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网帐号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新闻热线 01063878399

  • 微信

  • 新浪

  • 移动端

关注民生 >民生新闻>正文

绵阳涪城:“五步工作法” 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2020-01-22 17:08 来源:《祖国》杂志

    守底线保基本担使命促发展作表率。新年伊始涪城捷报频传。1月19日,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网站公示了拟命名为四川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县(市、区)名单,绵阳市涪城区榜上有名。另据统计,2019年,涪城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9861元和21685元,增长8.7%和10.3%,预计区属GDP在全市县(市、区)中率先突破500亿大关……

 

新春慰问演出

    2019年,涪城之所以能交出一份又一份靓丽的成绩单,一个重要原因是该区坚持实施守底线、保基本、担使命、促发展、作表率“五步工作法”。“‘五步工作法’既是认识论、又是实践论、更是方法论,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履职尽责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是抓好工作落实的有力武器。”在涪城区委六届九次全会上,区委主要领导如是说。

“守底线”中防范风险、筑牢防线

    “电梯运行是否正常?”“游乐设施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应急救援预案执行是否到位?”近日,涪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对辖区特种设备安全生产情况,开展专项监督检查。每到一处,检查人员对运营使用单位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情况等方面进行严格检查,确保特种设备安全运行。

    节前安全检查,是涪城区严守安全生产底线、加大整理力度的一项常态工作。去年以来,涪城区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严格落实防范化解风险举措130余条,全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目前“安全第一”已经成为涪城区最广泛的社会共识,也是全区发展的底线思维。“去年,我们在全区范围集中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十大专项整治行动,督促整改火灾、危化、交通等安全隐患3320余处,有效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涪城区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

    “安全生产严把关,生态整治出重拳”。2019年,涪城区坚定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严格落实污染防治攻坚三十六条硬措施,扎实开展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大排查大整治“百日攻坚”行动,全力攻坚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年空气优良天数创历史新高,主要河流水环境质量达到功能区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去年,我们整治环境突出问题59个,扎实抓好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整改完成率分别达到75%和96%。”涪城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列举了一组数据来印证整治成效,“2019年,涪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24天,为五年来最好水平;木龙河水质经生态环境部专项督查组取样分析,已消除黑臭现象;辖区内103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92.8%。”

    “安全生产”“生态环保”只是涪城区“守底线、防风险”工作的一个缩影。据了解,去年,涪城区还加大党的建设、扫黑除恶、违法建设等多个领域风险隐患点的防控和整治。从区级领导到部门负责人再到乡镇干部,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守土负责,切实维护了全区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保基本”中坚守初心、守护民生

    新增教师编制70个;对上争取和本级保障教育资金共14.28899亿元,已到位资金1.9亿元;计划新建和改扩建项目共15个22.6906万平方米,已完工投入使用1个,正在实施的7个,已启动实施的4个,即将启动实施的3个……去年,涪城区精准对接群众对子女上好学的需求,出台新举措,大力整改群众反映最强烈的“入学难”“大班额”问题,用实际行动让广大群众感受到教育的新变化、新气象。

    “我们来绵阳打工有四五年了,以前孩子在老家由爷爷奶奶带着,和我们一点都不亲。想把孩子接来一起住,但没有这里的户口,想上好的学校很难。”在四川利尔作物科学有限公司工作的李女士谈起孩子读书的问题,一脸愁云。

    教育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之一,去年,涪城区出台了《绵阳市涪城区教育事业振兴行动计划(2019—2021)》,明确了办学条件、教师发展、校长队伍、教育管理等层面的实施路径,真正让教育“红利”惠及老百姓。

    “不过现在好了,涪城出台新的政策,让我的孩子实现了就近入学,享受高质量的教育。”李女士谈起现在的变化,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

    “读好书,住好房”是群众所盼,也是党委政府的一项重点工作。去年,涪城区在改善和保障民生方面,不仅在“学校教育”上让老百姓享受到“红利”,在“住有所居”方面也让老百姓获得“实惠”。

