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网帐号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新闻热线 01063878399

  • 微信

  • 新浪

  • 移动端

科教文卫 >名医名院>正文

让患者买得起、用得上优质抗癌药物

2018-07-24 16:55 来源:《祖国》

 近期,有关部分抗癌药品价格过高以及疫苗问题牵动了上至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下至每一个老百姓的心,同时也被舆论聚焦,让更多目光投向这一关乎生命健康的市场。近年来,随着抗癌药新规逐步落地,各有关部门正积极落实抗癌药降税的后续措施,督促推动抗癌药加快降价。中国在促进抗癌药降价方面推出一系列配套政策:医保准入谈判、进口零关税、加快境外新药上市审批、鼓励药品创新和仿制……为了让癌症患者用上好药、用得起好药,更强的配套政策和更大的降费空间正在路上。

让患者买得起、用得上优质抗癌药物

李克强总理在医院视察

抗癌药品费用为何过高?

根据国家卫健委的介绍,目前,中国已上市抗癌药品138种,其中进口66种,进口独家27种,2017年总费用约1300亿元人民币,近几年年均增速超过16%,明显高于世界7%的平均水平。抗癌药品总体上价格贵,患者负担重,群众呼声高。根据国家卫健委药政司提供的数据,据调查统计,2014年中国6种常见癌症(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食管癌、胃癌、肝癌)例均诊疗费用近6万元,分别是当年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1倍和5.7倍,其中药品费用占比45—53%,例均约2.7万元。同时,治疗必需的支持性辅助用药约占药品费用的20%,如放化疗杀死很多白细胞,必须使用升白针升高白细胞,长效升白针每针约2000元。

国家卫健委表示,抗癌药品费用高主要有四点原因:第一,研发成本高。近年来,大型药企加大抗癌药品前期研发投入,重点领域包括靶向、小分子、生物制剂等,但新产品研发成功率只有2%左右,研发平均成本超过7亿美金,上市后企业需通过高定价收回前期投入。这些抗癌药品多为专利、独家品种,缺乏市场竞争,临床刚性需求大,医疗机构议价能力不足,难以有效降低价格。第二,保障能力有限。受经济发展水平限制,城乡居民基本医保筹资标准不到700元,保障水平相对较低;大病保险报销后,部分患者自负费用负担仍然很重;补充保险、商业保险、慈善救助等发挥作用不够;加之公平、共济的原则,难以充分照顾部分癌症患者个性化的用药需求。第三,诊疗能力不平衡。癌症治疗优质资源不足,服务能力差异大,诊断、治疗方式选择以及新技术使用不规范,药物治疗管理等药学服务有待加强,加之癌症患者往往求医心切,重复诊治、多次转院、异地寻医等,加重了经济负担。第四,带瘤生存期不断延长。癌症防治技术进步,新药上市速度加快,疗效提高,可长期控制病情并维持高质量生存,在给患者带来福音的同时,客观上增加了费用。


“国家谈判” 不能税降了价不降

国家卫健委表示,为了让群众用上质量更高、价格较低的药品,按照国务院部署,2016年以来,原国家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分别组织开展了国家药品价格谈判和国家医保目录谈判,39个谈判品种平均降价50%以上,处于全球低价位水平。这其中包括17个抗癌药物,如治疗乳腺癌的曲妥珠单抗(赫赛汀)从1个疗程2.45万元降至7600元,降幅达70%(每个疗程为3周、用1支,中位生存期约20个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硼替佐米(万珂)从1.36万元/支降至6116元/支,降幅55%(每个疗程为4周、用1—2支,中位生存期约30个月)。这些药物已经全部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各地均已在省级药品集中采购平台上公开挂网采购。经初步汇总,药品价格谈判的2个药品(非小细胞肺癌药埃克替尼、吉非替尼),2016年下半年至今年4月18日已为患者减少支出11.7亿元;医保准入谈判的15个药品,2017年10月至今年4月18日已为患者减少支出29.09亿元,受到群众的欢迎。

去年,国家药品目录谈判中,有36个临床价值高、价格昂贵的药品被纳入医保目录,其中一半左右是抗癌药,包括乳腺癌治疗一线用药赫赛汀。36个经谈判进入医疗目录的药品药价平均降幅达到44%,而降幅最大的达到70%。国家医疗保障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居民个人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下降到28.8%,较新一轮医改前下降了12个百分点,令患者经济负担大大减轻。

