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建国会成立旧址陈列馆。记者 卢越 摄
綦江渝南中学旧址。记者 万难 摄
鲜英旧居。记者 匡丽娜 摄
渝中区人民公园九三学社成立旧址纪念碑现场。记者 卢越 摄
核心提示
抗战时期,重庆不仅是中国的战时首都,也是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要政治舞台。在中共中央南方局的支持与推动下,在渝各民主党派积极投身民族抗战事业,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谱写了统一战线历史上辉煌的篇章。
在中国现有的八大民主党派中,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九三学社以及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前身之一的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都在重庆发祥,重庆也因此成为中国民主党派的摇篮。
渝南中学 掩护地下党和进步人士
“秋季里,稻上场,谷像黄金粒粒香……”9月15日早上8点,綦江区永新镇伏牛村升平学校传来朗朗书声。
“学校的前身是渝南中学,抗战时期成为南方局在綦江的工作据点,掩护和保护了一大批中共地下党和爱国民主人士。”回顾校史,校长徐荣开一脸自豪。
1941年,原国民政府渝南警备区司令张轸在重庆私立文成中学的基础上,发起成立了私立渝南中学,校长由曾任孙中山先生新闻发言人、民革中央副主席、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常务干事会成员李世璋担任。
民革重庆市委宣传处处长雷国春介绍,当时有三部分人被转移到渝南中学:一是南方局直接转移的王华冰、张志先、李可风等人;二是中共南方局青年组从中央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乡村建设学院等转移的廖永祥、刘世明、李中杰等;三是广东东江游击纵队撤回到内地的曾庆明、罗伟矩等。此外,著名经济学家施复亮、钟复光夫妇,作家黄碧野夫妇,高天夫妇,以及李恩浩、冯菊坡、谭君牧等一批知名人士也曾到该校任教。
当时,中共中央南方局本着“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方针,规定党组织只对学生进行革命教育,不发展党员,组织学生阅读进步书籍,开展抗日救国宣传,把渝南中学办成民主运动的摇篮。
上世纪80年代,渝南中学被撤除。之后,原址上新建了有4层教学楼的升平学校。目前,这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有学生116人。
“渝南中学旧貌难寻,但当年校长李世璋居住的房子还在。”民革綦江区委工作人员介绍。
记者沿着升平学校旁边的一条小路前行,经过一栋废弃的砖瓦厂房,爬上一段长满青苔的石梯,一座伫立在小山坡的土墙房映入眼帘,这便是李世璋的旧居。
这座“土笆”夹壁房共有7个房间,墙壁的骨架由篾条编制,外面敷上黄泥和草筋夯实,原木为梁,瓦片为顶。因为年久无人居住,当地政府用木棒对房子实施了加固。
靠路边的房间为李世璋当时的住处,其余的留给部分党员教师和民主人士居住。房子中间开有一扇小门,若发现异常情况,屋子里的人可从小门撤离。
“每年我们会组织学生到这里来参观,纪念先贤,凭吊历史。”校长徐荣开说。
重庆特园 毛泽东曾三顾“民主之家”
1945年8月28日下午3时半,毛泽东偕周恩来、王若飞抵达重庆九龙机场,开启了为期43天的“重庆谈判”。
当乔冠华依次介绍各党派迎候代表时,毛泽东在人群中发现了一位银髯飘飘、卓尔不群的老人,不待介绍,毛泽东便迈步过去同他握手,说:“你是张表老(张澜,字表方)?你好!”
“润之先生好!你奔走国事,欢迎你光临重庆!”民盟创始人张澜紧紧握住毛泽东的手。
“事实上,在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虽事务繁忙,却三访特园,拜访张澜,讨论时局,共商大计。”民盟重庆市委宣传处处长洪满斌向记者介绍了这段历史。
第一次是8月30日,毛泽东抵渝的第三天就特意光临特园,同张澜、鲜英长谈。
第二次是9月2日,张澜以中国民主同盟的名义在特园宴请毛泽东、周恩来和王若飞。宴后毛泽东应鲜英之请,挥毫写下“光明在望”四个大字,众人深受鼓舞。
第三次是9月15日,毛泽东去特园为张澜介绍国共谈判情况,张澜向毛泽东提出若干建议,受到毛泽东的采纳。当即商定由张澜给蒋介石、毛泽东写了一封公开信,要求公开国共双方的谈判,以便在全国人民的监管下,促使谈判成功。9月18日,张澜在重庆《新民报》和成都《华西晚报》上发表了《致国共两党领袖的公开信》,将谈判中的问题摊开在国人面前。
见证这段历史的特园究竟什么模样?10月13日,记者顺着渝中区上清寺嘉陵桥西村的石梯上行,穿过一片民居找到了坐落在嘉陵江畔的特园——抗战时期著名爱国民主人士鲜英旧居。
这是一座宽敞幽雅的小庭院,因鲜英字“特生”,所以又叫特园。原有正厅厢房36间,如今仅存书斋小院和偏房,被辟为社区书房和社区市民学校。附近居民称,“里面不定期会开展社区读书和学习活动。”
