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网帐号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新闻热线 01063878399

  • 微信

  • 新浪

  • 移动端

科教文卫 >教育天地>正文

官员“直播带货”的冷思考

2020-05-19 11:42 来源:南方日报

 “直播带货”呈井喷之势后,是时候做一番“冷思考”了。

  这段时间,“直播带货”颇被看好。从需求端看,“直播带货”能有效刺激消费;从供给端看,直播也能优化电商生态。这次疫情期间,因为对于提振经济具有特别的意义,“直播带货”尤其火热,各大电商闻风而动,各行各业也一哄而上,大有“万物皆可直播”“人人都能直播”的样子。但果真如此吗?经过这段时间的观察,也有一些苗头值得警惕。

  以领导干部“直播带货”为例。眼下,各级市长、县长纷纷加入带货热潮,据不完全统计,截至3月31日,仅广西壮族自治区就有14个地市40名县长、市长参与直播帮销。领导干部大胆做主播,让人看到了各级各地相关负责人,应对疫情冲击,顺应消费新业态的积极作为,就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来说的确是件好事。同时,也要清醒意识到,领导干部深度参与“直播带货”,其特殊身份既可以提升带货效果,但也容易引发争议,不可不慎重而为。

  首先,“直播带货”必须明确商业边界。领导干部的看点突出,行销力大,动不动就是百万级观众、千万级流水。然而,围绕带货对象的选择等等,却在操作中十分微妙,有可能产生权力寻租空间,存在帮销私人化等腐败风险。因此,有必要对领导干部作出准入限制。原则上,领导干部“带货”需要经过报备,不能随意接受企业邀请,更不能参与相关营销活动;而且,“带货对象”应仅限于当地因自然灾害、疫情等不可抗力产生滞销的特色产品,比如只能是农产品。

  其次,“直播带货”也需要严防形式主义。眼下,已经有地方发文搞摊派,不仅让党员干部当观众,还规定了“最低消费额”;有地方“亏本赚吆喝”,以低于成本的价格搞促销,只想要流量满意、销量好看;更有的组织水军高唱赞歌,不管领导在直播间的表现如何,一律高呼“领导好亲民”……这些现象是典型的形式主义,非正常的营销现象。对此,既要鼓励官员走进直播间,也要把好监督关,不能下指标、摊任务,防止变了形、走了样。

  最后,官员“直播带货”还要把好质量关。领导干部的带货力,说到底来自政府部门的公信力。人们坚信,在基层摸爬的官员脚下有泥、心中有土、脑中有数,不会推“无准备之货”,更不会“只卖不管”。但从现实来看,一些领导干部无法对发货、快递等流程实现全程覆盖,以至于出现了产品质量不高、售后不佳等问题,也直接伤害了大家对政府部门的印象。这要求领导干部必须要更加自觉,承诺产品质量,谨慎选择合作商,规定售后服务。

  总而言之,对这类新业态、新模式,我们要保持“包容审慎”的态度。但是,“包容审慎”不等于信马由缰。从以往案例来看,一个新事物出现之后,经过时间考验,大都会暴露出一些问题。不能因为处在风口,就对这些问题视而不见,相关部门尤其需要精准研判、做好监管。(王庆峰)

上一篇 下一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