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日辉映神山之巅,霞光照耀迷彩身影,夕阳染红圣湖之涛,雪山见证官兵风采。
近年来,新疆军区某红军团穿沙漠、翻达坂、过雪山,在海拔4000米甚至5000多米的高原,圆满完成了一次次演习、使命课题训练、驻训任务。官兵克服高寒缺氧,碾冰踏雪、风餐露宿,一路征程、一路凯歌。
红军传人用滚烫的热血和必胜的信念,谱写出一曲曲壮美乐章。你可知道,这一切的背后又有多少青春故事!
请关注今日出版的《解放军报》的详细报道——
西北望·战高原
张孟阳
跨 界
“饭都做不好,整天还想着打导弹……”吃着略带夹生的米饭,伴着山里刮来的寒风,野外训练的官兵“吐槽”着炊事员张孟阳。
中士张孟阳想当导弹射手的那点“小九九”,大家早就看在眼里,可他还是名中士,在众多老班长眼里就跟“新兵”一样。
连队人人都知道,发射导弹连队当然得选资历老、技能精的老兵上阵。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去年初,连队配发了某新型导弹,两名老射手率先射击,没想到连续出现“掉弹”的情况。这反倒让张孟阳心中底气更足了些,“报告,我请求发射导弹!”正在不远处观摩的炊事员张孟阳不顾大家劝阻,一眨眼的工夫跑到连长面前大声喊道。
“我能行的,平时我没事就背记理论,跟着导弹班班长练操作……”张孟阳嘴里不断地念叨着。
“给他一次机会吧,让他试试。”就在这时,团长走上前说了这么一句话,让事情出现了转机,张孟阳的射手梦也就在这短短的几秒钟有了希望。
“东南方向山脚发现敌装甲目标……”然而,导弹发射大约过了5秒,就开始偏离目标。张孟阳并没有慌:传输调整指令、转动方向机……一系列动作有条不紊,导弹逐渐朝着目标平稳飞行。18秒!正中靶心,命中了!
“操纵导弹就像做拉面一样,掌握好‘力道’自然能拉出劲道的面条……”射击结束,暗地里擦了一把冷汗的张孟阳风趣地对大家说。
张孟阳这一次不仅梦想成真,还回到了战斗班排,担任起了连队射手的小教员,这样的逆袭让有的老班长有些不服气。
有没有真本事,战场会告诉我们答案,所有对张孟阳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这可不,部队开赴海拔4980米的喀喇昆仑山腹地开展演习,担任小教员的张孟阳压力不小。
“导弹说明书上写着发射环境应该等于或低于海拔4500米,不行就别勉强。”排长李建斌担心张孟阳脑门一热,耽误了演习的大事。
“战场上面对敌人时,我们是冲上去还是临阵退缩?”张孟阳平时嬉皮笑脸,没想现在却和排长较起了真。
张孟阳兵龄短、个不高,拼劲却不小。在高原上,每天训练结束,他就开始一遍遍地分析当天导弹飞行数据记录仪的数据。为了不打扰战友休息,深夜,张孟阳打着手电筒在被窝里学习,同时他还结合海拔、风向、风力、温度、气压等对导弹飞行带来的影响进行数据修正。
功夫够深,铁杵成针。张孟阳在演习前几天把自己的研究心得手把手教给了其他射手。那次演习,连队先后发射了十多枚导弹,发发命中目标。年底,张孟阳因此荣立二等功。
现在提起这个“伙头兵”射手,全连官兵都打心眼儿里佩服。
心声
爱拼才会赢
■张孟阳
梦在心中,路在脚下。只有敢于将心中的梦想付诸于实际行动,用一颗坚定而勇敢的心克服困难,才能早日抵达胜利的彼岸。
康佳伟
脚下有力量
“第一名,2分40秒!”在海拔4300米的藏北高原,新疆军区某红军团中士康佳伟再次打破了他自己所创造的1000米跑纪录。这里空气中含氧量只有平原的40%左右。
来自“冰雪之城”哈尔滨的康佳伟刚入伍时,跑步对他来说就像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障碍,每次连队或排里开展田径项目竞赛时,他一准落在后面。但这些并没有击垮他的那股不服输、肯吃苦的劲头。
他听战友说通过拉轮胎训练可以锻炼爆发力。于是,他拖起训练用的轮胎,一练就是几小时。随着坚持不懈的努力,他每公里的训练成绩从起初的6分多钟提高到了3分多,在连队已经名列前茅。
时隔不久,部队赴海拔4300米的藏北高原驻训。康佳伟发现,因为空气中含氧量低,致使自己在跑步中身体出现了诸多不适。宝剑锋从磨砺出,面对高原缺氧、严寒、狂风,康佳伟发起了第二次冲击。
背上沙背心、绑上沙绑腿,康佳伟开始在高原群山之中奔跑。为适应高原环境,康佳伟对自己严格的要求令人叹服:每天坚持进行水中憋气训练、戴防毒面具跑,并且不断增加自身负重。终于,康佳伟凭着这股不服输的韧劲,渐渐适应了高原环境,跑步也越来越轻松。
不久后,团里在高原开展1000米跑竞赛,康佳伟听到这个消息后,第一个报了名。
竞赛开始了,百余名选手随着一声枪响离弦而出,选手们都忍受着缺氧给身体带来的痛苦奋力奔向目标。2分40秒!康佳伟第一个冲过终点。
这次竞赛之后,康佳伟不仅登上了团军事训练龙虎榜,还得了一个“高原飞人”称号,成为许多官兵学习的榜样。
