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网帐号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新闻热线 01063878399

  • 微信

  • 新浪

  • 移动端

>中国记忆>正文

20世纪70年代末 中越为何渐行渐远?

2017-07-03 20:46 来源:人民网

  原标题:1971年中国为何拒绝与越南联手削弱美日同盟?



  1959年10月1日,毛泽东与胡志明、赫鲁晓夫在天安门城楼上。资料图


  本文摘自:《快乐老人报》2016年2月1日第16版,作者:佚名,原题:1965年中国拒绝与苏联“联合援越”
  中越自古以来就有着密切联系,然而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两国却由“同志加兄弟”一变而为“最直接和最危险的敌人”。苏联在1970年代推行的全球扩张战略对中越关系产生了深刻影响。
  越南请苏联专家打道回府
  越南抗美战争之初,中国即给予坚决的支持。1962年夏,中越两国领导人在北京会面,中国决定立即向越南无偿提供可装备230个步兵营的枪炮。1964年初,当美国开始筹划扩大侵越战争时,毛泽东等中国领导人又主动提出了向越南派遣志愿军的问题。与中国积极援越抗美相反,这一时期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实施同美国缓和关系的外交方针,为避免与美国发生直接冲突,对越南抗美战争采取了“脱身政策”。除在舆论方面给越南以宣传性的支持外,苏联对军事援助几乎一字不提,苏越关系降至冰点,甚至到了越南国防部要请苏联专家打道回府的地步。
  1964年11月,越南国防部通知苏联武官,鉴于越南已不再需要苏联的军事专家,故而他们的工作一经结束就应该离开越南。另外,越南也不再要求苏联派来替换人员。苏联对支援越南所持的消极态度导致越南明显倾向于中国。
  苏联拉拢越南包抄中国
  但是,随着中苏关系由分裂走向对抗,能否拉住越南,事关苏联能否包抄中国,迫使中国就范战略。1964年10月,新上台的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勃列日涅夫转而对越南战事采取“插手政策”。1964年11月27日,莫斯科发出了表示愿意向越南提供“一切必要援助”的第一个声明。翌年2月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访问河内,与越南领导人讨论了苏联援越问题,并签订了关于加强对越南防御能力援助的协定,提供的主要是中国当时不能生产或生产不多的先进武器装备,从而使苏联在越南的地位大大提高。
  为进一步扩大自身在越南的影响,柯西金还提出了社会主义国家应该把分歧撇在一边,在援越问题上采取“联合行动”的倡议,遭到了中国及其他一些国家共产党的抵制。由于中苏关系进一步恶化,毛泽东在考虑国际形势和中国对外战略策略问题时,苏联因素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在中国领导人看来,越南这个地区性大国如果能始终同中国站在一起,就可以打破苏联对华实行全包围的企图,所以不可能与苏联共同联手援越抗美。
  1968年苏联援越超中国
  但越南此时的主要目的是争取从中苏(特别是后者)得到尽可能多的援助,越南与苏联的关系趋向密切。在苏越发表的联合声明中,苏方宣称说,苏联不会对保障越南的安全漠然视之。同期,河内的关键性防空区域已获得了苏联提供的大量高射武器装备。1965年4月,越南领导人访问莫斯科,对苏联履行该协定条款的情况表示满意。此后至1973年,苏联向越南提供了10亿卢布的经援和20多亿美元的军援。据美国情报部门估计,苏联在1965年一年内就向越南提供了1亿多美元的军事装备。
  1967年前,苏联对社会主义国家援助中的50%是给越南的,此比例贯穿至越战结束。有学者认为,60年代中期以后,苏对越援助不断增强,至1968年时已超过中国的援助。特别是1969年3月中苏珍宝岛事件后,苏联提出建立针对中国的“亚洲集体安全体系”。为拉拢越南加入“亚洲集体安全体系”,苏联加大了对越南的援助力度。
  中美关系缓和中越渐行渐远
  面对苏联强硬的对华政策,中共领导人准备将外交战略从与美苏同时对抗调整到集中力量对付苏联,其间的关键性思路就是缓和与美国的关系。这样,在大力援越抗美的现实背景下,中国又在同越南的直接敌人美国发展关系。
  1969年9月,与中国关系密切的胡志明去世后,越南共产党日益被亲苏势力控制。出于与苏联争夺越南以确保中国南疆安全的考虑,特别是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之后,为平息越南方面的不满,同时促使越方配合中国的国际战略,中国方面也开始加大对越南物质援助的力度。1971-1973年成为中国向越南提供援助最多的3年,援助总额近90亿元人民币,单就军事援助来说,已超过过去20年的总和。

  但中美关系的缓和无论如何让越南方面难以接受。为防止中美接近,越南领导人在1971年建议建立一个由中国领头,“孤立美国,削弱美日同盟,动摇东南亚资产阶级,进而击破美国全球战略”的世界联合阵线,但这一设想因有悖于中国的外交战略构想遭到中国婉言拒绝。面对中美和解的现实,越南与中国渐行渐远,并最终倒向苏联。(摘编自《百山探索》《文史精华》)


(责任编辑:周金玉)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