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刘亚楼上将: 一个共产党员,总不能拿着干劲不足、没做好工作的介绍信去见马克思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将军史册上,刘亚楼是屈指可数的啃过苏联“洋面包”的高级指挥员之一,是极富现代军事素养的名将。长征路上,许多硬仗、恶仗几乎都有他的精彩之笔,曾被毛泽东赞赏“将才难得”;平津战役中,号称“固若金汤”的天津在他的指挥下,仅29小时即被攻克;新中国成立后,他为创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加强人民军队革命化、战斗化建设和国防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刘亚楼,原名刘兴昌、刘振东,曾用名撒莎,化名王松。1910年4月8日生于福建省武平县湘店乡湘洋村一个农民家庭。9岁时读私塾, 10岁上崇德小学。1924年入湘店高等小学, 1926年考入长汀省立第七中学。不久辍学回乡,任教于崇德小学,在校长刘克模的引导下,接受进步思想,开始从事革命活动。曾联络48名热血青年成立“铁血团“ ,并被推举为农民组织“大青年会”领导人。1929年8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9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在闽西游击队任班长、排长。因其胆大心细、完成任务出色,得”精灵兵”美称。12月入红四军随营学校学习。
中央苏区反“围剿”作战期间,刘亚楼屡建奇功。1930年12月,第一次反“围剿”作战期间,他出色地贯彻“诱敌深入”的计策,率三十五团一路上故意丢弃一些包袱、马灯,造成溃败假象,将张辉瓒部诱至龙冈九菜岭下,然后率部返杀“回马枪”围歼张部,为毛泽东书写“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的传奇立下了汗马功劳。
战后,经毛泽东特批,张辉瓒的手表作为战利品奖给了刘亚楼。第三次反“围剿”中,他率部勇猛冲锋,在石城一战身负重伤,被装殓入棺,幸而张赤男发现他一息尚存,经抢救脱险。
第四次反“围剿”猛攻南丰失利时,刘亚楼向朱德、周恩来建议撤围南丰,之后率十一师参加黄陂伏击战,全歼敌五十二师,活捉国民党师长李明,斩获甚丰。
长征路上,刘亚楼任红一军团红二师政委,红二师作为中央红军开路先锋,一路斩关夺隘,突破四道封锁线,强渡乌江,率先翻越夹金山,为全军踏开雪路……毛泽东在哈达铺赞扬他说:“你刘亚楼一路敢打敢冲,战功卓著嘛!”
1949年7月27日,刘亚楼接通了周总理打来的电话:“中央决定你和翟云英、王弼、吕黎平四个人8月初赴苏联,去完成争取苏联援助的任务。”周总理还说:“你和王弼、吕黎平三人7月31日下午到中南海,毛主席、朱总司令要接见你们并作指示。”刘亚楼从中南海回来后,非常高兴。翟云英问他:“毛主席有什么新指示?”刘亚楼说:“毛主席见到我们三人后风趣地说,你是在苏联学地面指挥的,王弼是30年代在苏联学过航空机械的工程师,吕黎平是抗战初期送到新疆学习飞行的红军干部。你们三人既有地面的指挥员,又有空中的飞机驾驶员,还有能设计、修理飞机的工程师,真是难得的三位一体呀,你们就是空军主要成员的缩影喽!” 朱总司令也风趣地说到:“希望你们为建设空军培养第一批种子,要像老母鸡那样,一窝一窝地抱下去,我们的空军也会同陆军一样,从小到大,由弱到强。”
8月12日, 刘亚楼来到莫斯科城里的中共中央代表团住处,向刘少奇、王稼祥汇报了毛主席关于建立空军的指示和拟订的初步方案,刘少奇表示同意。次日,他随刘少奇、王稼祥拜会了华西列夫斯基元帅并参加了双方的第一轮会谈。华西列夫斯基说:“我已经得到斯大林元帅的指示,要援助中国建立空军。请中国同志先说说建军的方案。”刘少奇说:“我们党中央已经决定刘亚楼同志出任空军司令员,现在由他代表我们谈谈组建中国空军的意见。”
刘亚楼详细地讲了中央关于组建空军的设想与方案,苏联空军司令员韦尔希宁又询问了其中的一些细节。之后,华西列夫斯基说:“听了中国同志谈的方案,我们有了初步的依据。我原则上同意这一方案。为了把援助计划搞得具体细致,我建议刘亚楼同志和韦尔希宁空军元帅再进行详细地会谈,草签协议后,报请斯大林同志批准。尊敬的刘少奇同志,您对会谈安排有何意见?”
