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人工智能技术将推动无人作战平台与有人作战系统有机融合——人机组合唱主角离我们还有多远
今年4月,美国战略和预算评估中心发布了美军未来地面部队平台力量发展的“路线图”。该“路线图”指出,未来地面部队人机组合作战将在机器人、人工智能和增强技术的影响下,成为未来地面部队的主要作战样式。
无人力量何时会完全取代有人力量,目前我们还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人机组合的模式正在深刻影响未来作战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当前的作战力量编成,或将成为未来战争中的主角。
人机组合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军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当前,军用人工智能技术已成为人机组合力量发展的重要推手,推动其在指挥决策、编成部署、装备运用、作战支援、军事训练、后装保障等军事领域全面应用。基于军用人工智能技术的人机组合将有力促进军队战斗力大幅提升,催生新的战争样式,改变战争制胜的内在机理。
在信息感知与处理领域,美、俄等国的军队已装备了具有智能化信息感知与处理能力的数字化单兵系统,为士兵实时准确地掌握复杂战场情况,快速高效地处置战场上出现的各种问题提供了帮助。同时,一系列智能化无人侦察装备的部署应用,大大提高了战场透明度,使信息获取和处理的时间大为缩短。
在无人作战平台建设方面,以智能化无人车、无人机和无人潜航器为主体的智能化无人作战装备逐渐在军事应用中崭露头角。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开发的各种辅助决策系统可构建功能强大的栅格化网络信息体系,增强情报分析、指挥决策的能力,从而大幅提高人机组合的指挥与决策效能。
人机组合通常由有人力量与无人力量构成。其中,有人力量是指挥中枢,无人力量接受有人力量的指挥和控制,根据有人力量的指挥控制执行作战任务。人机组合的三种基本形式可以概括为人-机器人组合、人-AI组合和人员增强,三种形式将极大地提高未来军事力量的可部署性、杀伤性和可持续性。
人-机器人组合是指人与机器人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旨在提高执行特定任务的人与各型机器人编队互动的能力。2017年,美国空军在“海弗-空袭者Ⅱ”演习中,展示了有人机和无人机编队,无人僚机自主执行对地攻击的任务。自主控制的无人僚机能够根据战场环境变化做出价值判断,按照新的行动方案开展行动,并成功实现预期结果。同年,法国达索飞机制造公司成功实现了“神经元”无人机与“阵风”战斗机的数百千米飞行,为无人僚机的研究发展积累了技术经验。
人-AI的组合主要表现为人的武器化和武器的人化,应用于战略分析、作战规划和指挥决策等方面,这需要开展与人-机器人组合相关却又与之不同的专门分析研究。去年,“脸书”宣布进军非侵入性的脑机界面研究领域。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也宣布资助多家研究机构,开展神经工程系统设计项目,开发可植入人脑的脑机接口,实现人机间高速通信。
人员增强旨在利用机械的、可穿戴和可植入的外部力量来增强作战人员现有的作战能力。比如当前开发的注入模块化可拓展的单兵防护装备、增强型战斗头盔、单兵外骨骼和可穿戴数据记录仪等设备,突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达到了增强人员防护能力、提高战场感知能力和提升单兵战斗力的目标。
未来,人机组合将改变传统的作战模式,催生新型作战力量,模糊战争与非战争界限,对未来战争产生深远影响。其发展趋势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是向综合多任务作战能力方向发展。随着未来作战的需要,人机组合正向具备侦察打击、指挥控制、作战支援等综合型、多任务能力方向发展。多任务需求,将使人机组合成为未来作战的关键节点。提高综合多任务作战能力是人机组合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是向分布式组网、跨域集群和协同作战方向发展。人机协同作战技术将成为研究重点,依托人工智能、数据融合与数据管理等相关技术支撑,由无人作战节点、有人作战节点进行分布式组网,实现人机组合的集群作战,形成广域的作战能力,达到协同作战的目的。
三是向体系、智能、模块方向发展。体系化建设不断加强,针对不同的战场环境和作战需求,提高人机组合的体系作战能力,提升体系作战的智能化水平,提高无人力量执行任务时的自主性和交互能力,完成有人力量无法胜任的作战任务。(周小程 高冬明 袁艺)
(责任编辑:李园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