 层级颇高的“国家谈判”,显示出中国对于抗癌药的重视。所谓“谈判”,是指医保机构与相关医药企业代表进行价格协商,最终确定相关药品的支付标准。此前曾有报道称,在去年的谈判中,现场很安静、很严肃,砍价特别狠,超出企业的预期。而据了解,就今年的谈判,国家医保局已委托相关协会召开部分企业沟通会。参会的10家外资企业和8家内资企业相关代表表示,将积极配合国家医保局做好本次谈判工作,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感,真正让患者用上好药、用得起药。

李克强总理就电影《我不是药神》引发舆论热议作出批示,要求有关部门加快落实抗癌药降价保供等相关措施。“癌症等重病患者关于进口‘救命药’买不起、拖不起、买不到等诉求,突出反映了推进解决药品降价保供问题的紧迫性。”总理在批示中指出,“国务院常务会确定的相关措施要抓紧落实,能加快的要尽可能加快。”

今年4月和6月,李克强两次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进口抗癌药实施零关税并鼓励创新药进口,加快已在境外上市新药审批、落实抗癌药降价措施、强化短缺药供应保障。会议决定,较大幅度降低抗癌药生产、进口环节增值税税负,采取政府集中采购、将进口创新药特别是急需的抗癌药及时纳入医保报销目录等方式,并研究利用跨境电商渠道,多措并举消除流通环节各种不合理加价,对创新化学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强化质量监管。“抗癌药是救命药,不能税降了价不降。”总理说,“必须多措并举打通中间环节,督促推动抗癌药加快降价,让群众有切实获得感。”此次常务会议进一步确定加快已在境外上市新药审批、落实抗癌药降价措施、强化短缺药供应保障。“这件事不仅关乎重点民生问题,也是医药等相关行业 ‘放管服’改革的重要内容,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抓紧落实,要让更多群众早用上、用得起这些好药。”李克强说。

“我们已经对抗癌药实施了零关税,下一步主要是要严防中间环节层层加价。”李克强要求,“新一届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成立后,第一件事就是要切实把抗癌药价格降下来。”当天会议决定,各省(区、市)对医保目录内的抗癌药要开展专项招标采购。对医保目录外的独家抗癌药要抓紧推进医保准入谈判。开展国家药品集中采购试点,实现药价明显降低。加强全国短缺药品供应保障监测预警,建立短缺药品及原料药停产备案制度,加大储备力度,确保患者用药不断供。“‘孤药’、罕见病用药等问题,涉及人群虽然不多但影响面却很大,处理不好很可能会冲击社会道德底线,因此决不能小视,必须确保短缺药品的充足供应。”李克强说。

在今年4月的一次基层考察中,李克强还专程来到一家外资药企,以将药品纳入医保、实施政府采购等方式,希望该药企生产的抗癌药等重大疾病药品价格能够更加优惠公道。李克强明确要求这项工作要进一步“提速”:“对癌症病人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在影片《我不是药神》讲述患病群体用药难题,引发舆论广泛关注讨论后,李克强特别批示有关部门,要“急群众所急”,推动相关措施加快落到实处。从今年5月1日起,中国以暂定税率方式将包括抗癌药在内的所有普通药品、具有抗癌作用的生物碱类药品及有实际进口的中成药进口关税降为零。对进口抗癌药品,减按3%征收进口环节增值税,其中包括了103种已经上市的抗癌药。据介绍,降税后,有关部门积极落实抗癌药降税的后续措施,督促推动抗癌药加快降价,旨在尽快让患者受益。与此同时,药品上市、供应、采购等各环节的梗阻逐一被打通。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焦红表示,从临床审批和上市审批的总时限看,我国新药审批法定时限与发达国家接近。对于临床急需、抗艾滋病、抗肿瘤等境外上市相关药品,将纳入优先审批通道,加快审批,预计这些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将缩短1—2年时间。焦红还表示,对于境外已上市的防治严重危及生命且无有效治疗手段疾病以及罕见病的药品,同时经研究确认不存在人种差异的,申请人无须申报临床试验,可直接以境外试验数据申报上市,提前2年时间进入中国市场。


