高兴地像孩子一样。他说把咱家县城楼房一层腾出作住处,吃饭我领着去饭店,饭钱我来付。我说就你那点钱杯水车薪,我做生意有积蓄,用我的钱,这个事是你先提出的,安置点就叫“军人刘一立安置点”吧!
7月22日,安置点正式安置群众,意想不到的事接踵而来。想不到需要安置的群众那么多?水灾持续时间那么长?事情那么复杂?安置点第一天安置群众60多人,家中住,饭店吃饭。第2、3、4天,每天安置的群众以200人递增。我与儿子商量,把3层楼房腾空,准备安置更多群众。后来,老家田口乡崔庄村及邻村村民,得知刘家建立了安置点,纷纷上门寻求帮助,我与儿子来者不拒,安置群众很快达到1800人。楼房住满啦,又在南关、西关租赁两处房屋。全家5口人都当服务员,还满足不了需要,就到街上招募15名志愿者。安置点开办的十天内,家中熙熙攘攘,吃喝拉撒睡,人满为患。仅前四天,我父子就为安置群众花费2万多元。
我家的“军人刘一立安置点”,得到了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租赁两处房屋没人要房租,招募15名志愿者不要工钱。7月26日,田口乡党委书记高华,给我打电话说,你办安置点,给党委政府帮了大忙,党委政府感谢你们父子俩;从今天起安置点你家不能再花钱了,由乡政府负担。另外,我为你在防汛指挥部领到3车救灾物资,你可以带回家。我与儿子商量,咱不能占国家的便宜,全县安置群众多,还是让给其他安置点吧!第二天,高华书记给我安排五大车救灾物资。我只好把五大车救灾物资接收到乡政府,向高书记解释,家里人都住满啦,实在没地方放,还是放乡政府吧,需要我来拉。
据了解,刘全星、刘一立父子,在建立“军人刘一立安置点”的同时,父子俩还支持了青华中英文学校安置点碗面、火腿肠、饮用水等物资一车,价值6万元;支持贾鲁河三高段抗洪干群群众一车物资,价值1万多元。
7月30日,西华洪水逐渐退去,刘一立因部队有紧急任务,提前结束休假返回部队。走时西华疫情有复发趋势,刘一立惦念本村学校师生安全,就买了防疫用品寄回家,由父亲转给学校,让师生们开学防控疫情用。(程东建 彭世繁)
(责任编辑:李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