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黄车衰落,到摩拜一家独大,再到青桔和哈罗正式入场,共享单车市场格局基本已定,也逐渐来到了退潮期。日前,北京市交通委宣布,将于2019年底前按现有报备投放车辆数的50%减量,集中清理冗余的存量单车。随后,滴滴和摩拜表示会主动进行置换。
北京市交通委的这一政令,再次传达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即市场上的共享单车存量已经大大超过了实际所需。即便从我们的日常经验出发,也不难得知这一点。这两年来,我们在街头总是看到新车不断涌现,旧车却没人管,以致于日积月累之下,形成了“单车坟场”之类的奇观。大量的单车涌入,给城市管理造成了极大麻烦,一些城市积极划出“红线”,要求企业控制投放总量,及时回收旧车。但从现实来看,所谓的“禁投令”名存实亡,许多企业当面一套背面一套,在“跑马圈地”思维指导下,不停地制造和投放新车,却有意疏忽后续的管理责任。其结果是,把好处揽到自己的怀里,一地鸡毛却都留给了别人。
这次清理行动的不同之处,在于单车企业有了主动性,而不只是“禁投令”下的被动为之。据悉,滴滴会把25万辆小蓝单车以2∶1的比例置换成青桔单车,摩拜也会将70万辆橙色单车置换为35万辆美团单车。这里的“置换”,意味着不仅投放新车,还得负责把旧车收回。不要小看这个主动性,它意味着商业模式的变化,企业从“抢赛道”到“重运营”的改变。其内在逻辑是,资本不持续烧钱后,企业指望“以数量取胜”也不再现实。要想更好地生存下去,企业必然选择的路径是,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积极对接行政层面的规范管理与资源配置。只有符合监管框架,再辅以服务提升,才能脚踏实地,实现真正的创新。
共享单车从狂热回归到理性,再次证明了一些互联网模式的脆弱性。前几年,共享经济火速崛起,在出行、住宿、金融诸多领域攻城略地,甚至动不动打出“颠覆”“革新”的口号。但如今回头看,有多少创新是凌空蹈虚的幻想?又有几家企业能成功绕过传统商业的痛点?事实证明,虽然技术变迁一日千里,但“新”“旧”之间绝非泾渭分明的关系,多数时候,是“旧”孕育了“新”,后来者需要保持对传统的敬畏。从根本上讲,“旧事物”已经完成对真实世界的嵌入,包括与政府、资本和消费者打交道的基本规则。互联网看似装上了翅膀,但飞得再高,也得回归现实,学会和条条框框相处,收拾好自己的烂摊子。
在共享单车领域,一些企业在平台规则尚不完善、商业模式尚未验证之际,便在资本的助推下大肆扩张,已经被证明是不够理性的。比如押金方面,个别企业偷换概念、擅自挪用,其结果是坑害了无数消费者;又如单车停放、维护、回收方面,多数企业都喜欢当“甩手掌柜”,给我们的道路秩序和治安管理徒添麻烦。现在我们需要意识到,对创新固然要包容审慎,但对某些“有好处没风险”的创业模式,不应该过于宽容了。应该让它们学会,自己的屁股自己擦,自己的鸡毛自己扫。
(责任编辑:赵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