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我的父亲李庄从河北平山党中央所在地出发,于初春随第一批进城的部队进入北平;金秋9月,他参与了政协第一届会议的新闻报道工作。8天会议,他始终在中南海怀仁堂现场采访,以每天刊发在《人民日报》上一篇新闻通讯,全程见证并记录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时刻,成为有幸采访政协一届会议,并有幸在10月1日开国大典登上天安门城楼的为数不多的新闻记者之一。
翻开1949年9月22日至10月1日的《人民日报》,从那一张张发黄发脆的竖排报面上,我看到的不仅仅是一天天、一篇篇的令人振聋发聩的新闻报道,还有党的新闻工作者们,包括我敬爱的父亲,殚精竭虑,夜以继日,笔走龙蛇,倚马可待,奉献给历史、奉献给人民的激情、才华和忠诚。
1949年9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盛典——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开幕。毛泽东主席致开幕词时说:“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我们团结起来,以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打倒了内外压迫者,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我的父亲在怀仁堂会场主席台旁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用充满激情的笔墨写下了预示新中国成立的第一篇新闻特写,标题就是从他亲耳聆听的毛泽东主席的历史性宣言中提炼出来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当年31岁、风华正茂的父亲感慨万千。他是在“七七事变”后怀着一腔报国之情,“一声炮响上太行”参加革命的。八年抗战胜利后,又“一肩行李下太行”,在平山县西柏坡附近的里庄,参与党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的创建,成为创始人之一,历任编委,副总编辑,总编辑。2006年,他以88岁高龄辞世。用我母亲的话说,他一辈子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党的新闻工作。而在我看来,这“一件事”中颇具重大意义的事情就是对新政协召开、对新中国诞生的报道了。
作为党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派出的记者,李庄和新华社等几个单位的同志们一道,在怀仁堂会场全程参与采访报道了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会议,见证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的与会者共同为新中国奠基的全过程。8天会议,新华社记者逐日发布新闻,人民日报记者李庄逐日撰写通讯,共发表了8篇通讯特写。
在我父亲和他的新闻同行的笔下,新中国成立的壮阔画面被一幅幅展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经过热烈讨论,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决定了新中国的名称、国都、国旗、国歌、纪元;选举毛泽东为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等六人为副主席;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广场举行。
父亲不仅把新闻的真实写进了历史,作为一位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党的新闻战士,他更是把历史的厚重写进了新闻。在《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一文中,父亲写道:“这是人民民主新中国开基立业的盛典。这个盛典是1949年9月21日,在人民首都北平举行的。毛主席宣布这个盛典正式开幕,乐队立即奏起《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礼炮在会场外隆隆齐鸣。这是胜利的声音,我们在艰苦的斗争中深深地懂得,胜利是不容易得来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了二十八年,人民解放军建立了二十二年,从开始到现在,一直领导全国人民,和国内外的敌人艰苦地战斗着。这二十多年,使青年变成中年,中年变成老年,多少烈士为革命而英勇牺牲了,但是,人民终于胜利了,打出了一个人民民主的新中国。于是全国人民表示竭诚拥护共产党、毛主席和解放军,全场代表也毫无例外地热爱、尊敬共产党、毛主席和解放军。” 这不仅仅是一个记者的感触,更多的则是一位亲身参与革命十多年的共产党人的切身体会。
父亲在现场采访时,深切感受到各界人士对新中国成立的热切盼望,感受到各界人士对共产党和毛主席的竭诚拥护,对新中国的美好祝愿。他把这一切真挚的感情都凝炼在笔下。
“在主席台上,悬挂着孙中山、毛泽东的巨幅画像,巨像中间是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会徽。会徽正面为一地球,地球中间是一幅红色的中国地图。地图上面有四面红旗,象征四个朋友,地球左右饰以麦穗,地球上面饰以车轮,麦穗与车轮表示着农民和工人,车轮中间缀以红色五角星,象征着工人阶级的领导。整个会场是这个会徽的具体表现。六百多位代表,包含了中国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中各阶级、各民族的代表人物。党派代表的席位在主席台右前方,中共代表位第一排,毛主席为首席。主席台左前方为部队代表的席位,人民解放军总部位第一排,朱总司令为首席。解放军后面是特邀代表,区域代表和团体代表的席位在党派和部队代表的两旁。大会济济一堂,真是空前的民族大团结。”“毛主席进入会场时,全场起立鼓掌达两分钟之久。他的开幕词经常为热烈的掌声所打断。”
我曾多次研读父亲当年在现场采访的文字,感受到历史使命的光荣和神圣,体悟到当年父亲笔下参加政协会议的各界人士责任重大。从这些忠实、真切的新闻报道中可以看到,共产党领导创建的新中国,是在广泛而充分的人民民主的基础上奠基和产生的。
今天的新闻将成为明天的历史。历史绵长而厚重,令人激情澎湃。老一辈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我们则正在见证中华民族的复兴——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画卷上,更新更美的图画正一幅幅次第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