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文武兼备,是军中一代儒将;他在战争中留下终生残疾,却誓死不离开部队;他在革命战争中多次立功,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他就是周赤萍将军。
周赤萍,1914年出生在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新坊乡高富岭村一个贫穷的邹姓农民家庭。幼时家贫,靠宗族助学祀田资助,上过3年私塾,学名“邹迪”,而就是这3年私塾,改变了他的一生。
1929年秋天,高富岭村组织了农会,建立了中共组织,并在邹家祠堂成立“宜春东南区苏维埃”,还成立了赤卫队,随后改称游击队,15岁的周赤萍报名参加。1931年3月,江西红军要“扩红”进行第三次反“围剿”,周赤萍报名参加红军,从此走下了高富岭。没想到,他这一走就是18年,再回故乡已是1949年冬天了。
周赤萍参军编入红军第20军。这个军受“富田事变”牵累,只剩下两个满员的团,到夏天取消番号编入红4军,军长林彪。刚刚编入林彪麾下,第三次反“围剿”就开始了。第一次战斗是惨烈的,一仗下来,红军全胜,但是周赤萍全班10余人,战后只剩下四五人。当时周赤萍刚满17岁,个子矮小,身背的七九式步枪上了刺刀比他还高出两寸。然而在兴国县的战斗中,他冲入敌阵,一人缴获两个大个子国民党兵的枪,受到首长表扬。紧接着,在兴国高兴圩战斗中,周赤萍所在连队长途奔跑近20华里,一进入阵地就发起冲锋。接近敌人的时候,一颗手榴弹飞来炸响,弹片击中周赤萍前额,他应声倒下,马上被送进医疗队急救,所幸并无大碍。几天后他裹着满头绷带回到连队,才知道这次战斗伤亡不小,全连只剩下30多人,连排干部大部分牺牲了。随后,周赤萍被提拔为班长。
1932年大年初一,红4军1部在南康阻击广东开来的国民党军。周赤萍带领全班向敌人冲去,就在接近敌人准备拼刺刀的时候,突然一颗子弹打中周赤萍左臂,他当时觉得像是被大棒子狠狠一击,随即昏了过去。他被送到红军医院。看到他伤势严重,医生本打算截肢,并做好了手术准备。但最后还是想尽办法保住了他的胳臂,然而左腕却扭动不便,留下终生残疾。值得一提的是,这次进医院竟让他换了名字,周赤萍原名邹迪,这次受伤被送进医院时已昏昏沉沉,这时医院文书前来登记姓名,他小声而含混地说,姓邹名赤。文书写下名字就走了。过了些日子,邹赤清醒过来,一看表格上自己的名字变成了“周赤”,马上提出你们写错了,要改过来。院方却说,伤员表已经上报,不能更改。邹赤也不坚持,心想:“反正周和邹声音差不多,邹(繁体)字偏旁笔画多难写,改了更简单,何乐而不为呢。”从这时起,他的名字变成了周赤。在医院里,他用这个名字入了党。
1933年,红军准备第四次反“围剿”,出院转到休养所的周赤萍被找去谈话,要求二等残废以上伤员疏散回家。周赤萍早已把部队当成自己的家,他决心死也不离开部队。为了证明自己伤情痊愈,他咬紧牙关,强忍疼痛,在领导面前拼命将受伤的左臂高高举起,与右手齐平。接着,他退还残废证和残废金,坚持说自己的残废等级评高了,他要回部队参加战斗。他的决心和举动使部队领导深深感动,领导拿过残疾卡片在“二”字上加了一横,写成“三等残疾”,这样周赤萍就继续留在红军了。周赤萍归队后升任排长,4月又升任连指导员。10月,他被派到红军学校学习,由于有一定文化底子,他的军事、政治各门功课均为优秀,被作为后备干部送到中央党校团政委学习班学习,这个班并入红军大学后,周赤萍又是红大的优秀学员。
1934年6月,周赤萍任红6师16团政委。他率部投入惨烈的第五次反“围剿”,16团伤亡过半,团长、团参谋长相继负伤缺位,周赤萍继续指挥全团作战。9月27日,敌机的炸弹命中团指挥所,他右腿负重伤,只能躺在担架上开始长征路,进入湘南才能骑马。后中央红军缩编,周赤萍改任营教导员。到达陕北后,周赤萍任红1军团4师12团政委,率部参加了东征、西征和山城堡战役。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周赤萍奉命挺进东北,先后担任辽北军区政委、东北野战军第10纵队政委等职。进入东北,周赤萍已是一名高级指挥员,对战役战略有更多认识。
1948年9月,辽沈战役拉开战幕,东北野战军主力进攻锦州,第10纵队在沈阳以西新立屯一带阻敌西援。廖耀湘兵团10万余人出沈援锦。廖耀湘兵团是国民党的王牌部队,全副美式机械化装备,并有飞机坦克助阵,战斗力很强,骄横狂妄。已攻占锦州的东野首长林彪决心围歼该敌。黑山地处辽西走廊,是连通锦州沈阳的唯一通道,堵住了黑山,就关闭了敌“西进兵团”入关达海、回撤沈阳的大门。10月20日,林彪电令周赤萍与司令员梁兴初率第十纵队星夜兼程,到黑山、大虎山构筑工事,挡住西援之敌。东野主力实施迂回,聚歼廖耀湘兵团。林彪的电令指出,敌军必经此地,我军必须坚守阵地,不准敌军前进一步,也不准其后退一步。只要守住3天,就能保证主力全歼国民党军。
周赤萍与梁兴初认为,第10纵队能否守住黑山阵地,不让国民党军跑掉,将决定整个战役能否全胜。10万国民党军拥来,我军处于劣势。但从整个战局来说,我们处于绝对优势。只要我们能咬住他们,狠狠地咬住不放,就能等来主力部队,一举击破国民党军。因此,周赤萍对全纵队进行了战斗动员。
