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四川绵阳,涪城之夜晚凉风习习。走进绵阳市涪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阅读区内不少人安静的翻阅心仪书籍;楼道上文明礼仪准则随处可见;墙面上“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宣传画润物无声地讲述着百姓身边故事……一颗颗文明的“种子”悄然撒进人们的心间。
涪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近年来,涪城区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涪城深入人心落地生根,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坚持边实践边探索,摸索新思路、新方法、新模式,按照“聚焦三个坚持,做实‘三合’文章,做好‘加减乘除’法”的工作思路,努力书写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涪城答卷”。
聚焦三个坚持 织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之“网”
作为绵阳主城区,涪城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坚持规划引领,根据全区各镇(街道)、村(社区)的文化基因、产业特色、未来发展等自身优势,量体裁衣规划建设定位和建设目标,打造建设具有涪城特色的文明实践新格局。
市民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学习
“在建设文明实践所(站)时,我们坚持‘保持底色、擦亮本色、彰显特色’的宗旨,形成‘一所一品、一站一景’模式,精准回应市民所思所想所盼。”涪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青义镇围绕“服务科技城新区(涪城区属)建设”、杨家镇围绕“农科文旅”互动融合发展、吴家镇围绕“临港经济发展区”的空间布局和资源配置,“各镇(街道)具有不同的区域主题,真正实现实践所(站)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走进城厢街道临东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红底白字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格外醒目。奖牌、奖状挂满了一面墙。“我们实践站坚持党建引领,推进文明实践与社会治理融合发展。”社区工作人员孙玲林介绍,目前,实践站共孵化了各类志愿服务队伍11支。“每月不定期号召居民、志愿者参与社区文明建设。”
涪城区坚持多方联动,实施上下“联通”、左右“联合”、全域“联动”的工作方法,坚持以区域为整体,以区、镇、村三级为单元,建立“中心统筹、所协调、站运转”的工作机制。
“我们还建强志愿服务队伍,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志愿服务体系。”涪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注册志愿者19.9485万人,注册志愿者活跃度达51%。”
同时,涪城区坚持项目驱动,把志愿服务作为文明实践活动的主要方式和基本形式,制定《涪城区志愿服务项目管理办法》。建立“项目后备库”、搭建“群众需求库”、形成“需求清单”,实现一对一接单,点对点服务,面对面点评。
据了解,涪城区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第二批试点县(市、区),按照阵地建设“八有”标准,目前已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文明实践所9个、文明实践站113个。
做实“三合”文章筑牢新时代文明实践之“基”
“我们对资金阵地队伍进行整合,实现资源力量‘共建共享’。”涪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中,着重对公共服务资源进行有方向性、目的性整合,破解“在哪做、做什么”问题,提升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影响力。
新时代文明实践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
涪城区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将文明实践工作列入财政预算,统筹组织、纪委、政法、民政、卫健、教育、科技等部门项目资金向基层所站倾斜。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中,对图书馆、文化馆等资源进行整合,建设集中心调度、展示、培训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区级文明实践中心,并依托党群服务中心、乡镇综合文化站等场地,对非遗展示中心、工会活动中心、图书漂流站、乡村振兴馆及社会组织孵化中心等场地资源进行整合,建立集思想引领、道德教化、文化传承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城乡基层综合性活动阵地200余个,实现纵横相辅新局面。
“我们还整合行业部门志愿者服务队50余支,非公企业、社会志愿组织、村集体经济志愿组织12个。”涪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
涪城区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与主要工作、创新活动相结合,针对活动内容单一,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缺乏活动开展主动性等问题,着重破解“怎么做”,实现活动开展“同频共振”。
聚焦群众所盼和经济社会发展,将9个实践所按照规划定位服务乡村振兴、园区发展、集体经济、老旧小区改造、“三线”文化建设、城市商圈等,梳理项目清单、明确责任主体,把文明实践活动与区域特色、各类节日活动相结合,打造各具特色的文明活动60余项,确保文明实践活动常态长效。
同时,涪城区创新还推出“教育与服务相融合” “城市和农村相融合”等服务模式,以此解决活动载体单一、城乡发展不平衡等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短板问题。以点带面助力乡村站点建设,通过服务抓教育等方式,破解“依托谁、为了谁”问题,实现文明实践“守正创新”。
涪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涪城在部分村社试点推进红色积分制度,让积分成为评先评优、就学就医、商家优惠、年终奖励的标尺,真正让群众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享受到文明带来的“红利”。
与此同时,涪城区还围绕“城乡结对共建”发展思路,探索文明单位与实践所站结对机制。目前已实现了9个市级及以上文明单位与9个所实现了结对共建。“如今,已有区级部门200余个项目在所、站进行了精准实施。”涪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做好“加减乘除”开拓新时代文明实践之“域”
群众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参与者、受益者。涪城区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以“强化服务”“去繁就简”“科技赋能”“破除瓶颈”为目标,持续推动文明实践活动常态活跃、工作务实管用,增强群众获得感、归属感。
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开展义务植树活动
做加法强化服务,提升所站专业化水平。建立激励机制,加强资金分配、队伍力量、项目设计等全面统筹,专项建设资金向基层优质所站倾斜。强化对所站专业化指导,对内以文明城市建设工作组为主体,成立文明实践工作指导队加强对基层所站就阵地打造、资料存档、活动开展等方面进行指导。“我们还组织人员到外地参观学习,提升专业化水平。”涪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
做减法去繁就简,构建内外联动新格局。积极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企业”模式,以涪城区志愿联合会为载体,搭建实践中心与企业一站式对接平台,广泛吸纳爱心企业、商家。强化统筹、指导、协调,宣传、评选,多渠道搭建企业参与文明实践平台,把准企业参与文明实践的脉搏,提升企业参与文明实践的本领,激发企业参与文明实践的活力。据了解,目前已经建成绵阳市商业银行涪城支行、万江眼科医院、为乐公益等企业文明实践点12个。
做乘法科技赋能,增强服务智能化能力。探索线上平台建设,构建“区融媒体中心+绵阳西蜀网+街道微服务平台”多平台融合模式,通过“线上报需求+后台发布任务+线下提供服务”的运行方式,向辖区居民、企业发布志愿服务、文明实践活动等任务。
“辖区内的企业和居民可通过我们网上平台发布的任务进行领取,再获得积分并兑换折扣券,再通过兑换折扣券在签约商家那里享受相应产品或服务抵扣减免。”涪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
做除法破除瓶颈,促进项目常态化开展。以问题为导向,针对活动设计效果不理想,老百姓需求错位问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以实践所为单位,对老百姓进行“三访三问”,通过访、问,按季建立需求项目库,切实增强老百姓获得感;对专业能力欠佳的问题,通过组织培训,分类设置志愿队伍、引进专业机构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提升服务专业化水平;对项目开展动力不足的问题,在项目补助的基础上,鼓励实施主体按照“无偿+低偿+有偿”的服务模式,针对不同人群给予不同待遇,让志愿服务活动惠及更多人群,也能让志愿服务组织逐步实现自我造血,确保项目的可持续开展。(文/图 刘仁喜 杨海燕 李海岗)
(责任编辑:李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