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经济传媒协会主办的第32届“中国经济新闻大赛暨经济新闻人物评选”于今年8月启动(《2020年中国经济新闻评选启动》)。该评选包括全国经济新闻的唯一奖项——中国经济新闻评选和经济新闻人物推评两项内容。 “中国经济新闻大赛暨经济新闻人物评选”是一个什么奖?相比往年,今年有哪些新变化? 8月18日,《传媒茶话会》对话中国经济传媒协会副会长官建文。
划重点!该奖是全国评比达标表彰保留项目
2015年8月20日,全国评比达标表彰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公布了全国及各省区市的评比达标表彰保留项目。其中,中央国家机关评比达标表彰保留项目381项,“中国经济新闻(大赛)暨经济新闻人物评选”仍是其中之一。 官建文表示,作为中央国家机关评比达标表彰项目,无论是2009年公布的377项,还是2015年公布的381项,行政系统内的经济类新闻评选都只有“中国经济新闻大赛暨经济新闻人物评选”一项。
这个奖社会认可度如何?
据了解,中国经济新闻大赛已举办31年,其影响与日俱增,既得到许多地方和行业新闻单位职称评定委员会和媒体人事部门的认可,也受到了地方政府和企业的重视。绍兴市委市政府还希望把绍兴作为中国经济新闻(大赛)暨经济人物评选的永久颁奖地。 2019年,人民日报、新华社、经济日报等数百家媒体对第31届“中国经济新闻大赛暨经济新闻人物评选”作了报道,其中,微博渠道报道1100多次。
今年奖项有何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中国经济新闻奖奖项设置有了变化:原来的“深度报道奖”和“事件报道奖”合并为“新闻报道奖”,并新增“短视频现场新闻奖”。 官建文谈道,这一合并是有原因的。首先,这是媒体形态不断变化和媒体融合快速推进的结果,随着新闻体裁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原来按体裁设立的评选奖项走向合并是大势所趋。 其次,在实际操作中,“深度报道奖”和“事件报道奖”易于被混淆,部分参评媒体将属于事件报道的作品推荐到深度报道奖项中,还有的媒体将没有完整事件的报道作为事件报道奖推荐。 “因此,在筹备第32届中国经济新闻大赛过程中,我们决定合并这两个奖项,合并之后,‘新闻报道奖’的范围更宽泛了,按照以往的新闻体裁:消息、特写等新闻事件报道,以及通讯、述评、调查性报道等深度报道,都可推荐参评‘新闻报道奖’。”
同时,两个奖项合二为一也为增设的“短视频现场新闻奖”留出参选空间。 官建文介绍道,一开始拟增设的“短视频新闻奖”,主要是为了表彰国内经济媒体在全国疫情防控过程中体现的媒体责任、担当与创新。后来,受到中国新闻奖新设“短视频现场新闻奖”的启发,将“短视频新闻奖”改设为“短视频现场新闻奖”,从而将现场新闻的意义突显出来。 “‘短视频现场新闻奖’要求视频短小精悍,不超过3分钟。作品不仅要有新闻性,还要是在新闻现场拍摄的,而那些非现场拍摄、仅通过技术手段制作的短视频则不可参评。” 此外,原有的其他奖项要求不变。
“监督报道奖”主要针对经济类的舆论监督报道,体裁不限于调查性报道;
“新闻评论奖”则针对社论、评论、署名评论、短评等,但夹述夹议的述评性报道不参评;
“融合报道奖”除符合政治标准、新闻标准外,还要求报道手段的创新与融合,即将图文、音视频、动漫,以及多种新媒体采集、制作、传播、交互等手段有机地融合起来,进行多形态、多层面的融合报道。
经济新闻人物奖,主要以年度经济新闻事件和重要经济活动为线索,以人物在经济领域所具有的影响力和在事件中所发挥的作用为主要依据,以媒体报道生成的数据作为重要参考,综合考虑人物的影响力、创新力、社会责任以及年度贡献,突出评选媒体报道的具有较大社会反响的热点人物。 评选方式以全国经济媒体推荐为主,在吸收会员媒体评选年度新闻人物、发布年度榜单的成果上,通过大数据分析统计和专家投票,将评选10位左右年度中国经济新闻人物、若干位行业或专业领域的经济新闻人物。
(责任编辑:李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