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志锋,锡山区安镇街道胶山村人。今年41岁的他,曾经是一名从山区参军来无锡的孩子。从新兵入党到考上军校、再到成为一名公务员,他始终怀着一颗充满爱的感恩之心。
2010年1月,邓志锋组建了以老人与孩子为主要服务对象的无锡阳光善行志愿团,并于2017年1月在无锡市民政局登记注册。目前受助学生398人,截止2017年6月,共发放助学款569800元。团队组建以来,贫困助学的足迹遍布三省六市八县市(区):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合肥市巢湖市、庐江县、毫州市蒙城县、马鞍山市和县、含山县,福建省宁德市周宁县,无锡市梁溪区……
崇尚爱、传播爱、践行爱
“我的成长离不开那么多关爱我的人,他们拉着我向前进,一颗小小的幼芽在爱的雨露滋润下茁壮成长。成大后我就成了他们,希望也给别人带去爱和光亮。”邓志锋说,当初去做公益只是单纯的想帮助别人,没有太多的想法和目标。但是,当行走在公益路上时,发现始终有一股力量推动着他前进,“那是我骨子里的‘感恩因子’在发酵。”
有人问,为什么无锡阳光善行志愿团主要做助老和助学活动?邓志锋是这样回答的:“老人和孩子,一个是给我们世界的人,一个是掌控未来世界的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自上一代的艰辛付出,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而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我们有责任去爱护和帮助他们。”
让邓志锋感触颇深的是一次“走进敬老院为老人过生日”,这是一次常规的志愿活动,但是看到生日蜡烛的光亮里透出老人灿烂的笑容和激动的泪水时,他被打动了,感受到了做公益带来的幸福感。有一位年轻人,第一次活动时独自前来,第二次带着爱人和孩子来了,再后来,带上了家里的老人。她说:“来参加了敬老活动,才意识为什么和父母关系处不好,是因为对他们关心不够、陪伴不够,觉得很内疚。”邓志锋想,这就是“崇尚爱、传播爱、践行爱”的连锁效应吧。一个人首先心中要有爱,爱家人、爱身边的人,才有能力和胸怀去爱更多的人。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从几个人的志愿团队到几十人、再到现在600多人,正是验证了“行善之人,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这句话。
助学、筑梦、铸人
邓志锋说,“助学、筑梦、铸人”是无锡阳光善行志愿团的助学理念。
近几年,阳光善行志愿团定期去各地贫困助学实地走访,看到孩子们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仍然不放弃学业,没有被一穷二白的生活打垮,家里土墙上贴满的奖状正是他们好学如渴的见证。
每一次去实地助学走访前,阳光善行志愿团都会召开培训会,每一次,邓志锋都会告诉队员们:“这一次我肯定不会哭,也希望大家不要哭。”但受访者或贫穷或疾病的现状,总是让邓志锋忍不住掉下眼泪。
很多孩子知道志愿团的叔叔阿姨们要来,会走几十里的路,早早地等在村子口,热情又羞涩的将他们迎进家门。每每想到此,邓志锋的鼻子总是酸酸的。
小学一学期600元,初中900元,高中1200元,这些资助款不多,却点燃了孩子们心中的希望,让他们知道:自己并不是被社会遗忘的人,有一群可敬、可爱的叔叔阿姨会一直惦记着他们。
邓志锋相信,公益的力量是无穷的,它使人有爱、有宽大的胸怀和正直的情操。这些孩子,长大后定能成为对他人有爱、对社会有用之人。
不忘初心,坚持做“公益人”
无锡是一个充满爱的城市,公益已成为一种流行元素。阳光善行志愿团队的志愿者们来自四面八方,有着不同的年龄、职业和经历,相同的目的和爱心使他们走到了一起。团队里偶尔有中途退出的志愿者,邓志锋觉得无可厚非,但就自己而言,一定会坚持对公益事业的热爱。公益以付出为前提,更要有无私、持续的精神作为基础,这样才能成为真正的公益人。助学不仅仅是个人行善的一种通道,更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一旦中途中断资助,会给孩子心灵带来多大的伤害。
邓志锋说,公益不只是扶贫和助困,每天给遇见的人一个微笑、一声问候,节约用水、绿色出行、垃圾分类……这些举手之劳都是公益之举。什么时候开始做公益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已经开始,并且能坚持下去。
无锡阳光善行志愿团开展公益活动以来,先后被《扬子晚报》《无锡日报》《江南晚报》《无锡商报》及“人民网”“中国江苏网”“新视传媒”“金色年华”等多家新闻媒体报道。2016年9月,无锡市委组织部将其作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先进典型题材,摄制了长达25分钟的党员教育专题片,并在无锡电视台《党的生活》栏目中播出。去年,阳光善行志愿团被无锡市文明委评为“2016年无锡市十大最佳志愿服务组织”。
(责任编辑:李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