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会员石苏苏
新四军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贡献是有目共睹的,而新四军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归国华侨,在抗战中的贡献却鲜为人知。抗日战争时期,世界各地的华侨将个人命运与民族解放和国家前途紧密联系在一起,以空前的爱国热情同祖国人民一道共赴国难,以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报效祖国。许多华侨青年回到祖国,直接投身抗日战场,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全国抗战爆发后,在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形势下,八省十四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从1937年10月起陆续改编为新四军,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坚持华中抗日斗争的人民军队。当时归国华侨叶挺、李子芳、叶飞、卢胜、曾镜冰等同志,在新四军的组建、南方红军游击队整编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新四军中的华侨兵主要来自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印尼、缅甸等国。其祖籍绝大多数是福建和广东(包括海南岛)等省。
其中有成批回国参加抗战的归侨。据记载,仅从1937年底到1938年夏,由暹罗(泰国)华侨各界抗日救国联合会组织送回国的泰国华侨就有数百人。另据《泰国归侨英魂录》记载,1938年春,数十位泰华抗日义勇队员分三批加入新四军(八路军)行列。他(她)们义无反顾地放弃温暖的家庭和安定的生活,勇敢奔赴祖国的抗日战场。他们一路艰辛,克服困难,到福建龙岩参加了新四军,跟随新四军二支队北上。
成批回国参战的还有两批菲律宾华侨。第一批是1938年1月,由中华民族武裝自卫会菲律宾分会组织的 “菲律宾华侨救国义勇队”28人,于18日回国,到龙岩加入新四军第二支队,更名为“菲律宾华侨随军服务团”,沈尔七任团长,戴旭民任副团长,成为新四军中第一支由爱国华侨青年组成的抗日队伍。第二批,1939年5月,由“菲律宾华侨劳工团体联合会”组织的 “菲律宾华侨劳工联合会回国慰问团”24人,由马尼拉出发一路辗转,抵达皖南,对新四军军民进行慰问活动。慰问结束后,全体成员报名加入新四军。
新四军中的归侨只占全军指战员的一小部分,大约有数百人,但他们在军事指挥、政工组织青年工作、文化宣传、统战和敌工、交通通信、医疗财经等方面,都担负着重要任务。
泰国归侨郑克任苏中二团副政委兼政治处主任期间,吸取群众意见,建立功劳簿,人手一册。这项工作被全军推广为“立功运动”;
缅甸归侨马仲凡、马来亚归侨作家马宁等作家创办《抗敌报》,马宁亲率记者到前线,编辑并油印《挺进报》火线版,1946年7月在中原突围中不幸被俘,被敌人活埋;
著名音乐家、法国归侨任光,1938年4月,他在南洋各国从事抗日宣传,1940年春回重庆,参加郭沫若领导的三厅。7月,叶挺去重庆,邀请任光到新四军任军部秘书,并负责战地音乐工作。1941年1月13日,任光在皖南事变中牺牲。他的著名作品《渔光曲》、《月光光》、《打回老家去》、《抗敌歌》等广为流传;
在抗日统一战线工作中,泰国、新加坡归侨黄逸峰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奉命参加国民党,任少将职。1939年夏,他调任鲁苏战地党政分会中将委员,在苏中各县与各地负责人及地方绅士联系,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动员团结抗日,争取可能团结的部队与新四军合作,配合新四军东进。1940年他参加了新四军,在陈毅领导下开展工作。仍以国民党员身份做了大量团结抗日的工作,对黄桥决战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坚持在敌人心脏里的无名英雄、新加坡归侨郭永绵在伪军内部长期潜伏做内线工作,公开身份是伪“和平反共救国军”69旅旅部文书;
军部调研室代科长、泰国归侨林影,1938年3月回国参加新四军,1941年1月皖南事变爆发,他随叶挺执行特殊任务,一直战斗到最后时刻才分散突围;
泰国归侨赖石昂(曾用名石昂),1943年从军部领导岗位调至军部调研室工作,因侦破国民党顽固派军事电台工作卓有成效,被任命为科长,并因工作成绩突出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台东县交通站站长、新加坡归侨林醒民在苏中根据地从事抗日交通工作,1940年苏中根据地创立时,他建立交通联络网站,先后担任交通中心组长、副站长、站长。苏中区党委领导人陈丕显,对苏中地区交通工作给予高度的评价:“不难想像,敌人四出‘扫荡’,我地方武装分散作战,却又缺少现代化通讯设备,如果没有这样一个四通八达的秘密通信网络,怎能及时传送情报,相互协同配合!”
