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项目工程紧锣密鼓、航班列车密集穿梭、百姓住进新居、中小学生免费就学、适龄青年对口就业、各族群众其乐融融……今日之新疆,无论城市社区,还是大漠小镇,面貌焕然一新。
这些变化与党中央亲切关怀、举全国之力援疆密不可分。特别是2010年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启动以来,中央部委、19省市及各大央企在祖国面积最大的省区谱写出生动的“边塞曲”,为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注入不竭动力。新疆由此迎来历史上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最大、民生受益最多的时期,经济社会文化各项事业蒸蒸日上,汇聚成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同心援疆 举国上下共倾情
北京路、深圳城、上海产业园……行走在天山南北,常会看见以兄弟省市命名的道路、园区、学校和医院,这些矗立在城市郊区、山野乡村的新兴基建,见证了新疆与祖国各省区市跨越千山万水的手足情谊,表达着各族群众难以言尽的感恩之情。
占六分之一国土面积的新疆,位于祖国西北边陲,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第七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提出,对口支援新疆是国家战略,也是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重要举措。
党中央长期以来高度重视援疆工作。截至目前,全国19个援疆省市、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选派干部超过8万人次,投入资金超过千亿元。
有学者指出,在共和国历史上,对口援疆工作投入资金之巨、参与人员之多、覆盖领域之广前所未有,新疆各族群众真切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热度和力度,同全国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的红利。
硕果累累 惠及民生解民忧
“若没有援疆医生,喀什的医院不敢收我这样的重症患者。”36岁的马女士去年怀上二胎,因为凶险性前置胎盘、孕期出血等多种情况,多次住院保胎,生产完之后直接推进了重症监护室。如今,她儿女双全,大人恢复、小孩发育良好,尽享家庭之乐。
长期以来,新疆尤其是南疆四地州,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发展落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各援疆省市结合当地实际,将援疆资金向基层倾斜、多用于改善民生;将援助重心聚焦于脱贫攻坚、产业就业、人才培养等关乎新疆发展稳定的根本长远问题。
世居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农民木塔里甫·托合提如孜一家5口仅靠几亩地、十几只羊维持着生活,天津援疆企业的落户让他看见脱贫的希望。2018年,家乡于田县引进天津肉羊养殖龙头企业,指导贫困户科学养殖并统一收购,木塔里甫家里的羊两年时间增加到130多只。援疆企业负责人戴士友说,和田地区肉羊需求量大,老百姓也具有养羊的习惯,发展肉羊产业带动群众脱贫,成为接地气、受百姓欢迎的援疆项目之一。
数据显示,新一轮全国对口援疆工作中,各援疆省市70%以上的资金用于民生建设、80%以上的资金安排使用到县(市)及以下的基层。援疆工作结出累累硕果:新疆最漂亮的学校、最先进的医院、最有前景的产业项目,许多都来自援疆工程。
携手共进 各族人民情更深
近年来,援疆省市在教育、医疗、人才等柔性援疆项目上力度逐年加大,用“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方式,提升了新疆干部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也促进了边疆地区与祖国各地互动交流,增进了各族干部群众思想上的共鸣、文化上的认同、感情上的交融。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林奇志刚刚结束援疆任务。临行前,最令她放心不下的就是自己在新疆的8岁哈萨克族“女儿”阿丽娅。阿丽娅是一名脑瘫患者,援疆期间,在乌鲁木齐就职的林奇志常去相距600公里的阿勒泰探望她,“从东南到西北,不论未来我们相距多远,我这位‘南京妈妈’的爱会一直伴她成长。”
亲戚越走越亲,感情越走越近。“每一个援疆干部都是一座民族团结的桥梁,是一份维护民族团结的力量。”林奇志说,援疆3年,支援地与受援地各民族干部群众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支持,民族团结的种子在援疆工作的浇筑下不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