洪满斌介绍,1941年,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在特园成立,后来改为中国民主同盟。为了纪念特园对革命事业的贡献,董必武提议以“民主之家”的称号赠与特园,后来冯玉祥手书“民主之家”的匾额。
如今,“民主之家”的匾额存放红岩革命纪念馆。特园也修复一新,供市民参观瞻仰。
白象街 周恩来参加“星五聚餐会”
通过“聚餐”的形式,推动爱国民族工商业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引领爱国民族工商业走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这个“聚餐”便是抗战前夕,由民建先贤及其他爱国民族工商业家发起组织的活动——“星五聚餐会”。
10月18日,记者来到位于渝中区白象街历史文化街区的中国民主建国会成立旧址陈列馆,寻找这段历史背后的故事。
“‘星五聚餐会’是1928年至1929年,由新民机器厂经理胡厥文发起,每月最后一个星期五聚餐,讨论相互合作推销国货,振兴民族工业的一个活动。”该陈列馆馆长杨云霞介绍,抗战全面爆发后,“星五聚餐会”大部分成员内迁重庆,“星五聚餐会”开始在重庆牛角沱生生花园、白象街西南实业大厦等地举行。
董必武曾在《大后方的一般概况》一文写道:星五聚餐会由中国(全国)工业协会、西南实业协会、迁川工厂联合会、国货厂商联合会、中国生产促进会等5个工商实业团体组成……在反法西斯战争中苏联伟大的胜利和中共力量的增长,对他们都有影响。
“周恩来也曾参加‘星五聚餐会’。”杨云霞介绍,1945年10月19日,周恩来应邀在西南实业大厦“星五聚餐会”上,作了《当前经济大势》演讲。
周恩来一口气讲了3个小时,从发展工业建设的政治环境、资本问题、发展两题、税收问题、劳资问题等五个方面谈了看法,明确提出了“国家资本、合作资本、私人资本在节制资本的原则下互相配合”的政策,重申了共产党“反对官僚资本、垄断资本、侵略资本”的态度,要求“关税应当保护民族工业”“工人和民族工业均受压迫,应当互让,共求发展”。
“周恩来的演讲,对争取民族工商业参加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也为‘星五聚餐会’中一批爱国民族工商业者和与其有联系的知识分子发起筹组民主建国会,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杨云霞说。
如今,曾经位于渝中区白象街原15号的西南实业大厦已经消失在历史洪流中,在新建的白象街历史文化街区,中国民主建国会成立旧址陈列馆赫然而立,彰显着那一段不能忘却的历史。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该陈列馆开馆以来,已经接待参观人员数万人次。
青年大厦 光大民主与科学的精神
从渝中区人民公园入口下行数米,有一块红色花岗岩纪念碑,碑身正面用金色的大字刻有“九三学社成立旧址纪念碑”几个大字,背面镌刻有《九三学社成立宣言》。这块纪念碑距当年召开九三学社成立大会的重庆青年大厦旧址约40米。
“九三学社成立旧址纪念碑是一座历史的丰碑。它向世人揭示了九三学社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风雨同舟,贡献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光辉历程。”九三学社中央社史研究中心研究员、社重庆市委社会服务处处长郭祥说。
1944年,部分重庆科技教育界、经济界人士和社会贤达本着共同的政治诉求,在一起座谈。以后,随着抗战形势的好转,经济界人士逐渐淡出。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先后约见了中央大学、重庆大学部分教授,以及许德珩、劳君展夫妇。得知他们于9月3日成立了九三座谈会,顾虑“人少、影响小”。毛泽东表示:人数少不要紧,你们都是代表性人物,经常在报纸上发表意见和看法,不是也起很大的宣传作用吗?同时,勉励他们把座谈搞成一个永久性的政治组织。受到毛泽东的启发和鼓励,九三学社于1946年1月6日筹组,5月4日在青年大厦举行成立大会,选举产生了16位理事、8位监事。
“毛泽东和许德珩、劳君展还有一段佳话。”郭祥称,九三学社重要创始人许德珩夫妇与毛泽东是老朋友,大约在1945年9月,毛泽东在重庆见到了阔别20多年的许德珩夫妇。在约见叙谈中,毛泽东谈起9年前他到延安时,曾获得北平的进步文化教育界朋友的关怀与支持,送来了十分珍贵的布鞋、怀表与火腿等物品。许德珩笑着指着劳君展说:“这都是她的功劳哟!”
原来,那是1936年深秋的一天,中共地下工作者徐冰、张晓梅夫妇往访许氏夫妇,周炳琳、魏壁夫妇也在座。徐冰谈及延安物资供应十分困难,领导人连只怀表都没有。劳君展当即决定拿出积蓄300元钱,买了12块怀表、30多双布鞋,包装妥后便交给徐冰夫妇,托人带去了延安。
毛泽东知晓原由后深受感动,随即风趣地对作陪的周恩来说:“现在补张收条吧!”顿时席间一阵欢笑。(匡丽娜)
(责任编辑:黄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