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孕育着丰收的热望;车间,蒸腾着发展的朝气;社区,洋溢着幸福的欢笑……这是一片充满生机的富乐之乡。在“十三五”收官之际,回首来路,四川绵阳56万游仙儿女在区委区政府的带领下,披荆斩棘、守心拓路,在1000平方公里的沃土上,绘就出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时代发展图景。
“两条腿”走路 交出高质量发展答卷
数九寒天,在游仙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里,却氤氲着初春的朝气。在特锐祥公司新建成投用的陶瓷电容器生产线上,伴随着机械手臂的飞速舞动,陶瓷电容器如流水般飞速产出;在东材科技的流延片材生产车间里,4条生产线正火力全开,赶制发往台湾地区的无卤阻燃片材订单……
热火朝天的奋斗场景,还发生在距离东材科技5公里的一处建设工地。这个占地170亩的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园建设项目,将成为游仙区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承载地。项目10幢标准厂房和2幢配套用房预计将于2021年下半年正式投入使用。此外,投资10.8亿、占地230亩的先进材料中小微企业产业园载体建设也正稳步推进。
“对游仙来说,实现高质量发展,最重要的就是抓好产业项目培育。游仙区坚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培育壮大新兴战略产业‘两条腿’走路,加快构建市场竞争力强、可持续的现代制造产业体系。”游仙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五年来,游仙区坚持“工业强区”战略不动摇,按照全市产业规划布局,立足比较优势和发展前景,聚力发展以智能制造、节能环保、电子信息和新型功能材料、核技术、激光技术、集成电路“3+3+1”产业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四大主导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90%,被评为四川省工业强县示范区。
此外,游仙区通过大力推进承载园区建设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吸引集聚,推进高端产业集聚集群发展。一个个大项目、好项目的加快建设,呈现出高端化、集聚化态势,有效推动了全区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十三五”期间,游仙交出区属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8%以上的高质量发展答卷,高于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预计2020年实现365亿元,是“十二五”末的2.16倍。
高效投入 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
近日,在绵苍高速游仙段罗家梁隧道出口施工现场,两台挖掘机正抓紧对该路基段进行软基处理。该路段是隧道出口连接魏城镇徐家场互通立交的重要工程。据施工负责人介绍,该施工点每天施工人员达100多名,投放挖掘机、装载机、打桩机、压路机等大小机械15台,全力保障施工建设进度。
绵苍高速建成后,将从真正意义上缩短川东北地区到成都绵阳交通距离。
2020年,游仙交通路网建设喜讯连连:省道205绵阳绕城改线建成通车,一环路南段东沿线建成通车,一环路北段东延线建成通车,二环路四期竣工通车……从此,游仙区从南边的小枧镇到北边石马不再隔山隔区相望,行驶省道205线,一路畅通,20多分钟到达,不仅加强游仙高新区与外部区域的联动,产城融合,更进一步拓宽了游仙的城市发展空间。
基础设施建设,是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和依仗。五年来,游仙区按照“规划有高度、建设有厚度、管理有力度、城市有温度”的新基建理念,启动实施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城市、交通、水利等重点基础设施项目。
“十三五”期间,游仙区交通建设完成投资65.2亿元。农村公路建设投资16.76亿元,乡村旅游环线公路部分基本建成。筹集5.34亿元保障绵苍高速、G5成绵扩容、省道205二三期、国道108改线等重点项目顺利推进。累计完成芙蓉溪、魏城河河道综合治理16.3公里,新建堤防护岸18.6公里。
此外,农村供水工程巩固提升项目、武引渠系整治项目、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等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先后建设投用,为游仙区高质量发展筑牢了坚实基础。
发展为民 显著改善民生福祉
在小枧幼儿园项目建设现场,记者看到,大楼主体已修建完成,工人们正在紧锣密鼓地完成室内装修工作。该幼儿园于今年6月开工,目前主体施工已经进入收尾阶段,2021年9月1日正常投入使用,届时能为小枧周边群众提供270余个学位,将彻底结束该镇没有公办幼儿园的历史。
“一年一小变,三年大变样”。从泥泞操场到塑胶跑道,从纸质课本到电脑教学,再到新的食堂、宿舍、器材室、音乐教室、图书馆……无论城市还是乡村,每个学校都是当地最美建筑。
投入改变环境,环境培育新人。5年来,游仙区投入6000余万元购置优质教育资源班班通教学设备640余套、教学电脑3100台、录播教室5处、智慧课堂10余处,实现城市、农村学校同步教学,全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初步建成;投入1200余万元改善寄宿制学校学生淋浴洗漱设备,在全市率先实现所有公办在校学生用热水洗澡洗漱,增强了学生幸福感;投入2000余万元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全区学校校园文化“一校一品、各具特色”;投入1500万元改造学校运动场,将全区所有农村学校炭渣运动场改造成无毒无害的塑胶运动场,彻底结束农村学校学生“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运动状态……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五年来,游仙一直坚守着民生为本的底气,千方百计从人民最关心的教育、就业、医疗等方面着手,对各项保障机制进行“精心打磨”,让发展更有温度,让幸福更有质感。
