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网帐号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新闻热线 01063878399

  • 微信

  • 新浪

  • 移动端

>时代人物>正文

沈良:30年磨砺,工匠人生是苦尽甘来的修行

2017-05-31 13:48 来源: 新华社

  新华社上海5月30日电   原标题:“大国工匠”沈良:工匠人生是苦尽甘来的修行
  新华社记者王琳琳
  从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到“嫦娥三号”,从“神光”系列高功率激光实验装置到“天宫二号”空间冷原子钟——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的沈良都是其中的功臣之一。历经30年,他从一名技校学徒,成长为承担国家重点工程的“大国工匠”。
  勤动手
  空间冷原子钟是“天宫二号”上重要设备。发射前夕,冷原子钟遇到一段“小插曲”。
  中科院量子光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刘亮回忆,发射前的巡检发现,电控箱表面因做完冷热处理起了几个小气泡,虽然不影响冷原子钟正常运行,但为确保万无一失,刘亮还是决定把小气泡处理掉。
  这是冷原子钟正样,一旦处理失误,没有时间重来,整个发射任务都可能推后。发射试验场没有实验室里可以借助的三坐标测量仪,现场工程师都不知所措。
  “你们都别碰,我叫沈良来!”刘亮一声大喊让在场的人至今记忆犹新。
  沈良带着临时赶制的简易测量仪从上海奔赴发射基地。处理小气泡并不涉及复杂技艺,在实验室,许多工程师都能解决。可在发射基地,面对正样,大家都犹豫了。刘亮说,沈良经验最丰富,操作最稳。
  这得益于30年磨砺。沈良说:“研究能力和动手能力是知识分子的一双翅膀,缺一不可。”许多工程类知识分子现在过于重视研究能力,忽略动手能力。
  能吃苦
  在实验车间里,沈良娴熟操作普通机床和数控机床,还有复杂的精密光学镜头、光刻机照明设备。“沈良是少有的机械设计、加工、装配样样精通的专家。”上海光机所信息光学与光电技术实验室研究员黄惠杰说。
  沈良说:“干我们这行很苦,必须有耐心和定力。”
  能吃苦,意味着挥洒汗水的艰辛。光学自准像调试无法借助仪器,只能靠眼力和直觉,精度误差不能超过5微米,大部分人要调好几天,而沈良只要几分钟。“我只是做得多而已,年轻那会儿,我也是调了一天仍无进展。”
  能吃苦,意味着屡次失败后的坚持。沈良调试某卫星载荷的镜头近2个月,当大家都建议放弃时,沈良坚持测试并总结经验,终于发现问题。“失败是常有的,有时只要再坚持一下,可能就成功了。”
  真热爱
  技校毕业后,沈良一直在上海光机所从事自己热爱的机械设计和加工装配。现在最让他忧虑的是工匠梯队的断档和人才流失。
  许多工程师因为起步阶段收入不高,见效较慢,纷纷跳槽。“后天早上的‘阳光’很美,可大部分人没能熬过明天的‘黑夜’,我很痛心。”
  沈良说:“因为热爱,人可以听从内心的召唤。”
  中午、夜晚、节假日没人打扰,他可以沉下心来干活——设计热处理方案,研究材料结构,钻研调试方法,思考技术方案。

  沈良希望未来能承担更多国家工程。“新的攻关项目意味着新的难题和挑战,激发自己设计更好的技术方案,找到创新的解决方法。工匠人生是苦尽甘来的修行。”



(责任编辑:周金玉 )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