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波黑首都萨拉热窝约半小时车程的亚霍里纳山是驰名东南欧的滑雪胜地,也是1984年冬季奥运会的比赛场地之一。1月底2月初,正值波黑新冠疫情反复之际,一只5米高的“大熊猫”率领4只“大熊猫宝宝”组成“大熊猫家族”雪雕,在这里的滑雪场亮相。
“大熊猫家族”栩栩如生的神态,憨态可掬的造型,给深陷疫情的波黑人带来欢乐。在亚霍里纳奥林匹克管理中心的社交媒体账号上,“大熊猫家族”的照片获得众多点赞。
2月3日,在距离波黑首都萨拉热窝约半小时车程的亚霍里纳山,“大熊猫家族”雪雕创作者戈兰·克内热维奇(右)与耶莱娜·斯塔尼希奇与雪雕合影。新华社发(亚霍里纳奥林匹克中心供图)
“大熊猫家族”由亚霍里纳奥林匹克中心两名年轻员工戈兰·克内热维奇和耶莱娜·斯塔尼希奇共同创作。克内热维奇是滑雪缆车操作员。他喜欢雪雕,曾有过企鹅、天鹅与大猩猩等在当地小有名气的雪雕作品,但制作5米高大熊猫雪雕这样的“巨制”还是头一回。
这次选择大熊猫,一方面是因为“大熊猫是很有魅力的动物,是和平、友谊的象征,它们太独特、太可爱了”。另一方面,这一灵感也是受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的启发。他们做了大量功课,对大熊猫的习性、大熊猫在中国文化中的含义等都如数家珍。
“大熊猫家族”雪雕的诞生用了一周时间。制作过程中,最大的挑战是亚霍里纳山变化不定的天气。开工3天后,突然变暖,用推土机堆起来的雪雕一下“矮”了两米。克内热维奇与同伴临时调整方案,将大熊猫由站姿改为坐姿。幸好接下来数天连续低温,为“大熊猫家族”成功问世提供了良好条件。
起初,克内热维奇打算用黑布做大熊猫的黑眼圈与耳朵,但考虑到大块布会产生很大的风阻力,于是改用具有良好耐性与抗变色性的速干漆。洁白的积雪与乌黑的油漆相映生辉,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让“大熊猫家族”看起来干净脱俗,气韵生动。
“游客们都喜欢大熊猫,特别是孩子们,兴奋地围着大熊猫雪雕转来转去。在‘大熊猫家族’前自拍与拍全家福,差不多是所有游客的保留节目。”斯塔尼希奇说。
因为“大熊猫家族”的轰动效应,亚霍里纳奥林匹克中心奖励了克内热维奇和斯塔尼希奇。不过,在他们看来,疫情当下,“大熊猫家族”带给人们的欢乐,是更珍贵的奖励。
随着近日波黑天气转暖,“大熊猫家族”雪雕已经融化。然而,疫情下,“大熊猫家族”带来的美好回忆将长久留在大家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