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大别山区,曾经有一批以革命导师“列宁”的名字命名的小学。“列宁小学”虽然只存在短短数年,却像暗夜里的一颗星火,照亮大别山的“觉醒年代”,为革命蕴蓄了摧枯拉朽的磅礴力量。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今,昔日的“列宁小学”已所剩无几,但延续红色信仰建立起来的现代教育体系,把无数大别山儿女培育成才,为老区挺起奋发有为的脊梁。
艰苦办学 为少年系好“第一粒扣子”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
在大别山腹地的河南省新县箭厂河乡,朗朗的读书声从新县列宁小学多媒体教室飘出窗外,回荡在紧邻的吴氏宗祠上空。
这座祠堂曾是列宁小学的旧址所在。
这是4月6日在河南省信阳市新县箭厂河乡拍摄的列宁小学旧址。新华社记者 郝源 摄
1926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创始人之一的吴焕先,将位于吴氏宗祠的私塾学馆改造为箭厂河中山小学,一边普及小学教育,一边培养农民运动骨干,后来改名为箭厂河列宁小学。
走进吴氏宗祠的教室,一方不大的地方摆着几十个小板凳,没有桌子,一面黄色的“黑板”尤为引人注目。
讲解员向记者“揭秘”,这块特殊的“黑板”由黄土刷制,当时办学条件极为艰苦,老师们曾以黑炭当粉笔,学生则用锅灰水当墨汁。
这是4月6日在河南省信阳市新县箭厂河乡拍摄的箭厂河列宁小学。新华社记者 郝源 摄
箭厂河乡位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地带,箭厂河列宁小学的办学条件只是当时众多“列宁小学”的缩影。尽管办学困难重重,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却迎难而上。
“当时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几乎所有的学校都称为‘列宁小学’,县乡两级创办、改建的居多,估计总共有上千所。”鄂豫皖革命纪念馆馆长吴世儒介绍,尽管各级苏维埃政府财政十分困难,却仍千方百计挤出经费用于办学,综合各种史料推算,“列宁小学”的开支超过机关总开支的10%。
为了弥补经费不足,各地纷纷把祠堂、庙宇改作校舍,把门板刷黑做黑板,把竹片削尖当硬笔,动员学生自带桌凳,师生自己动手制作教具和器材。
尽管“硬件”简陋,但学校的师资配备却很“强大”。箭厂河列宁小学大力革新教学内容,开设了国语、算数、音乐、图画、体操等课程,还聘请过许多干部兼任教师,根据地的领导干部成仿吾、郭述申、吴焕先等就经常到校授课。
“那个时代很多孩子上不起学,不少学校、私塾授课内容陈腐且‘不合时宜’。”吴世儒说,兴办“列宁小学”不仅为了让更多孩子有学上,也是为了抵制腐朽思想,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在苏维埃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文化教育事业迅猛发展,很多贫苦儿童走进了“列宁小学”。到1932年春,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中心区学龄儿童入学率超过了90%。
启蒙思想 为革命蕴蓄磅礴力量
和一般小学不同,“列宁小学”少儿教育与成人教育并举。学员从群众中来,受到思想启蒙后,又回到群众中去,像一颗颗“火种”播撒在大别山区,为革命孕育出源源不断的磅礴力量。
这是4月6日在河南省信阳市新县箭厂河乡拍摄的箭厂河列宁小学(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郝源 摄
1929年冬,箭厂河列宁小学开设了成人班,抽调青年农民积极分子入校学习。学员培养一两个月后,再回到县、乡苏维埃政府或赤卫队工作。
“成人班开设有政治、军事课,帮助学员既识字又学时事、政策。”新县县委党史地方志研究室副主任李正学介绍,学校存续期间,培养出不少农民运动的骨干力量,1931年冬,学校毕业生大部分参加了红军地方赤卫队或者到各级苏维埃地方政府工作。
与此同时,苏维埃政府还在“列宁小学”开设了夜校,成立识字班、学习室等,对工农群众实行免费教育。学员热情十分高涨,无论男女老少,每晚都有很多工农群众前来学习。
苏维埃政府大力兴办教育,让一个个大字不识的“泥腿子”走进了学堂,为广大民众打开了一扇“觉醒之门”。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各项事业的欣欣向荣,最终招致国民党反动派的重兵围剿。1932年秋,箭厂河列宁小学被迫停办,但培养出的学员,却如“星星之火”一般汇入革命的钢铁洪流。
据当地有关部门统计,仅箭厂河列宁小学就先后毕业学生500多人,参加红军长征的有80多人,其中约60人担任了红军团级以上的干部。
薪火相传 教育为大别山挺起奋进的脊梁
新中国成立后,箭厂河乡政府在吴氏宗祠旁重建了一所学校,校名为箭厂河完全小学,1970年7月1日恢复“箭厂河列宁小学”校名,并一直沿用至今。
如今,新的列宁小学已建成设施完备的现代化教学体系,全校共有11个教学班,教职工48人,在校学生522人,体育场馆、图书室、实验室、计算机室、棋艺室等一应俱全。
在河南省信阳市新县箭厂河列宁小学,学生在多媒体教室上课(4月6日摄)。新华社记者 郝源 摄
几度沧桑,百年巨变。箭厂河列宁小学就像一个窗口,透视出革命战争年代根据地教育的发展进程,也可以从中看到当年苏维埃政府为了唤起民众觉醒做出的探索和努力。
今天,大别山区的教育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代代教育人秉承红色理念薪火相传,将无数大别山儿女培育成才,充实到国家建设的各个领域,一些地区还形成了地方教育的特色。
和平年代,大别山儿女参军报国热情不减,考入部队院校成为很多信阳学子的梦想。信阳市教育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十三五”期间,在基础教育的有力支撑下,一大批信阳学子被招录进空军飞行等相关专业。
4月6日,在河南省信阳市新县箭厂河乡,箭厂河列宁小学学生在上体育课(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郝源 摄
在高等教育方面,全市建成信阳师范学院等普通高等院校六所,每年为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输送大量高级技能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
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信阳市委书记乔新江表示,在人才要素重要性日益突出的今天,信阳将持续加大教育投入,为老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牢靠的人才保障,努力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记者牛少杰 李若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