心声
有梦敢于追
■康佳伟
风雨之后见彩虹。只要心中有梦想,脚下有力量,敢于追梦,接受挑战,在一次次挑战中不断地跨越,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楚信晓
火炮之眼
“全班注意,准备射击!”海拔5300米,气温零下30摄氏度,战士们的手不一会儿就冻得僵硬。在这样的环境下,能否精准命中目标,让有着丰富射击经验的楚信晓心里也没了底。
此前,上士楚信晓打出去的炮弹就像长了眼睛一样,发发精准命中目标,是官兵认可的“火炮之眼”。但在高原演习的那次实弹射击似乎有点不同于往常。海拔高达5300米,气温低至零下30摄氏度,而且狂风肆虐,在这种条件下,火炮射击效果有时就像官兵说的一样:听天由命。
面对这种情况,让谁来当这个射手还真难住了连队。连队有的官兵说不能打,容易出事故,有的官兵说大半概率命中不了目标。
“报告,我能担任射手!”随着响亮的报告声,楚信晓自荐站了出来。“这里不是平原,要慎重”“平原打得好,高原可说不定”,有人窃窃私语。这些话一下激起了楚信晓的轴劲,“真正的战场上,敌人不会给你选择的余地!”他的一番话掷地有声,让现场瞬间沉默下来。
“全班注意,目标距离2100米,一发装填……”在阵地上,楚信晓通过认真计算风速、气压、温度、膛温等数据,结合丰富的射击经验进行判断射击:炮弹命中,弹着点偏右。
连队多数人觉得,在这种极端条件下,能够命中已经很不可思议了,但楚信晓似乎并不满意,这次没有命中靶心在他看来是留下了遗憾。
“军人生来为打赢!”不久,该团配备了某型速射迫击炮,楚信晓经过厂家培训后,刻苦练习新装备射击。次年,部队再次来到藏北高原驻训,新装备也即将迎来第一次高原实弹射击,楚信晓内心既兴奋又忐忑,但他在心里默默定下决心:一定要打出自己的最好水平。
一手高低机,一手方向机,单人操炮训练从装填弹夹、捕捉目标到射击完毕一遍一遍地反复训练。晚上,战友已经入睡,楚信晓又拿出学习笔记加上新装备理论教材在研究摸索……
“纵风,方向向左✕✕✕,表尺减✕✕,一发装填,放!”调整状态,下达命令,一气呵成。使用弹数5发,5发全中!
射击结束,大伙都纷纷向他竖起大拇指:楚班长是名副其实的“火炮之眼”!
心声
相信自己
■楚信晓
一个人应养成相信自己的习惯,即使在最危急的时候,也要相信自己的勇敢与毅力。只有在平时不断磨砺这种自信,敢啃硬骨头,才能实现一次次突破,练强实战本领。
李小建
高原车医
长途机动3天,李小建排除各类故障10余次,运输车在高原上驰骋自如。
李小建是新疆军区某红军团一名四级军士长,因维修技术过硬,官兵称赞他是“汽车神医”。
去年8月,该团在阿里高原驻训期间,海拔5000多米的界山达坂飘起了雪花,一场长途机动演练拉开帷幕。
车队在蜿蜒崎岖的达坂山路上前行,李小建在车里紧握着手里的电台。就在这时,沉默许久的电台里传来了第二梯队一辆运输车过热报警的讯息,请求修理工迅速抢修。修理方舱车快速行驶在抢修途中,李小建一边预判情况一边准备工具和器材。
车刚停,李小建一个箭步下车。打开引擎盖、示意驾驶员发动车辆,李小建伏在车体上听车辆发动的声音,经过认真观察,迅速判断出了故障的原因,“车辆因为引擎旁边的降温扇损坏,导致引擎过热,自动启动了报警系统。”风雪中,李小建拆下散热器,更换降温扇,动作一气呵成,15分钟不到,故障排除,车辆归队。此时,只见李小建两手冻得通红,脸上的笑容在风雪中显得格外灿烂。
记得刚上高原时,不适应高原环境的他在机动途中抢修一辆故障车,不仅故障车没修好,自己还因为高原反应被送上了救护车。从那天起,他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尽快适应高原,确保高标准完成各项保障任务。此后,李小建通过积极参与各种适应性训练,促使身体主动适应高原环境。其间,通过不断的探索,他还研究出一套“望、闻、问、切”的汽车维修秘诀,保障着部队长途机动。
技术过硬,还得怀揣高度的责任心。有一次,部队行军至宿营点,李小建在检修车辆时发现一辆猛士车传动轴损坏导致油盒漏油,在准确判断故障问题后,他马上进行抢修。当时因器材短缺,他立足现有条件,冒着严寒缺氧的环境在车底下焊制油盒至深夜两点多。回到帐篷里,李小建的手已经冻得没了知觉。
在抢修车辆中,只要有时间,李小建都会边抢修边讲解,毫无保留地给年轻的修理员及驾驶员传授维修心得,以修代训,确保机动千里,车不掉队,圆满完成各项任务。
心声
精益求精 更进一步
■李小建
不断寻求挑战,激励自己,不要留在舒适区。舒适区只是避风港,不是安乐窝。用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时刻准备迎接下次挑战。(本期撰稿:苏建国 马振超 李定福 孙 猛 图片摄影:董云杰 陈 茜)
(责任编辑:李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