抗癌药是救命药,经不起虚无的等待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数据,预期寿命85岁时,累计患癌风险高达36%,如此比例意味着几乎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中都会遇到亲朋好友或自己患癌,也使得癌症成为每一个个体无法回避的生命考验。一场涉及广泛国民、事关生命存续的议题,必然需要国家层面的全力保障,这是国家的基础职能,也是国民对国家的根本期待。

时间就是金钱,抗癌药就是救命药,经不起虚无的等待。针对价格下降有可能的“滞后效应”,必须协调各方利益、多措并举打通中间环节。希望有关部门积极作为,抓紧时间落实降税措施,制定时间表,加快推进进口抗癌药降税又降价的进程。

 

一粒药的困境如何破解?

全球每年癌症新发病例超1400万,中国2014年当年新发癌症患者已有380万例。随着癌症发病率逐年升高,患者迫切希望用上新药好药,但一粒昂贵抗癌药却几成“不可承受之痛”。

抗癌药零关税、医保谈判、加快新药审批……为了让百姓顺利用上抗癌药物,国家有关部门打出“天价药”降价组合拳。随着政策红利逐一释放,患者能否如愿用上有效的抗癌药?而要从源头上解决抗癌药“入市”“天价”“断供”等诸多问题,我国的医药改革又该迈出怎样的步伐?记者展开了调查。


降价、进医保:政策“先手棋”含金量十足

一段时间以来,抗癌药短缺、价格昂贵等问题备受关注。癌症患者对抗癌药物可及、药价下降、新药上市的热切期盼一直未减。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国家为一粒药的民生之疾注入“强心针”——5月1日起,我国以暂定税率方式将包括抗癌药在内的所有普通药品、具有抗癌作用的生物碱类药品及有实际进口的中成药进口关税降为零。

帮助“等药救命”的患者突破“一粒药的困境”,既要有“先手棋”,又应有系列政策加固“民生底板”。

国家对“天价药”早有举措——2017年7月,包括15种肿瘤靶向药物在内的一批进口药被纳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并将大幅降价。

各地也已根据自身实际,将一些价格相对昂贵但临床价值突出的药物纳入医保范围。以成都为例,2016年该市已将特罗凯、凯美纳、易瑞沙、赛可瑞、爱必妥等治疗各类癌症、贫血症以及其他罕见症的多种高价治癌药、恶性肿瘤放化疗药物纳入医保。

在此之后,国家对“天价药”持续发力,从4月、6月国务院两次召开常务会议的决定,到有关部门的系列政策,政策红利正在惠及更多百姓:九价HPV疫苗获批上市仅用了8天时间,新一轮抗癌药医保谈判正在开展。

“以前用靶向药赫赛汀都是自费,光药费1个月就3万多元。现在药价降了,而且进医保了,负担大大减轻了。”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病床上的乳腺癌患者周女士说。

记者在多地采访了解到,一些抗癌药物价格下降明显。在湖南,以治疗乳腺癌的药物为例,赫赛汀从去年9月份开始由每支17600元降为7600元,一支氟维司群从11500元降至4800元。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医生李菁说,近年来,政府有关部门通过与药企谈判,已有多种抗癌药进入医保目录。同时凯美纳、阿帕替尼等国产创新药的涌现,让患者看到新的希望。“今年政府又宣布取消抗癌药关税,希望落地以后价格还会有明显下降。”

患者分享政策红利的背后,是一份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的成绩单——近10年来在美国、欧盟、日本上市的415个新药中,已有277个在中国上市和正在进入申报或临床试验阶段。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焦红表示,对于临床急需、抗艾滋病、抗肿瘤等境外上市相关药品,将纳入优先审批通道,加快审批,预计这些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将缩短1-2年时间。


打通“中梗阻” 综合发力求解终端药价“慢半拍”难题

随着5月1日抗癌药物零关税新规落地,患者获得感如何?在此过程中,还有哪些“中梗阻”待破?

记者调查发现,零关税新规的市场反应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比如在辽宁省一所三甲医院肿瘤内科,自5月1日至现在,贝伐珠单抗等临床使用的主要进口抗癌药价格未下降。

药价下降的“反射弧”为什么长?