刘少奇回答说:“我同意,元帅同志,我近日将要回国,今后的会谈就由刘亚楼同志全权代表了。”
此后,刘亚楼等与韦尔希宁又深入地会谈了三次,并草签了苏联向我出售飞机434架、派遣专家和顾问878名、帮助开办6所航校等内容的协议书。
1964年8月8日,刘亚楼随李先念副总理赴罗马尼亚访问。出访期间,刘亚楼突患腹泻、腹胀,但他仍坚持工作。回国后,妻子翟云英见到刘亚楼不禁大吃一惊,他的面容蜡黄、枯瘦,几乎认不出来了。便催他去医院检查,可他说:“我得先向毛主席、党中央汇报情况。”这一忙就过去了一周,妻子既心疼又抱怨地说:“你要命不要命?”他却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等到忙完了这些事,就去医院看看。”
他依然带病和空军其他领导一起研究打美蒋无人驾驶飞机的方案,又抱病率工作组赴广东前线指导战术。这时,空军首次击落了美蒋无人驾驶高空侦察机,这个战果使刘亚楼极为兴奋,也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他完全忘记了自己的病痛,抓紧总结经验,向中央军委和毛主席写了一份书面报告。9月21日,在家人的再三催促下,刘亚楼终于动身去协和医院检查,医生惊得目瞪口呆:他的肝,大出平常人四指多,硬得像石头!空军党委知道刘亚楼的病情后,经研究并报军委批准,刘亚楼暂时停止工作,集中精力休养治病。几天后,毛主席在刘亚楼报送的报告上批示:“刘亚楼同志,此件已阅,很好。闻你患病,十分挂念。一定要好好休养,听医生的话,不可疏忽。”并派来身边最好的医生为刘亚楼治病。刘亚楼却对自己的病情泰然处之。
为了让他摆脱眼前的工作,彻底休息,周总理指示他到上海去治疗。离京前夕,刘亚楼在空军机关大院里转了一圈又一圈。他一会儿走进办公室,看看还有什么要处理的急事;一会儿来到指挥所,再看看每天和他一起工作的同志们。最后他走到机关门诊部、小学校、幼儿园,这几处也是他时常关心的地方。他嘱咐身边的工作人员说,门诊部的扩建要抓紧,要保证施工的质量。小学校的教育,不但是为机关干部解决后顾之忧,更重要的是关系到革命下一代的成长,是百年大计,一定要搞好。在这离别前的晚上,刘亚楼在院里转到很晚很晚,看了许多,依依不舍,牵肠挂肚。但他在离开北京之前,却没有和自己的孩子告别。他是怕孩子们担心,怕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怕他们心里难过,他像平时出差、下部队、开会一样,不露声色地悄悄走了。
刘亚楼到上海后,虽然病情日益加重,但他一天也没有停止过工作。在与病魔斗争的同时,他心里仍惦记着空军建设的大事。他审阅签发机关送来的各种文件,找各方面的领导谈话,了解情况,布置任务。不论身体多么难受,他每天还是坚持听情况汇报。他感到自己的日子不多了,更加珍惜宝贵的时间。妻子劝他安心治疗,少为工作操些心,他却说:“ 一个共产党员,总不能拿着干劲不足、没做好工作的介绍信去见马克思。”
病魔在一天天地吞噬着刘亚楼的生命,可他在病情日重乃至弥留之际,头脑里挂念的一直是空军的工作。一次,他长时间昏迷过去,经抢救恢复神志后,见姚克佑正在床前,他断断续续地嘱咐说:“条令……要编……出来,我的话……说……对了,往……八宝山……送……一本……”
姚克佑只是连连点头,喉咙里仿佛被什么堵住了似的,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眼泪止不住往下流。后来,条令教材全部编成印出时,姚克佑悄悄到郊外山坡上烧了一本,以了却刘亚楼的心愿。
1965年5月7日,刘亚楼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享年55岁。
(责任编辑:李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