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外形势复杂、保护主义逆风来袭的当下,作为经济细胞的一线企业有何感受?中国经济的底气来自何方?
连日来,新华社基层调研小分队记者奔走各地,触摸经济脉搏,这样的声音频频出现:
“坚持开放,这是合作的唯一之道”
“我们从没想过要离开中国”
“把你的产品做到别人舍不得不买”
“以改革开放的确定性应对外部不确定性”
……
从一个个来自基层的鲜活故事中,我们深刻感受到,在深化改革中坚定不移扩大开放,是中国经济砥砺前行的核心密码,更是应对风雨坎坷的最大底气。
深圳太辰光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员工在进行产品测试(6月20日摄)。 新华社记者 周自扬 摄
看好中国:以厚植开放优势提升吸引力
广州,番禺。一座新的六层大楼正在建设中,这是TÜV南德意志集团近期在广州投资的测试中心。
这个包含3个专业化实验室的测试中心,预计在2020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届时将立足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广阔市场。
这是记者近日在粤港澳大湾区调研时看到的一幕。行走在珠三角这片改革开放的热土上,记者真切感受着外商来华投资的热潮——
在广州,宝洁(广州)日用品有限公司3月启动的萝岗新智造中心正在建设;
在湛江,一座高度整合的新型一体化基地将于年底开工,成为全球化工巨头巴斯夫迄今为止最大投资项目;
在惠州,埃克森美孚在中国的生产工厂将于明年开建;
……
记者在多地调研发现,顺应全球经济发展规律,确有一些中小外资企业出现转移产能的迹象,但主要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产业,与此同时,一些“大块头”、高水准的投资项目纷纷花落中国。
在广东,一批外资巨头投资的大项目落地。“粤港澳大湾区虹吸效应推动了大项目加快落地。今年前5个月,全省实际到资超5000万美元项目达37个,项目金额合计58.1亿美元。”广东省商务厅副厅长马桦说。
这样的投资热潮,遍及大江南北。商务部数据显示,前5个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3690.6亿元,同比增长6.8%,增速是去年同期的5倍有余。即使在全球跨国投资连续几年下滑的背景下,中国去年吸引外资依然逆势而上,稳居发展中国家首位。
图表:2019年前5月我国制造业吸收外资增幅明显 彰显外企对中国市场信心 新华社发 朱禹 制图
在全球保护主义沉渣泛起的当下,外资缘何依旧青睐中国?
半年内第二次访华的美国陶氏公司首席执行官吉姆·菲特林这样回答:“对我们而言,中国不仅是‘战略市场’,更是生产中心、创新中心,在陶氏全球供应链中地位举足轻重。”
这种青睐源自对中国市场和高质量发展的看好——
半导体集成和封装设备制造商ASM太平洋科技有限公司在广东有3个制造基地,并正筹备在江西九江设立第4个制造基地。“我们不会仅仅因为其他国家成本更低,而放弃这里的巨大消费市场和难得的技术人才,那样得不偿失。”公司总经理雷国辉说。
今日之中国,市场空间动辄以“亿”计量。近14亿人口、近9亿劳动力、8亿网民、1亿多户市场主体……
瞄准中国转型升级趋势,外资加速向高端产业聚集已成趋势。商务部数据显示,前5个月,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23.2%,高技术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近70%。
这种青睐源自对中国扩大开放务实行动的信任——
“我们没有会员离开中国,因为中国市场足够大,而且中国一直以实际行动改善营商环境,这种吸引力难以抗拒。”华南美国商会会长哈利·赛亚丁对记者说。
扩大开放、优化营商环境,中国打出系列“组合拳”:从去年至今,海关通关时间缩减超过一半;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缩减约四分之一;出台外商投资法,更加强调对外商投资的保护和促进;世界银行的报告显示,中国营商环境在全球排名一次性提高32位……
中国一系列扩大开放的举措接连落地,让英国《金融时报》发出感慨:中国为包括全球资产管理公司在内的企业带来了利润丰厚的前景。
广州海鸥住宅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展示的该公司生产的卫浴产品(6月18日摄)。 新华社记者 周自扬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