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网帐号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新闻热线 01063878399

  • 微信

  • 新浪

  • 移动端

新闻资讯 >今日要闻>正文

游子心 赤子情——听爱国侨领陈嘉庚后人讲述陈嘉庚的故事

2020-08-31 10:59 来源:新华网

   如果不是听陈嘉庚的后人亲诉,人们很难想象,为中国抗日战争慷慨解囊的南洋侨领,其家人曾经因为无米下炊、要到自家开设的米行赊米救急。

  在新加坡东部一处幽静寓所,记者聆听陈嘉庚的孙女陈佩仪笑谈这段往事。陈佩仪引用自己祖父的话说,“金钱如肥料,撒播才有用”。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38年南洋各地华侨代表在新加坡成立“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陈嘉庚被推举为主席,他带头为前方将士捐献衣物、药品等物资。1939年又组织南洋华侨回国机工服务团,3200多名南侨机工奔赴滇缅公路,为中国抗战抢运军需物资。

  “陈嘉庚是一个坚定的爱国者,他从内心深处强烈地感受到,危难时刻应该坚定地保卫祖国,捍卫中华民族5000年的灿烂文明。”陈佩仪这样评价自己的祖父。

  在陈佩仪家中显著位置,挂着一张陈嘉庚和毛泽东合影的大幅照片。陈佩仪说,1940年,陈嘉庚带领南洋华侨回国慰问团前往中国慰劳抗日将士,呼吁团结抗战。他在延安见到了毛泽东,认识到在救亡图存的关键时刻“中国的希望在延安”,毛泽东后来题词称赞陈嘉庚是“华侨领袖,民族光辉”。

  1942年新加坡沦陷,在逃亡印度尼西亚的日子里,陈嘉庚置生死于度外。他用三年时间创作了《南侨回忆录》,记录下当时中国政治人物的观点以及他对时代的观察和思考。

  陈佩仪说,陈嘉庚那一代华侨虽在南洋生活打拼,但始终认为要叶落归根回到中国。中国是他的祖国,他从中华文化中汲取养分。他每次发表演讲号召大家为中国抗战出钱出力时都非常具有感召力,因为那是发自肺腑的声音。

  “几年前,有新加坡学生去厦门参观交流回来后告诉我,他们得知陈嘉庚没有给后人留一分钱,而将全部身家捐献给中国,倍受感动。”陈佩仪说。

  商人出身的陈嘉庚对教育倾注了全部心血。他坚信,“教育为立国之本,兴学乃国民天职”,回乡创办了集美小学、中学、大学和厦门大学等。

  “那个年代,读书被视为富人用来打发时间的方式,穷人的孩子不读书。陈嘉庚办学免费让穷人的孩子来读书,但他们遇到了很多困难,不得不挨家挨户上门劝说家境不好的孩子到学堂读书。他在办学中还注重对学生勤俭、爱国、诚实、正直等品格的塑造。”陈佩仪说。

  为传承陈嘉庚捐资助学的优良传统,陈嘉庚后人在20世纪80年代成立了陈嘉庚基金会,继续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2018年10月,陈佩仪带领60余名陈嘉庚后人拜访云南等地南侨机工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向他们讲述陈嘉庚的事迹。他们还与南侨机工后人在集美等地聚会,畅谈过去岁月。

  陈嘉庚的历史贡献,中国人民铭记在心。2015年9月2日,陈嘉庚长孙陈立人获颁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

上一篇 下一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