10月22日晨,第10纵队进入阵地,争分夺秒地构筑工事;10月23日,黑山阻击战打响。当时黑山争夺战的焦点集中在高家屯阵地的101高地,第10纵队负责防卫的是第28师。这是周赤萍蹲点整训的主力师,在他的指挥下,第28师确实不负所望,前沿主阵地几度失守,又几度夺回。10月25日入夜,黑山的枪声稀疏了,东北野战军主力已经围了上来,廖耀湘兵团败局已定。26日凌晨,第十纵队投入反击,战至28日,廖耀湘兵团被全歼。
据了解,黑山阻击战是辽沈战役三大阻击战之一,也是周赤萍和梁兴初军事生涯的杰作,成为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经典战例之一。周赤萍对黑山阻击战念念不忘,1957年秋天拍摄《黑山阻击战》影片时,他带着文化教员李文辉登上黑山101高地,缅怀战友,深深鞠躬。
辽沈战役后全军整编,第十纵队改称第47军,周赤萍任政委,全军兵员多达5.6万余人。1948年冬,第47军参加平津战役,随后南下,于1949年4月将河南新乡之国民党军4万余人包围。
第47军首长决定先以政治解决,不成则全歼国民党军。周赤萍主持了对国民党新乡守军代理军长李晨熙的劝降。第47军炮兵团副团长冉影是李晨熙的表弟,军首长经过研究,拟派冉影深入虎穴劝降敌酋。周赤萍将此事向林彪报告并得到批准,林彪甚至亲自召见冉影面授机宜。第47军派出冉影为代表,侦察科长李希才装作警卫员一起进入新乡,苦口婆心劝降一连数日,终于使李晨熙下决心放下武器,接受改编。5月初,李晨熙率随从出城,周赤萍会见了他,设宴相待,与李共同签署改编国民党军的协议。新乡之国民党军4.5万人出城接受改编,避免了大量的流血牺牲,这是第47军的重大战果。
1949年8月,第47军奉四野首长电令,留驻湘西执行剿匪任务,周赤萍兼任中共湘西区委书记和湘西军区政治委员。
湘西22县,地形复杂,交通闭塞,文化落后,地瘠民贫,官、绅、匪结成一体,竟有十几万土匪武装,且土匪多为国民党收编成为政治土匪。周赤萍认为准确执行中央关于剿匪的宽严政策,是剿匪的关键问题。他结合湘西实际提出,对那些惯匪头头,既是土匪又是恶霸地主,有的还是国民党派回湘西拉土匪搞反革命活动的军政人员,不管他是连长还是营长,都坚决杀掉。不属此类的,即使是土匪司令也不杀。这一宽严政策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他们把这个做法报告了湖南省委和中央,得到充分肯定。
湘西除了匪多、枪多,还有鸦片多。鸦片一直是湘西的“紧俏物资”,当地人甚至把鸦片视作与黄金等同的“硬通货”。鸦片也成了湘西土匪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长期以来,土匪不仅自己大量种植鸦片,而且还强迫群众种植鸦片,他们利用鸦片换取枪支弹药和所需之物。根除匪患必先根除烟患。为此,周赤萍以政府名义下达布告:对土匪、地主种的鸦片,一律没收;对群众手里的鸦片,以粮食换购。到1950年秋,共收缴鸦片10万两,集中到沅陵渡口全部销毁。自“沅陵销烟”后,鸦片在湘西基本绝迹。
47军采用集中兵力、各个围歼战法,反复清剿,至1950年12月,共歼灭土匪9.2万余人,缴获各种枪支7.98万余支,原定湘西剿匪3年的任务,仅1年多时间就宣告完成。彻底肃清了湘西持续数百年的匪患,使新生人民政权得以巩固,湘西百姓安居乐业。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周赤萍直接体验了现代化战争方式的变化,他觉得自己的文化知识太欠缺了。1953年朝鲜停战后,39岁的周赤萍担任沈阳军区空军政委,他下决心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用4年时间学完了高中数理化课程。在学习中文的过程中,周赤萍用笔把战争年代的峥嵘岁月写了下来,他写下了关于鲁中抗日的回忆录《被围十八天》。1958年10月,周赤萍调任云南省委书记处书记。为迎接建国10周年大庆,他开始了以革命战争历史题材为主的写作,先后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3部著作。湘西剿匪回忆录《擒魔记》出版后,在当时引起很大反响。该书是第一部全景式描写湘西剿匪的著作,重印3次,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革命回忆录《二十年征程》记述了自己1930年初至1951年春的革命斗争经历。诗集《春花赞》则是作者创作的诗歌结集。
1955年,周赤萍被授予空军中将军衔。后任云南省委书记处书记、冶金部副部长。
“九一三事件”后,周赤萍因林彪反革命集团受到牵连,失去自由,长期接受审查。1982年解放军军事检察院决定对其免予起诉,退出现役。
1990年8月,周赤萍同志病逝于福州,享年7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