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心理咨询热线!”张鹤瀚声音亲切温暖,在过去的一个多月里,这句短短的开场白将他和湖北恩施州利川市因疫情而感到焦虑、无助的咨询者联系起来,一部24小时不离身的手机成了他的战“疫”法宝。
31岁的张鹤瀚是天津市安定医院的一名心理医生。2月12日,作为天津驰援湖北医疗队的心理援助组成员,张鹤瀚乘坐飞机赶赴湖北恩施州,之后辗转来到利川市。一到当地,他就马不停蹄地投入到了工作中。
利川市是恩施州确诊患者较多的市县,疫情防控任务重、压力大。为了解当地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心理状态,张鹤瀚深入利川东方和谐医院等几家重点医院调研,了解此前院内心理工作开展情况,并对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
“当地医护人员精力、体力的消耗很大,精神普遍高度紧张;角色的转换、环境的变化,也使不少患者和隔离观察者出现了焦虑、担忧、害怕等应激反应。”张鹤瀚意识到,当地对于心理援助的需求大,亟须建立起危机心理干预机制,帮助有需要的人群纾解负性情绪。
“只靠我自己能帮助的人非常有限,必须要与当地的力量结合共同开展工作。”2月17日,张鹤瀚发动各方,组建起一支抗疫心理援助队,还设置了由30余人组成的心理热线组,让心理援助的“车轮”动了起来。
为了尽量降低交叉感染的概率,张鹤瀚一般采用电话、微信连线等方式帮助医护人员、确诊患者、隔离观察者以及当地公众缓解心理压力,并保持24小时在线接听。
除了线上“接诊”,张鹤瀚还不断进行线下调研。2月24日,张鹤瀚来到了利川市人民医院。他发现,疫情的紧急态势与行政医疗工作的巨大压力,使院内不少人的情绪都非常紧张。张鹤瀚主动帮助医院的医护人员进行心理疏导,并为他们开出了呼吸调节、冥想、减少信息浏览、播放舒缓音乐等“心灵处方”。
“很多医护人员在救治别人的时候,实际上很难看到自己也需要被帮助。我希望能通过和他们的沟通交流,帮助他们排解压力。”他说。
在利川工作一个多月,张鹤瀚用自己的细心与耐心“治愈”了不少利川人,而利川的秀美景色与当地人民的浓浓情谊,也缓解了张鹤瀚这段时间的辛劳与疲惫。
“面对疫情,很多平时被我们忽略的纯粹、本源的情感在利川迸发,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人性的美。在利川市,大家都对我们关怀备至,这里不仅山灵水秀,而且人情温暖。” 张鹤瀚说。
经过这段时间的工作,目前张鹤瀚的心理援助团队中已经有了近60位成员。虽然队中许多成员只在线上见过面,但他们却一同筑起了利川坚强的防疫心理战线。
在恩施州,张鹤瀚不是一个人在心理战线上战斗。一个多月来,35岁的天津市安定医院临床心理科主治医师王川深入恩施州恩施市的医院进行心理救援,累计为一线医护人员、确诊患者及疑似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心理危机干预工作30余人次,为一线医护人员及志愿者进行线上及线下培训300余人次。
天津市安定医院心境障碍科主任张勇也是驰援恩施州的一名心理医生。他积极培训当地的医护人员与村里的基层干部,帮助他们在调试自身情绪的同时识别身边患者、居民的心理状态,织开“心理援助网”,通过建立覆盖全州的热点电话、录制视频、制作PPT、推发公众号的形式,对更多有需要的群众伸出援助之手。
天津对口支援恩施医疗队队员们的工作不仅为抗击疫情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推动了当地医疗健康体制机制的建设。如今,利川市建立起了疫情下的精神科联合会诊机制,开始着手成立当地的心理咨询师协会,同时对学生和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更为关注重视。
“这次疫情为两地的医护人员提供了交流契机,我只是架起恩施与天津间‘桥梁’的一员,”张鹤瀚说,“我们的背后是天津整个心理健康团队的力量,大家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也从技术上、专业上源源不断地给我们支持。”
“心理救援是疫情之下不可或缺的部分,它不是装饰,而是为需要的人群提供的切实支撑。能够通过专业优势帮助恩施州人民缓解心灵之痛,我们也很开心。”张勇说,经此役后,还要继续加强公众对心灵健康知识的认知,提升其自我救助能力,这项工作他们将长期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