    “住新房,奔小康。”春节临近,长林村村民李凤琼正在新建的房子里准备年货。“修这个房子国家不仅补助了2万多元,还帮我置办了家具家电,接通了自来水。有了新房,这生活一天比一天好。”看着白墙灰瓦新房,李凤琼脸上绽开了笑容。 

    李凤琼的喜悦,是涪城区实施“三改两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群众得到实惠的生动体现。

    “涪城区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据涪城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涪城区集中力量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工程,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让全区发展更有温度、百姓幸福更有质感。

“担使命”中紧盯目标、实干作为

    惠科第8.6代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生产线项目首台主设备顺利搬入厂房,全球唯一一条2.5米宽幅偏光片生产线在龙华薄膜开工建设,总投资124亿元的18个项目科技智谷科技园区成功签约……随着一个个大项目的落地开花,涪城区开启了高质量“大发展”的新篇章。

    有为必有位。去年,涪城区紧盯目标任务,实干苦干加巧干,使区属经济总量历史上第一次跃升至全市第一,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强县,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建设中国科技城和西部现代化强市先进集体。

    临近年关,走进位于临港经济开发区的惠科第8.6代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生产线项目建设现场,依然是一片繁忙的工作场景。

    “自2018年10月项目开工以来,为保证施工进度,每天有2000多名施工人员,马力全开保障项目的建设。”绵阳惠科项目总经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市、区两级党委政府的关心下,项目建设按照计划时间节点,高效稳步推进。目前,该项目整体进入收尾阶段,已完成工程量的98%以上。“施工人员正在对厂房内的机电进行安装和设备调试,预计今年3月底‘点亮’投产。”

    惠科项目的顺利推进,是涪城区党员干部勇于担当、积极作为的一个生动映照。去年,涪城区精准做好目标任务细化分解、挂图作战,健全“五个一”项目推进机制,推动了一大批重大工业项目建设。

    招商引资作为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去年,涪城区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做大经济总量的关键,全年新签约引进项目41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4个、5亿元以上项目8个。

    城市里的大招引、大项目、大建设风风火火,乡镇上的乡村振兴也如火如荼。去年,涪城区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为契机,组建了高规格、双组长的创建领导机构,构建三级书记工作责任制,健全任务分工、工作保障、督促检查、考核评价、问责奖惩“五项机制”。该区围绕45项创建指标,制定落实《涪城区乡村振兴规划(2019-2022)》等政策措施,编制实施《现代农业园区总体规划》《106个行政村村庄建设方案》。截止去年底,涪城区成功创建市级乡村振兴先进县和1个先进乡镇、5个示范村,为争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乘势而起,涪城区迈入了新一轮“上升通道”。总投资350亿元的24个工业项目有序推进;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0家,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182.2亿元、增长16.53%;科技服务、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等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产值占比超过35%;全区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90亿元、增长10.2%,居全市第一;实现社消零总额235亿元、增长11.5%,总量、增速保持全市第一;大力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实现乡村旅游收入超过6亿元;主要经济指标保持高开高走,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测算,预计区属GDP将在全市县(市、区)中率先突破500亿大关,提前一年实现区委六届五次全会确定的第一个时间节点奋斗目标。

“促发展”中破解难题、加速崛起

    1月8日,绵阳市涪城区税务服务大厅里人头攒动,排队叫号系统有条不紊。“前面还有20多位,但不到30分钟就轮到我了。”绵阳蜀福本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林娱婕说。以前要办理发票增量,需要先到税务服务大厅申报,然后返回所属地税务分局等管理员审核完成后,再回到服务大厅办理,一个业务要往返好几十公里才能办好。“现在好了,不仅缩短了办理时间,还能在一个窗口就办理完成。”让企业少跑路、不跑路,是涪城区在优化营商环境中的一次革新。

    企业工作人员的获得感,是涪城区创新举措、破解难题,促进企业发展的真实写照。

    去年,涪城区聚焦企业和群众需求,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进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重磅推出《绵阳市涪城区优化营商环境“三度服务”20条措施》和《绵阳市涪城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行动计划(2019-2020年)》,从项目招引、到项目建设、到建成投产,聚力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进一步提升营商环境和竞争力。

