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喆(左)在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查看电力机车生产进度。新华社记者 薛宇舸摄
“我希望,未来能尽自己的努力,让轨道交通装备这张中国‘名片’在世界舞台上更加耀眼。” 在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正在查看电力机车生产进度的刘喆说出了自己的新年愿望。 2019年底,刘喆辞去德国的工作,回到家乡湖南株洲,成为中车株机海外市场营销中心的一名市场开发专员。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株洲人,我从小就知道中车株机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厉害。”对刘喆而言,国内的这份工作极具吸引力。 在德国学习和工作了七年,被问及为何下定决心回国时,刘喆回忆起2012年本科毕业后,他决定出国“去看看更大的世界”,亲友纷纷送上“等你学成归来”的祝福。那时,他便下定决心:“我一定会带着知识和本领回来,为祖国创造价值。”刘喆说,在他心中,是否回国从来都不是一个摇摆的选择。 经过一年语言班的学习,刘喆考入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攻读技术物流管理专业硕士。2017年硕士毕业后,刘喆选择先留在德国,在一家中国企业的海外子公司工作。“我想发挥自己的语言优势,先多了解一下欧洲的市场。” “在国外七年,我回国的次数并不多,但每次回家都能感受到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当他在欧洲揣着一口袋重重的硬币出门时,国内的父母和祖父母早已学会了使用智能手机支付。 除了向往国内生活,刘喆也感受到了祖国在海外愈加强大的形象。“刚到德国时,陌生人看到像我这样的亚洲面孔,会猜测我来自哪里,但现在他们的第一反应是用‘你好’向我打招呼。”刘喆说,越来越多欧洲人对中国产生兴趣,他们会为飞驰而过的“中欧班列”叫好、学习中文、使用中国品牌的电子产品、去中餐厅吃饭…… 工作近两年后,他觉得,是时候回国了。刘喆瞄准了从小的梦想——中车株机。“在世界多国的铁轨上,已经有不少中车株机的轨道交通装备在欢快穿梭,它代表了中国高端制造业的形象。”刘喆说,电力机车、地铁、轻轨列车、动车组……他想让更多人认识来自“中国电力机车之都”的产品。 现在,刘喆把自己的工作形容为“产品经理”——了解海外客户对全线产品的需求后,反馈给公司的技术平台,进而在反复沟通中,消除产品与客户需求之间的差距。 “我的工作,就是在客户和公司之间,搭建起沟通的桥梁。”刘喆说。 刘喆目前所在的团队主要负责西北欧市场的开发,“欧洲市场是全世界最高端、最专业的轨道交通市场,是海外市场的标杆。”刘喆说,产品一旦被欧洲市场认可了,则意味着更广阔的市场。 “因为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在和国外客户的交流中,我们可能会出现理解不到位的地方。”同事高琳说,“但刘喆凭借丰富的海外学习和工作经验,总能帮助团队在第一时间准确领会客户的意思。” 如今,随着中车株机海外业务的不断壮大,刘喆也感受到了团队在海外更为自信的发声。“在以前的投标中,我们会对标其他品牌,但现在则是更主动、更有底气地告诉客户我们的优势所在。”刘喆说。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目前刘喆与客户的交流都转至线上进行。由于时差,国内的下午到深夜才是欧洲的工作时间,他的工作也因此常常从早上持续到了深夜。 “先进的轨道交通装备是中国‘智’造的一张‘名片’。无论是为项目交付通宵达旦,还是为开发市场远渡重洋,能参与到擦亮中国‘名片’的进程中,我觉得无比自豪。”他说。
(责任编辑: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