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网帐号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新闻热线 01063878399

  • 微信

  • 新浪

  • 移动端

聚焦地方 >奇闻轶事>正文

稻花香里,收获如期而至

2020-10-20 15:22 来源:新华网

   金秋时节,稻香遍野。午后阳光下,江西省安义县鼎湖镇榨下村的千亩稻田里,5台收割机来回穿梭,一派繁忙的秋收景象。

  “你看那稻苗高又壮,家家稻谷堆满仓……”稻田旁有阵阵歌声传来。

  熊雪莲和几位乡亲拿着刚刚割下的稻穗,开心地聚在一起唱歌、跳舞、拍视频,“凌代表说了,今年还会给我们发超产奖,日子有盼头!”

  乡亲们口中的凌代表是凌继河。顺着金黄的稻田向远处看去,头发花白的凌继河正弯腰查看稻谷的情况。

  2009年,在外经商多年的凌继河看到家乡越来越多农田抛荒十分心痛,返乡创办了江西绿能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他立志要让荒田“活”起来,更要让农民有钱赚、有奔头。

  历经10余年发展,绿能公司从单一的水稻种植发展为集种植、加工、贸易为一体的综合农业企业,总耕地面积达22.3万亩,年产值上亿元,带动周边1万多户农民脱贫致富。2017年,凌继河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村民们都称呼他“凌代表”。

  自己就是种粮大户的凌继河,深谙耕种之道,摸索出一套全新的管理模式:把流转的土地切块交给其他种粮能手管理,确定一个基本产量,这些种粮能手每月领取5000元工资,到年底根据超额完成的产量领取“超产奖”。

  “今年天气不是很好,但现在都是科学种地了,不太担心收成。”绿能公司12大队的种粮能手熊雪莲告诉记者,国庆节后她就开始和丈夫忙起了秋收,丈夫负责开收割机、灭茬机,她负责捡拾一些剩余的稻穗。他们共同管理1800多亩稻田,平均亩产达到1000斤左右。

  “从前一对夫妻只能种七八亩田,而现在管理千亩农田不成问题。”凌继河说,得益于科学化管理、机械化耕作、规模化生产,农民不再靠天吃饭。

  伴随着隆隆机器声,金黄的稻秆一排排倒下,收割机驶过之处稻谷颗粒归仓。紧接着,3台灭茬机开进了稻田,稻秆也全部被翻耕还田,成了肥料。接下来,这片田会通过无人机播种油菜,“稻油轮作”让冬闲田也有了经济收益。

  面对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洪涝灾害等挑战,绿能公司不仅新增流转8000多亩高标准农田,还通过抢收抢种、及时排涝、工厂化育秧等方法不误农时,让农民在这个特殊之年里仍能收获满满。

  丰收不仅满了粮仓,更鼓了乡亲们的腰包。9年来,凌继河给农民发放的总奖金已超过2500万元,2019年底熊雪莲夫妇收到公司发放的超产奖金17万元。

  “今年的丰收来之不易,年底我们还要发超产奖,不会让农民吃亏。”凌继河说。

  “农村一片好风光,欢欢喜喜多安详……”夕阳温暖的余晖中,乡亲们的歌声伴着阵阵稻香,飘荡在希望的田野上。

上一篇 下一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