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消息 初夏的四川平武县,草木葱茏,一股蓬勃奋发的生机和活力,正在广袤的乡村大地涌动。平武县产业+文化加快推进乡村振兴,铺展龙州沃野新画卷。
平通桅杆村乡村风貌
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近年来,平武县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全面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一幅秀美的乡村画卷正在龙州大地徐徐展开。
立足特色产业 擦亮绿色金字招牌
随着天气日渐炎热,平武县阔达藏族乡的种蜂繁育场,也变得忙碌起来,再过一些时日,这些精心培育的中蜂就要出蜜了。
走进种蜂繁育场,空气中充满了蜜香。负责看护的钟坤寿师傅告诉记者:“这里作为种蜂繁育场,平时来学习培育技术的村民络绎不绝,响岩镇的中峰村和木皮藏族乡的关坝村如今都已形成规模,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平武‘中蜂村’。”
依托良好的生态优势,平武因地制宜,以平武中蜂+扶贫套餐产业为主导产业覆盖全县;以平武绿茶、平武核桃、平武中药材为清漪江片区、九环线片区和上山区3大片区支柱产业;以平武大红公鸡、平武黄牛、生态黑猪、平武食用菌和高山蔬菜为5大跨域产业;所有行政村确定N个“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的扶贫新格局和“全域规划、突出特色、龙头带动、联动推进、全域覆盖”的良好发展态势。
平武大地,产业发展因地制宜,各具特色。产业发展,使村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荒山野岭变成了农民发家致富的温床,狭窄的泥巴路变成了宽敞的水泥路,文化广场、道德讲堂、乡村童园进入了阔达乡,电脑、轿车等进入了寻常百姓家,村容村貌日新月异,群众面貌精神振奋、笑声朗朗……
完善基础设施 乡村旅游成“新引擎”
5月19日,平武县在高村乡举行了老河沟乡村振兴示范带“5•19”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启动仪式,让这个曾经地处偏僻的小乡镇再次走进了各大媒体的视野,大家纷纷赶来见证在乡村振兴的号角下,高村乡所取得的成绩。
走进高村乡,蓝天白云下,清澈的溪水绕场镇而过;绿叶掩映下的房屋错落有致;通村达组的小路干干净净;路边花坛里铺满了随风摇曳的花朵……不论走进村子里的哪一处院落,都仿佛走进一幅幅恬静安详的田园画卷。
随着乡村振兴的开展,高村乡已改曾经的旧貌,依托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条件、地理交通优势,将高村乡打造成为集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特色农业于一体的生态旅游观光型乡村,以农村元素为主,做足乡村旅游品位,让人找到乡愁。大力推动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改善乡村面貌、实施道路硬化工程等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游客既可以游览沿线山林风光、感受乡土文化,也可以品尝农家美食、购买生态农产品。如今的高村乡在平武周边的名气越来越大,被森林掩映的山村小道上,驱车而来的游人络绎不绝。
然而,风景不止这里独好。以平武县龙安镇为中心,南至平通镇牛飞村,北抵白马藏族乡扒昔加古寨,西至虎牙藏族乡高山堡村,东临水观乡大沟村,涵盖平武全县25个乡镇的广袤土地上,一个又一个独具特色的美丽乡村正逐渐展现在世人面前。
增强文化内涵 弘扬传统促发展
乡村振兴,文化是灵魂。以塑造生态美景为核心,加大生态修复力度,进一步加大传统村落的保护力度,大力实施乡村文脉保护和传承,深挖民间艺术、民俗活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把乡村生态环境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人文基础相结合,正在成为平武打开乡村振兴之门的一把新钥匙。
生活在平武县白马藏族乡扒昔加的白马人,早期以农耕、放牧、深山采药为主。如今,在乡村振兴的号角下,扒昔加早已蜕变成以旅游业为主的民俗风情村落。在政府的统筹指导下,当地村民将自己的家打造成精品民宿,衣食住行玩,为游客提供“一站式”旅游服务。与此同时,搭载着白马文化符号的民族服饰、手工制品、特色饮食融入当地旅游市场,受到了游客的喜爱。
近年来,平武县立足白马民俗文化资源,把民俗文化的保护传承与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旅游产业开发等紧密结合,通过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举办民俗文化旅游节和民俗文化研讨会、民俗文化展演等活动。不仅将民俗文化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还对白马多个古寨整体风貌和环境卫生进行了改造提升,使其成为吸引游客眼球的闪光点。
除此之外,平武独特的羌族文化、报恩文化等以民族文化承载的地方文脉,彰显乡土文明,使平武的每个乡村都具有明显的个性和灵魂。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征程实施新战略。勤劳的平武人民正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鼓劲扬帆,努力前行。(文/图 刘仁喜 胡宇)
(责任编辑:李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