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因部分旅客“买短乘长”,导致两趟列车超员,正常购票乘客无法上车,引发网络热议。中国铁路总公司近日表示,如果旅客没有按规定补票强行越站乘车,到站后铁路部门将加收已乘区间应补票价50%的票款。
“买短乘长”现象非自今始,但此时受到广泛关注,主要是因为小长假期间人们出行需求集中爆发,铁路运力紧张骤然加剧,使得这一行为影响列车运营秩序和安全、损害正常持票乘客出行权益的负面效应凸显。
目前针对“买短乘长”的是与非、铁路部门应对的功与过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笔者认为,关注“买短乘长”,着眼解决问题,须究本析源,正视并回答好以下“三问”。
第一问:“买短乘长”是道德困境还是供需矛盾?
从量上分析,通过“买短乘长”而恶意逃票者应该不占主流,大部分还是因为到达目的地的票源紧张所致。对此,仅仅从缺乏诚信意识、规则意识而对“买短乘长”者进行道德指责,甚至主张铁路部门应对其一概拒绝,如此虽来得容易,但是无视这一部分人的出行需求,设身处地思考,并不人性化。
第二问:“加收票款”是否于事有补?
从经济学角度来说,通过增加一种经济行为的成本从而抑制这种经济行为的产生,是可行的,也是符合市场理性的。但是就“买短乘长”来说,仅仅冀望以“加收票款”来减少“买短乘长”现象,笔者认为很可能会效果不彰。这是因为对于大多数出行需求强烈的乘客来说,所加收的50%票款并不能使其“知贵而退”,反而使其有了更明确的预期和行为正当感。而且,铁路部门对“买短乘长”者除要求补票外另外再加收票款,虽合理合法,无可厚非,但是对因超员而不能上车的正常持票者却除全额退票外再无任何补偿,是规避了自身应承担的违约责任,显然有失公平。
第三问:解决“买短乘长”有无治本之策?
笔者认为,如果不触及根本,宣传教育或抬高成本恐怕都只能是扬汤止沸。解决这一问题,还需从“供给侧”发力:一是铁路部门应在热门时段针对热门线路及时增加临时车次,加强资源调配,加大运力投入,最大程度缓解供需矛盾。二是加强对运输能力的监测研判,在运力严重紧张时,不应再接受上车越站补票,让乘客严格按购票票面载明的到站下车,以最大化减少“买短乘长”对正常持票者的“挤出效应”,维护市场正义。
如何加强运营管理,最大程度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考验的是铁路部门的能力和智慧;如何在自利与规则间做出选择,拷问的是大众的公共文明素养;而如何在公共产品分配及社会治理中兼顾人性化与法治化,则是“买短乘长”现象抛给社会的一个考题。(毛同辉)
(责任编辑:李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