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丝钉——航天领域中最普遍不过零件,它“小”得精致,同样它也“大”得精彩。
为啥说它“小”得精致?因为螺丝钉数以万计成体系,颗颗关系任务成败、关乎国家尊严;为啥说它“大”得精彩?因为螺丝钉承载着令人敬仰的奉献精神,长年累月无怨无悔地铆在需要它的地方。
对于西昌航天人而言,螺丝钉既是伙伴,同样也是他们自己。中心组建50年来,一代代航天人深悟和传承螺丝钉精神,严谨细实精益求精,扎根岗位忘我奋斗,已先后成功将超过150颗航天器送入太空,不断刷新中国高度,创造中国奇迹。
2020年3月9日19时,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我国第54颗北斗导航卫星之际,让我们一起走近该中心通信系统,探寻火箭腾飞幕后一名普通航天人的螺丝钉情怀。
岗位上与同事交流中的岳清华。
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通信系统遇到岳清华的时候,已经是接近凌晨,在距离设备不远的位置,平铺着他的被褥。这个夜晚,他要独自监控设备数据的传输状态,处理火箭发射的后续收尾工作。
就在几个小时前,岳清华和同事们保障长征系列火箭完成了第327次发射。作为通信系统光端岗位的一名技师,他肩负着为各系统提供频率信号、卫星图像及音频、话音指挥的重任。
今年,40岁的岳清华已经在岗位上工作了19年,参与的航天发射通信保障任务多达110次,先后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任务之星,他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考取“网络光钎技师资格”的第一人。
工作多年学习依然是岳清华最喜欢做的事。
2001年是岳清华人生转折的开始。这一年,年仅21岁的他选择背井离乡,千里迢迢奔赴坐落在川西大凉山深处的航天发射场。当时,他只有初中文化,想要在航天发射这个大学生、硕士、博士扎堆的高科技领域干出成绩,是一项非常大的挑战。
刚上岗的那段时间,为了弥补自己在理论知识方面的不足,岳清华为自己制订了详细的学习计划,每日按时完成。岳清华深信,实践是最好的养分。日常工作中,为了有更多的机会操作设备,除了吃饭睡觉,他如螺丝钉般将自己“铆”在机房、“钉”在操作间,几乎包揽了岗位上的所有业务。
岳清华正在对通信设备进行检修保养。
这还不够,在单位技术室任职后,想到节假日还有些临时的实践机会,他专门购置了一辆电动车,保证有通知能在最快的时间赶到岗位上。时光不负有心人,2017年在全航天系统组织的本专业竞赛中,岳清华击败各个强敌夺得季军,自此一鸣惊人。
在航天发射事业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微小失误,都可能影响到任务的成败。在单位,说起岳清华人人都会竖起大拇指,这不仅仅是他技术一流,还有一种与螺丝钉有关的特质——严谨。
几年前,某型号任务紧张备战时,岳清华带着新同事对发射场试验电视信号和网络通信进行维护测试,测出衰减值与理论值不符。新同事觉得,一点误差不算啥,不影响通信息效果就算合格;岳清华则认为,工作不细致,难免造成严重后果。出于职业习惯,他决定按照规定操作步骤反复测试,最终发现问题出在测试频率的选择上。
任务成功后岳清华又投入到日常的业务处理工作中。
就在上个月,第四颗新实验技术卫星发射备战中,岳清华发现机房网管系统正在告警,可设备数据传输状态是正常的。到底是错报?还是问题确实存在?通过行细致排查、反复推理测试,最终确定是备用线路中断所致。通过利用专业仪器锁定断点修复后,问题得到了解决。
这些年,岳清华发现并排除会议电视系统网桥故障、主干光电缆路由中断等重大通信故障20余起,参与的关系中心职能优化的重点改造10余项。他像是个隐没在时光里的手艺人,靠着勤劳的双手,严谨细实的敬业精神,一次次在紧要关头排险除故障,成功助飞一发发火箭飞向浩瀚宇宙。
21岁投身航天,19载忙忙碌碌,岳清华坚信下一个19年,自己可以努力并见证中国航天取得的更多成就。新的一天,学习室一如既往的迎来那个如螺丝钉般的追梦者,他怀着年轻的心,一直在学习的路上……(摄影报道:张立超)
(责任编辑:李园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