“十三五”期间,游仙区社会民生福祉显著改善。五年来,新增学位8000余个,城镇就业累计新增37466人,社会保险制度体系全面建成,累计帮助10175人脱贫。拓展就业,鼓励创业,提标低保,扩大社保……一项项惠民之举,滋润着百姓心田;一桩桩利民实事,让人民共享福祉。
革新务实 全面改革走向深入
改革创新激发干事创业活力。“十三五”以来,游仙区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在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成果显著。
游仙先后被纳入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县推进试点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区、首批全省河长制试点区、四川省重大农村改革任务推进示范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县域集成改革试点区、四川省农产品质量监管示范区等试点示范区,累计承担改革任务1164项。
肩负重大改革使命的游仙,五年来,一直坚守着持续创新的锐气,大胆探索,真刀真枪推进改革,让游仙经济社会发展更有动力、更有活力。
谋奋进之局,破发展之羁,纾民生之困,从脱贫攻坚到农村产业革命,从营商环境到高质量发展,从城镇化建设到民生持续改善……串点成线、积厚成势,游仙,用一个个坚实举措回答着“改革引领发展”的深刻命题,用一个个改革预期红利坚定着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决心。
五年来,游仙出台专项改革方案523个。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清理农村集体资产12.7亿元,确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33.81万人、建立村集体经济组织2082个、颁证528个,改革经验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第二批全国60个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典型经验推广。
试点开展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试点,腾退宅基地202亩,整理集体建设用地511亩,复垦260亩,解决产业发展用地84.5亩,为集体增收870万元,试点成功经验在省委农办《三农要情》刊发并推荐上报农业农村部。创新打造全省首个农业社会化服务“一站式”综合体,入选第二批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典型案例。国地税联合办税、河湖长制、农业水价改革等一批游仙经验在全国推广,自然资源离任审计、社区治理“楼栋长+房东”模式、“三大奖”反面典型认定、基层司法所规范化建设、诚信政府建设等一批经验做法在国家、省、市主要媒体宣传报道。
崇德向善 文明新风荡涤城乡
一座城市的魅力不仅来自于繁华街市、耀眼霓虹,更彰显于每一名市民言行举止的文明程度、心灵深处的文明素养。走进游仙,迎面吹来的是温暖人心的文明之风。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人民群众群策群力、共建共享、改造社会、共建美好新生活的创举,是提升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有效途径。
9.5万名志愿者、656个志愿服务团体、260余个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71个学雷锋志愿服务站点,30个社区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站活跃在游仙乡村。各地各部门每年深入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社区、文明家庭创建活动,把精神文明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好事、实事,使群众生活得更有道德、更有文化、更有品位,为全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文化条件。
五年来,游仙区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弘扬共筑美好生活梦想的时代新风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注重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和文明城市建设,扎实开展文明细胞创建,提升居民文明素养,聚力乡风文明建设,助力乡村振兴,不断强化先进典型、道德模范宣传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全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取得丰硕成果。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单位2个、省级文明单位15个,涌现“中国好人”2名、“四川好人”11名。
一项项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让文明的种子植根于道德沃土,城乡环境面貌焕然一新,群众精神风貌昂扬向上。
漫步游仙大街小巷,街巷整洁,环境优美;志愿服务,扶老帮困;身边好人,弘扬新风……看得到的文明创建成果赫然在目,说不完的文明故事经久流传。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十三五”就要圆满收官,“十四五”即将扬帆启航。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的游仙将不负韶华,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接续奋进,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文/图 刘仁喜 杜畅 王健 徐艺柯 凌弘)
(责任编辑:李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