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网帐号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新闻热线 01063878399

  • 微信

  • 新浪

  • 移动端

科教文卫 >教育天地>正文

调查显示:96%的大学生与父母关系融洽

2019-06-04 14:28 来源:中国青年报

 “在我的妈妈眼中,我不仅是她的女儿,也是她的好朋友。”袁斯渝在北京一所高校读书,平日里她与父母无话不说。

  5月20日,在安徽一所高校读书的高晗在家庭微信群里给父母发了520元的红包,并留言“520,爱你们”,她的妈妈给她回发了一个更大的红包,还加上一句“我们也很爱你”。

  提起95后大学生,有人会觉得他们叛逆,也有人觉得他们不喜欢跟父母沟通,其实他们很看重亲情,表达爱的方式更开放。

  “与父母的关系像朋友”

  “我遇到自己认为值得炫耀的成绩、拍到好看的照片、有想发泄的小情绪时,都会跟父母分享;有时候,我们还在一起讨论社会热点问题。我与父母交流的话题非常广泛。”许亦凡在广东一所高校读书,离开生活了18年的家乡,远离父母后,她会充分利用社交平台,与父母分享自己的生活。“我与父母的关系更像朋友。”许亦凡坦言。

  近日,中国高校传媒联盟向全国百余所高校的561名大学生发起“大学生与父母的关系”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96%的大学生表示自己与父母关系非常融洽或比较融洽。

  袁斯渝觉得自己与父母沟通完全没有“代沟”,尤其是她与母亲的联络更为频繁。“妈妈偶尔也会跟我说自己的烦心事,我并不反感,这让我更加明白妈妈需要我。”在袁斯渝看来,这也是“一种爱的肯定”。

  在北京一所高校读书的贾志超曾经有过两周没有与父母联系,他笑言自己“被放养”,“学业特别忙的时候,我就会忘记跟父母通电话,他们也不会刻意找我,担心会打扰到我。”

  贾志超认为,子女与父母之间的感情不能单纯靠通电话来维系,经常见面比较重要。如果不忙的话,贾志超平均每个学期会回家乡两到三次。“我们一家每年都有一起出游的习惯,一家人旅行既是一个休息放松的过程,也是完全回归家庭增进感情的机会。”贾志超说。

  去年,大学毕业后的杨伊人选择留在家乡工作。现在,她每天下班都会回家,晚上8点和父母聚在客厅。杨伊人喜欢看港剧,她的妈妈爱看古装剧,爸爸更青睐球赛,三个人偶尔会因为看哪个频道而互相“嫌弃”。

  “我已经习惯被‘嫌弃’了,我爸妈经常‘吐槽’我穿的衣服不好看。他们觉得我‘买了不少衣服,没有一件像样的’。”面对父母的“嫌弃”,杨伊人明白他们只是嘴上说说。在她看来,这种“嫌弃”的话是只有亲近的人才会说的。她还会把自己被父母“嫌弃”的生活记录在微信朋友圈,“我的朋友圈从不屏蔽爸妈,我妈看到我发跟他们有关的内容,还会在评论区发表情与我互动,她自己也觉得有趣。”杨伊人说。

  “要敢于向父母表达爱”

  今年寒假,江勃安从学校多带了一些书回家,行李比之前要重一些。江勃安的妈妈像往常一样在汽车站接他,看到儿子后,江勃安的妈妈立即弯腰去提行李箱,刚提起“离地不到10公分”,他就发现妈妈的手腕绷得很紧很红。江勃安赶紧让妈妈放下行李箱,自己来提。“刚开始她是拒绝的,直到我把行李箱‘抢’过来。”江勃安要把行李箱抬起来放上电动车时,他的妈妈还在旁边扶着,从侧边的拉扣着力,尽量减少他手中的重量。“那一刻我突然觉得妈妈老了。”江勃安说。

  “我很希望自己为父母分担些什么。”江勃安喜欢通过实际行动来表达对父母的爱,平时在学校他会去做兼职来挣生活费,暑假则会多做些家务。

  王凯平时跟妈妈的交流比较多,经常一起讨论家里的事情,偶尔也会聊他小时候的趣事。在王凯眼中,他的爸爸是个有点大男子主义的人,“他很少跟我交谈,我都是通过和妈妈交流才了解到,其实爸爸很关心我”。王凯说:“妈妈告诉我,无论我做什么我爸都支持我,我爸经常跟她说,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我能过得幸福快乐。”

  王凯的爸爸43岁生日那天,王凯正好在家,他买了一个生日蛋糕,做了一碗加了两个荷包蛋的长寿面,还邀请叔叔和堂弟来家里一起给爸爸庆祝生日。“之前爸妈过生日时,我几乎不在家,那次正好我在家,就想着给爸爸好好过个生日。之前就知道爸爸很关心叔叔,我就把叔叔也叫来陪他过生日,他特别开心。”在王凯看来,爸爸那个年纪的人都不喜欢表达自己的情感。