中国药科大学国家药物政策与医药产业经济研究中心项目研究员颜建周分析,终端药价变化“慢半拍”受到多重因素影响,比如在今年5月1日前,国内市场中已经库存了一定量的进口抗癌药品,这部分药品并没有受到降税政策的影响,价格会与之前保持一致。而且,这部分药品库存销售完毕仍需一定周期。

有关部门已经注意到“反射弧过长”的问题。6月2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督促推动抗癌药加快降价,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国家医疗保障局有关负责人说,对于医保目录内的抗癌药,下一步将开展专项招标采购,在充分考虑降税影响的基础上,通过市场竞争实现价格下降。

专家同时指出,将市场产品都纳入医保并不现实。国家医保局副局长陈金甫曾指出,纳入医保目录有严格的程序,并且由于基金承受能力等限制,不可能把所有市场上的产品都纳入药品目录。

医保目录外的独家抗癌药如何实现降价?有关部门将开展准入谈判,由医保经办机构与企业协商确定合理的价格后纳入目录范围,有效平衡患者临床需求、企业合理利润和基金承受能力。


解决“药少”“药贵”的终极“药方”:提升原研药“创新力”

对于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住院的乳腺癌三期患者刘女士来说,赫赛汀的价格降了很多,但是供应的问题却又成了悬心的“新愁”。“我是从别的医院转院来的,在这里用上了赫赛汀,但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这里也会断供。”

刘女士的担忧并不是个例。在赫赛汀大幅降价的同时,全国范围内的用药需求也在短期内出现激增,导致多地出现供应紧张状况。

面对“药少”“药贵”的群众呼声,解决患者“用药难”的根源在哪里?

“提高我国抗癌药品的研发能力,是降低抗癌药品费用、减轻对进口抗癌药品依赖的根本之策。”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曾益新说。

展开一张原研药制药企业的世界地图,跨国制药企业的总部集中在我们熟悉的欧美国家;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背后,往往伴随着不菲的药价。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最新数据,我国2014年新发的恶性肿瘤大约为380.4万人,死亡229.6万人。

“面对如此庞大的患者人群,仅依赖于进口抗癌药肯定不行,一定要发展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创新药企,才能满足老百姓的用药需求。”国家癌症中心副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石远凯说。

在过去的十几年间,全球抗癌药物研发已经驶入快车道,欧美、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研发的抗癌新药不断上市。据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统计数据,目前我国4000多家制药企业中,90%以上是仿制药生产企业。

“医药产业要发展,靠的是创新的原生动力。”石远凯说。

“十三五”之后,一系列鼓励药品研发创新的政策相继落地,中国创新药研发已迈出坚定步伐,国产抗癌新药的研发热情越来越高。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孙燕和石远凯等参与研发的小分子靶向抗癌药物埃克替尼等国产创新药,让患者心里有了着落,也让政府与外国药企进行同类药品价格谈判时“更有底气”。

如何让进口抗癌药定价告别虚高?有没有可能让癌症变成一种类似于高血压或糖尿病的可控慢性病?

一系列问题,同样摆在美国哈佛大学归国博士后、中科院研究员刘青松面前。

今年6月,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刘青松团队自主研发的化学药品1类创新靶向药物HYML-122,已获得国家药监局的临床试验批准。如果试验顺利,大约5年后这种药可以进入临床。如果该药上市,将会帮助更多患者对抗急性髓系白血病这一恶性疾病,解决其在国内“无药可医”的境地。

刘青松说,他们的努力方向,是把癌症变成一种类似于高血压或糖尿病的可控慢性病,“让患者即使不幸得了癌症,也能有生活质量地带癌生存”。

人类和肿瘤之间的较量会一直持续,中国医药创新仍然任重道远,需要更多创新团队共同战斗。

“我们凭什么去和疾病较量?凭的是对科研事业的热爱与执着,凭的是医者仁心的使命和担当。”石远凯说。

还有专家同时指出,将市场产品都纳入医保并不现实。国家医保局副局长陈金甫曾指出,纳入医保目录有严格的程序,并且由于基金承受能力等限制,不可能把所有市场上的产品都纳入药品目录。

医保目录外的独家抗癌药如何实现降价?有关部门将开展准入谈判,由医保经办机构与企业协商确定合理的价格后纳入目录范围,有效平衡患者临床需求、企业合理利润和基金承受能力。


(责任编辑:黄婷)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