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网帐号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新闻热线 01063878399

  • 微信

  • 新浪

  • 移动端

文化中国 >体育娱乐>正文

河南郏县举行黄道窑瓷器精品展

2019-04-28 16:33 来源:《祖国》

    《祖国》记者侯伟胜 通讯员宁建鹏  偌大的展厅里,一件件曾经沉寂了数百、近千年的精美古瓷器跨越厚重的历史长河,在射灯的照射下重新焕发出斑斓色彩。这些古瓷器不仅展现了华夏先祖们的勤奋辛劳,还体现出我们祖先在瓷器烧制方面取得的高超的艺术成就,让人喜爱,让人赞叹,更让人由衷的感动。4月26日,“窑火斑斓—郏县黄道窑瓷器精品展”在河南省郏县博物馆举行,吸引了上千名陶瓷专家、学者和观众驻足。

    史料记载,黄道窑位于郏县县城西北12公里处的黄道村东马蹄河(又名粉浆河)畔,因窑址在黄道村而得名。她始烧于唐,鼎盛于宋,衰落于金元时期,消亡于明代,历时近千年。黄道窑烧制的瓷器类型多样、釉色丰富,工艺杰出。品种有碗、碟、盆、缸、罐等,釉色有白、黑、黄、青、月白、天蓝、紫红等,施釉较厚,造型别致。在白地黑花碗、罐上,书写有"风花雪月"、"春夏秋冬"等草体字样,有的还用花草图案装饰美化器表。

    自明代以后,黄道窑逐渐尘封于世,不为人所知。1962年和1983年,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会长、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冯先铭曾两次来到郏县黄道古窑遗址考察,发现了唐代窑变花釉标本,得出窑址系“唐钧窑”,并认为唐钧开启了陶瓷窑变之先河,推动了中国陶瓷装饰艺术由单色向多色釉的发展,是闻名于世的宋钧的源头。自此,沉默千年的黄道窑陶瓷烧造技艺重新回归人们的视野。

    据了解,本次展览共展出了平顶山市博物馆、郏县博物馆、郏县文物保护管理所和郏县黄道窑陶瓷研究所珍藏的黄道窑瓷器精品135件,其中三级品及以上文物69件。这些藏品跨越了唐、宋、金、元四个时期,器形丰富,是郏县千百年来文明变迁的见证,突出展示了黄道窑陶瓷的独特魅力,彰显了郏县乃至平顶山地区古陶瓷业蓬勃发展的盛况。

    在展出现场,中国古陶瓷学会常务理事和学术委员、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的陶瓷专家、年已80多岁的禚振西老人告诉记者,在国内众多窑口中,黄道窑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据着重要位置,她开启了陶瓷窑变之先河。今天展出的瓷器,都是黄道窑考古中发现的古瓷器中的精品。通过这次展示,让我们似乎穿越到了昔日黄道窑的鼎盛时代,感受到我国千年陶瓷文化的博大精深。

    长期潜心从事黄道窑烧制技艺研究的"郏县黄道窑陶瓷研究所"所长史江伟说,从黄道窑遗存和现在瓷器产品来看,它记录了钧瓷业自创始到现在的一个完整过程,是陶瓷艺术的的一部发展史,浸染着历代陶瓷工匠们潜心创作的智慧和心血,承载着中华民族文明的辉煌历史和伟大成就。近年来,郏县黄道窑陶瓷研究所经过千百次实验,成功复制出传统的黄道窑陶瓷烧制技艺的釉料配方,成功生产出华北釉滴、兔毫、黄釉、白底黑花、白釉闪青、茶叶末釉、钧瓷釉等一系列釉料精品,被陶瓷爱好者所青睐和喜爱。

    郏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邱永刚告诉记者,近年来,为传承发展郏县黄道窑烧制技艺,保护好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郏县成立了"郏县唐钧文化研究会"和"郏县黄道窑陶瓷研究所",组建了"郏县唐钧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扶持唐钧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为唐钧产业的恢复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使唐钧这一失传千年的民族传统艺术重新焕发了青春。郏县因此被授予"中国唐钧基地",成为目前全国唯一一个荣获此项荣誉的区域。


(责任编辑:李欣欣)

上一篇 下一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