    作为中国科技城的核心区、主城区,近年来,涪城区委区政府根据区域特点和产业发展趋势,将涪城全域细化为科技城集中发展区(涪城区属范围)、临港经济发展区、中心城区、农旅融合区四大片区。自2018年以来,该区紧扣高质量发展主旋律,根据各片区定位,科学制定了产业规划,实现联动发展,整体提升了全区综合实力。

    打好主动仗,在发展中破解难题。涪城区吹响了全面建设高质量发展样板区“冲锋号”,作为样板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四片联动建设取得显著进展。目前,科技城集中发展区(区属范围)建设加速迈进,全年完成基础设施投资39亿元、八大科技园全面启动建设、一大批城市开发项目开工建设、城市新区加速形成;临港经济发展区建设提档升级,园区功能完善和形象提升工程启动实施,S8、横九路等4条主干道路建成投用,吴家污水处理厂实现通水调试,重大产业项目加速推进;中心城区品质不断提升,投入3000余万元用于市政基础设施管护升级,重大项目有序推进,中大财富广场等“亿元”楼宇入住率超过70%;农旅融合区以争创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县为抓手,全面提升道路、供水、排污、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水平,省级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全面完工,东江环保(一期)、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二期)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

    据了解,去年,该区还打破发展空间制约,抢抓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机遇,将青义镇、吴家镇、石塘镇浸水和范家片区纳入城市总规,拓展规划建设用地(净地)1.28万亩;将临港经济发展区规划范围由22平方公里拓展到50平方公里,释放了未来产业发展空间。同时,涪城区聚焦破解投融资瓶颈,科学有序推进土地收储、出让和资金回笼,加速土地资源向项目和资金转化,构建起资金投入、收益的良性滚动循环运作机制……一个个制约涪城发展的瓶颈得以解决,一项项务实高效的举措得以贯彻落实,为涪城高质量发展蓄势蓄力。

“作表率”中改革创新、示范引领

    “有了这些大学生加入,我们心里就有了底。”近日,在绵阳惠科人力资源部办公室内,人力资源部专员杨倩翻看着手里由西南科技大学学生寄来的三方协议,终于放松了紧绷的心情,不再为“招工难”而发愁。

    绵阳惠科作为绵阳市重大招商项目,涪城建区以来最大工业项目,随着建设项目的有序推进,预计今年3月底将“点亮”投产。对于一个即将规模生产的重点企业来说,专业技术人才亟待解决。为此,涪城区主动作为,为惠科与西南科技大学搭建起一个面对面、零距离的供需平台,让企业招到“如意郎”,让学生寻到“好婆家”。

    主动作为,为企业用工牵线搭桥当“红娘”,是涪城区抓落实、作表率,服务企业的最好印证。

    去年,涪城区以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契机,自觉地把涪城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放在全市、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大格局、大环境,在城市功能优化、高端要素集成、产城融合发展等方面不断集聚新动能,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强县。

    作为绵阳市委着力构建的“一核两翼、三区协同”新格局中的“一核”中心区域的涪城区,具有特殊的地理区位和重要的战略地位。该区提出了“千亿”目标和路径,致力推动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城乡融合、生态环境、人民生活五大领域高质量发展。

    去年,涪城区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强力推进产业项目的引进和培育,通过“四片联动、全域发展”,推动实现区域协同发展,全面提升了区域经济竞争力和带动力,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建设中国科技城是绵阳肩负的国家使命,建设西部现代化强市是统揽全市各项工作的奋斗目标。作为绵阳主城区的涪城区,立足产业资源优势,在先进制造业上,主攻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等重点产业;在现代服务业上,重点发展总部经济、现代金融、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科技服务、养老健康、文创旅游、教育培训等产业;现代农业则集中连片适度规模发展休闲农业、优质蔬菜、花卉林果、生态养殖等主导产业。

    同时,大力推进科技创新,“2+5+N”园区建设有序推进,八大科技园全面启动建设,18个项目成功签约……不断夯实科技城建设发展的科技内核与支撑。(文/ 刘仁喜 杨海燕 陈正


(责任编辑:李欣欣)

上一篇 下一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