  那是王凯第一次给爸爸做长寿面,“他当时挺惊讶的,吃面吃得很开心。”王凯说。

  高晗的妈妈以前从来不会直接跟她说“我们很爱你”,但现在,高晗经常被“表白”,高晗觉得是自己表达爱的方式影响了父母。

  “我读初中时,学校曾举办过一次感恩教育活动上,我是在别人的感染下哭着对妈妈说了‘您辛苦了’。”后来,高晗尝试把这种状态变成一种常态。“一开始我也觉得把爱挂在嘴边很难,后来我从夸赞入手,比如说妈妈最近气色好、打扮得好看……”有时,她还会主动去拥抱妈妈,“一开始我妈还有点害羞,现在她已经习惯了,也会主动拥抱我。”在她看来,子女应该敢于向父母表达爱。

  “成为父母可以依赖的人”

  通过家庭旅行,贾志超对家庭关系有了新的认识,开始意识到自己需要对家庭尽更多的责任。

  “小时候出去旅行,一切都是父母安排好。现在我会参与策划,也会负担一些费用。”贾志超明白,现在的自己不应该只是被呵护的角色,而需要去承担很多责任。

  郭雨欢是广东一所高校的大二学生,曾经她只专注学业,享受大学生活的多姿多彩。但随着在外地读书的时间久了,她逐渐意识到,父母越来越老,自己开始成为父母的依靠。

  过去一年的寒暑假,郭雨欢基本是在医院度过的。得知奶奶突然生病,她有些慌。“在医院陪伴奶奶时,我感觉学校和家就像两个世界。在学校的我,任性自由;在家里的我,必须要成为独当一面的大人,自己去处理一些事情。”郭雨欢说。在奶奶生病住院的日子里,她不仅每天要开车送爷爷去看望奶奶,还要给弟弟辅导功课,同时要叮嘱父母注意身体。

  “看到奶奶躺在病床上的样子,我的眼泪一下就出来了。但我只能偷偷抹眼泪,因为父母看到我哭会更伤心。”郭雨欢觉得,自己突然长大了。从那之后,她也开始慢慢意识到,自己要变得坚强,成为父母的“港湾”。

  “今天很有意义,我也可以像大人一样被爸妈依赖。”高晗在社交平台发出这条状态时,她策划的“带着爸妈去旅行”的行程已经结束。

  从读本科到读硕士研究生,高晗与家乡的距离越来越远。考研成功后,她正式和父母聊起要去安徽读书的事情时,她的父母非常支持。“我妈妈还安慰我,说她和爸爸多了一个可以去省外走一走的机会。”高晗记住了妈妈的话,于是策划了一场“带着爸妈去旅行”。

  从订车票到订宾馆再到具体的行程安排,都是由高晗来完成的。虽然行程安排具体到了每一个半天,但是真正旅行时还是有些小遗憾。高晗的手机相册里还保存着一张她在公交车上拍的照片,她坐在后面,照片拍的是坐在前面的父母,妈妈把头靠在爸爸的肩膀上。“可能妈妈因为路途奔波而疲惫吧。”她说。

  送父母离开安徽那一幕,高晗想她可能这辈子都忘不掉。“一开始我爸妈让我先回去,他们自己进去等。因为时间还早,我也不想这么快跟他们分开,我们就一起缓慢朝进站口‘挪动’。”还没等走到进站口,她的妈妈突然背过身去,“当时突然空气中一阵沉默”,高晗知道妈妈在掉眼泪。“我也绷不住了,抱住了我妈。我妈一看到我哭,立即‘要强’起来,说了句‘我们进去了’,头也不回,就和爸爸直接走了。”高晗回忆,后来自己一直站在车站外面,看着他们过安检、进站、乘坐电梯,直到父母的身影消失在视线里,她才离开。

  杨伊人很少会在父母面前哭。“很想哭的时候会想些好笑的事情憋回去”,她觉得在父母面前哭很“丢脸”,“我不想在爸妈面前露出我脆弱的一面,如果发生了不开心的事情,我宁愿自己一个人‘消化’。”杨伊人说。

  在外地上大学时,杨伊人总是“报喜不报忧”,让父母觉得她一切都好。“父母是我的后盾,但我已经长大了,应该自己承担更多责任。”她说。

  “我很怕自己努力的速度赶不上父母老去的速度。”高晗希望自己能够更加成熟,成为父母可以依赖的人。(安徽大学 王文瑄 首都师范大学 任德仪 暨南大学 叶正芃)


(责任编辑:李欣欣)

上一篇 下一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