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客在店中选好商品后不需要排队结账,只需经过一个结算门,无论商品在包里还是裤兜里,“支付门”都会自动识别商品信息并通过电子支付完成代扣。现在,这种看上去科幻感十足的场景,在中国也可以体验到了。实际上从去年开始,智能化、无人化的零售店面设计已经被全球众多互联网巨头提上日程,中国的智能零售店正逐步从概念走向现实。那么,智能无人零售目前发展到了什么阶段?未来前景又将如何呢?
网络巨头涉足实体店
通过电子数据,将每个消费者记录为一个行走的身份识别,可以直接被辨别。同时令每个商品都数字化,每笔订单都是数字化的订单,通过电子支付完成购物流程。简单说来,这就是智能无人零售实现的过程。
从世界范围内看,近两年各大互联网企业都在关注智能无人零售的技术。2016年初,瑞典出现了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进门,用手机绑定信用卡支付的无人便利店。2016年底,亚马逊在美国推出无人便利店,通过感知人与货架之间的相对位置和货架上商品的移动来计算是谁拿走了哪一件商品,通过扫描手机上的亚马逊客户端来完成购买,顾客无需排队、无需等待结账。今年5月,韩国乐天集团在“7-Eleven”高端版本“7-Eleven Signature”,开始测试利用生物技术的“刷手”支付。7月,日系便利店巨头罗森也推出了一款名为“火星兔子”的客户端,宣布进军无人支付领域。
国内企业也在智能零售上下功夫,其背后的技术并不逊于国外。以国内某无人便利店为例,占地200平方米,集商品购物、餐饮于一身,可容纳用户达50人以上。除了在技术上加大研发力度,资本的动向也显露出国内各互联网企业对线下无人零售的兴趣。
原本在线上不断发力,让实体店几乎凋敝的电商企业,近期也对线下销售兴趣大增。分析人士认为,这些行动,有可能是为未来拓展中国的智能无人零售市场打下基础。
新技术改善购物体验
为何智能无人零售如此被看好?根本原因在于,无论是无人销售的门店还是自动贩卖机,都能够给消费者带来更好的购物体验。
传统的线下零售店购物是什么感受?几乎所有超市都长一个样,顾客进到店里,需要就着超市的布局来四处找自己想要的东西,选货结束后需要排队等待收银员挨个扫描众多商品,很容易造成“拥堵”。超市老板想要了解客人的购物喜好,也只能通过每个月的销售账单,来判断什么好卖什么不好卖。
而无人超市和自动贩卖机首先提高了结账效率,能极大地缩短购物时间。理想状态下,消费者完全可以实现“即拿即走”,十分方便。
其次,“无人”能够削减人力成本。尤其是对一些人力成本较高的国家和地区,一次性前期对“无人”进行投入,就能够缓解人力成本过高带来的盈利压力。以在北京开一家24小时便利店为例,无人模式可以节省下四五个人的人力成本,每月节省将近2万元。
第三个优势是智能无人门店和自动贩卖机能够对用户购买行为进行记录与描画。在智能化无人超市,客人从进门到出门,所有的一举一动都会被数字化,并且被捕捉记录。这些信息回流到云端后,通过算法模型,可以得到许多非常有价值的信息:比如男性顾客和女性顾客各自进店最集中的时间段是什么,大部分人逛超市最喜欢走的路线是怎样的,哪些商品被拿起又放回去的频次最高,哪些商品最常被客人毫不犹豫地拿走,货架的高度是否需要调整等。甚至还能做些预测,比如,传感器感应到进店的女客人很多都是穿高跟鞋的,敏锐的老板便会在女鞋区多放些半跟鞋垫和脚踝磨损修复霜。可见,数字化最终目的是实现商品供应链的优化以及店内货架与商品摆放的人性化。
有物联网技术专家表示,无人超市背后的技术,就是想提高超市的效率,降低超市的成本,让超市变得更聪明、更善解人意,让人们越来越愿意走出家门,到线下来消费购物。
已经占据未来风口?
当前,基于新技术而诞生的智能无人零售已经被很多人看做是下一个风口。一些企业涉足无人超市领域并不是追逐风口,而是出于对提升用户体验的不懈追求。在未来,这些企业希望能将无人超市背后的技术支付方案开放,赋能给线下实体店。
也有分析人士认为,当下的无人支付技术尚不成熟,用户体验也未达到理想化水平,一切还要等市场与资本来评判。据悉,国内某些智能零售店目前的身份误识别率为0.02%, 商品误识别率为0.1%。无人支付作为一项前沿技术,尤其是在大中型无人超市领域,目前业内还没能够实现落地商用。由中国企业自主研发的物联网支付技术方案的应用,相当于是一次公测。由于零售行业的智能化、无人化将带来众多良性改变,所以也有分析认为其加快发展步伐是一种刚性趋势。也许一个“无人商店+电商”组合而成的零售新时代即将到来,不论它是否能算做“风口”,受惠的都将是最广大的消费者。
(责任编辑:李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