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消息 只有实干之为,才有强县之位。近日,绵阳市涪城区荣获2018年度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强县,为该区正在加快全面建设高质量发展样板区注入信心与动力。自去年以来,涪城不断推进产业量质提升、功能区建设、体制机制创新,拼出了高质量发展的“涪城加速度”。
中国(绵阳)科技城集中发展区科技智谷5G科技产业园一角
据了解,2018年,绵阳市涪城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65.8亿元、增长9.5%;招商引资签约项目176个,国内省外到位资金207.4亿元、增长10.6%,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30个;民营经济增加值528.6亿元、增长9.5%;全区科技型中小企业达5860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161家……
产业强基迈高端
日前,位于科技城集中发展区科技智谷C区的5G科技产业园,已在此“安家”的通创光子有限公司正忙着装修的收尾工作。“产业园里面有很多上下游的厂商,在这里‘落户’有助于企业间的沟通交流,更能把5G产业做大做强。”公司创始人郑锐表示,涪城区设立5G全产业链园区,对企业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
5G科技产业园的吸引力,是近年来涪城区大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生动写照。该区围绕大企业大集团实施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促进高端要素集聚。2018年实现规模以上“两新”产业产值540.5亿元、增长11.3%,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41.2%。
涪城区聚焦科技发展前沿,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鼓励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规划建设卫星应用产业园,加快5G信息通信设施建设,培育数字街区、智慧商场等新业态新模式,打造大数据产业聚集区;支持富临精工、三力股份等重点企业技术改造,完成技改投资264.3亿元。
涪城区还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现代都市农业。现代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50%,省级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项目和“千鹤桑田”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农旅融合项目建设不断突破,年接待游客809万人次。
四区强能优布局
7月9日,中国(绵阳)科技城科技智谷八大科技园区正式开园,吸人眼目。
八大科技园区正式开园,是涪城区建设“科技城集中发展区(涪城区属范围)、临港经济发展区、中心城区、农旅融合区”四大功能片区的一个缩影。
科技城集中发展区(涪城区属范围),全力打造科技新区、产业新区和城市新区。目前,该发展区已启动实施189.3亿元基础设施项目,累计完成投资60.4亿元,建成区面积12平方公里。规划建设5G科技园、核技术应用科技园、中关村科技园等8个科技园区,建成专业楼宇10万平方米。签约引进奇安信网络安全产业园、3D曲面屏等一批重大招商项目,开工建设京东方、板载光子、圣丹纳科技等产业项目12个。
临港经济发展区坚持以产促城,发挥惠科等百亿级产业项目集聚带动效应,大力发展新型显示、移动新能源等“两新”产业,配套完善生产生活性服务业,加快打造全市产业南进的主要载体。目前,该区正加快推进投资超200亿元的配套商住和文创科技新城建设。
中心城区坚持优化升级,有序推进楼宇经济“总部集聚”、特色街区“品牌升级”、旧城改造“腾笼换鸟”三大工程。目前,建成亿元楼宇2栋、培育特色楼宇10个,形成跃进路历史文化街区等特色街区4个,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3个、计划改造面积55万平方米。
农旅融合区坚持一三产互动、农文旅融合,大力推进国家农业科技园核心区、全国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区、人居环境建设,2018年,市级以上农旅龙头企业销售收入132.5亿元。目前,该区正加快建设中国绵阳国际康养小镇、九洲汉地山隐小镇等15个项目。
制度强效优环
6月28日,涪城区重磅推出聚力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优化营商环境“三度服务”20条措施》,“点燃”了所有在涪企业家的热情。
该项制度的出台,是近年来涪城区坚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营造高质量发展良好环境的一个例证。
推进党建引领机制创新。该区完善区委常委会开展经济形势研判制度,健全经济运行调度会、项目推进会等机制;围绕提升基层党组织抓发展的能力,扎实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创新实施基层党建“3+2”书记项目,创新目标绩效考核、干部积分制管理等激励约束机制;创新组建32个专项工作组,通过双向选择为退岗干部合理设岗定责。
推进要素保障机制创新。该区探索构建了项目落地等六大保障机制和系列配套制度;深化“一个重大项目、一名包项目领导、一个包项目单位、一个工作班子、一抓到底”的“五个一”重大项目推进服务机制,探索建立重大项目工作专班、问题梳理交办解决等制度,形成项目签约、落地、建设、投产全流程全链条保障机制。
推进便民惠企机制创新。该区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制定现代服务业、楼宇经济、农业提标、工业发展四大类61条政策,形成比较完备的服务保障和政策支持体系,打通服务企业和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文/图 刘潼菱 陈正 杨海燕)
(责任编辑:李园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