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流声响起,轮对开始缓慢转动,一片莹莹的绿光中,吴波猫下腰,身体贴近车轴,护目镜后的双眼微微睁大,开始迅速观察判断可能存在的每一条细微裂纹。
满载着煤炭的列车运行能否“万无一失”,就在这片绿光后的双眼之间。
作为晋煤外运的主通道,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管内侯月、太焦、瓦日三条铁路每年都要输送上亿吨煤炭至东北及环渤海地区。当货运列车通过弯道,车辆车轮与轨道加剧摩擦、重心的偏移,极易造成车辆配件的裂损,而探伤就成了保证列车安全运行的关键之一。这背后,不仅需要探伤工人的“火眼金睛”,更需要把一件事做到极致的匠心。
从事探伤21年,几乎每年都能发现轮对重大典型故障,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焦作车辆段焦作检修车间探伤班组探伤工吴波,是同事们眼中的“绿光神探”。
作为检查车辆受损配件的方式之一,“绿光”磁粉探伤是将含有磁粉等成分的悬磁液喷洒在车轮车轴上,并加入电流,通过紫外线灯的照射观察悬磁液流动情况,判断是否发生裂纹。
在常人看来,探伤是一项枯燥的工作。在焦作车辆段,记者看到,吴波和他的同事们的日常,就是对检修步骤的不断重复。上轮、闭合线圈、喷洒磁悬液、夹紧轴端、充磁、轮对转动观察磁痕……每天要检修80余条轮对,这样的步骤就要重复80余次。
从重复中发现故障,需要精神高度集中,并且需要长年累月的技术积累。
“上次他发现重大隐患,就是在探伤过程中看到一个特别微小的聚堆磁粉。”吴波的徒弟赵佩佩说,吴波马上意识到此处可能存在裂纹缺陷,重新探伤后,判定为横向裂纹。
这个发现并非意外收获,而是靠一套判断技术。“探伤过程中发现疑似缺陷要擦去原有磁痕,重新重点对该处进行磁粉探伤,这其中不少要领需要长期的实践。”吴波说,观察过程中,磁粉聚集的形状、触感、表面是否光滑等,都是判断是否有裂纹的依据。
在不断地重复中成长和进步,需要的是一颗匠心。“有一次,吴师傅发现呼吸式安全阀机械除锈留有死角、作业时磁粉分布不均等情况非常影响探伤作业效率,他就迫切想要解决。”同事马宁说。
两个月的时间,通过不断操作实践,吴波总结了一套作业流程,并编成“顺口溜”在班组推广应用,问题解决了,探伤作业效率大大提高。“探伤作业责任大,磁悬液体细观察……”说起这套“口诀”,赵佩佩马上张口就背了起来。
长期重复的探伤动作,给吴波带来了严重的腰肌劳损。“但是,我还是想把这个工作做好,做到极致。”吴波说,“列车运行万无一失,我心里才踏实。”(记者 刘高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