马来西亚归侨林天国,1931年参加马来亚共产党,1941年被驱逐出境,地下党护送他到黄桥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曾在江苏省东台县税务局任分局主任、局长等职。不久参加了江淮印钞厂的转移工作。1942年4、5月间,印钞厂转移到新四军军部驻地附近,林天国负责开工生产的具体工作,使“江淮抗币”在这里诞生;
泰国归侨陈子谷得到回泰继承遗产的信息,经请示新四军领导批准,以叶挺秘书名义,回泰国在华侨华人中进行抗日募捐,同时继承遗产。之后他不仅带回 6万元捐款,还将他自己继承的20万元遗产全部献出,供新四军制作棉服。叶挺曾在《抗敌报》上表扬陈子谷说“他是一位富贵于我如浮云的爱国赤子”。
……
新四军中的华侨兵在严酷的抗日战争中浴血奋战,有不少同志壮烈牺牲。
泰国归侨陈惠和陈宜,在皖南事变中,为了护送刚做完手术的军部组织部李子芳部长一起突围,陈宜在突围中牺牲,李子芳部长和陈惠不幸被俘,后被残酷杀害。
泰国归侨王崇新,1939年初,在霍家庄战斗中,冲到阵地最前沿,用日语喊话,被日军火力击中,壮烈殉国。
泰国归侨黄秋发,1939年回国,1941年入党,1944年由重庆党组织介绍其到中原军区新四军五师,在师部做宣传工作,1946年6月在突围中与敌人拼搏,被敌残酷地斩成几段,壮烈牺牲。
泰国归侨韩秸丰,1941年1月在长沙新四军政治局工作,其所在部队前有日伪军进攻,后有国民党堵截,经过血战,壮烈牺牲在敌人的夹击中。
菲律宾归侨在新四军中担任军政职务的同志中,有一批在皖南事变中不幸被俘,其中文工团连长张百钧、排长庄永民、杨民生、郑聘昌、傅有志等在上饶集中营被杀害;连副指导员蒋仁坚在赤石暴动中被屠杀,壮烈牺牲。
菲律宾两批回国都曾担任领队的沈尔七同志也于1942年牺牲在战场。
……
在我们收集的近300名华侨兵资料中,有55位英烈人物,有些在战场上阵亡、有些在集中营中惨遭杀害或被折磨致死、还有部分因公牺牲或因积劳病逝的。他们每个人生前都有着许多可歌可泣的战斗业绩,他们在新四军的抗战史上,留下了自己辉煌的足迹。
新四军中有不少来自菲律宾的归国华侨,首先是在新四军高层担任领导工作的叶飞上将,还有新四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李子芳。
叶飞将军1918年回国,早年在闽东地区参与创建苏区和游击队工作,为发展革命力量、坚持南方游击战争作出了突出贡献。1937年12月,他所率领的闽东抗日游击支队改编为新四军第3支队第6团,叶飞为团长。他率领部队在与日寇的斗争中屡立战功,为民族独立和解放作出了重大贡献。
李子芳部长1927年回国,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一位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为充实新四军骨干力量,加强新四军组织建设,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从延安抽调了大批干部南下进入新四军。1937年10月,李子芳被任命为新四军政治部组织部长。11月底,他们告别延安,投入到新四军创建工作中去。李子芳部长在新四军组建初期起到了重要作用,他不但在组织工作上,而且在思想理论建设、作风建设、群众工作等方面都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不幸的是,他于皖南事变中被俘,1942年5月被反动派迫害致死,英勇牺牲。年仅32岁。
菲律宾归侨、共产党员沈尔七,原是菲律宾华侨总工会领导人。1937年,由沈尔七和戴旭民率领的28名菲律宾华侨抗日义勇军队员,于1938年1月乘船由马尼拉到厦门,到龙岩白土镇加入新四军二支队,更名为菲律宾华侨随军服务团,沈尔七任团长,随二支队赴皖南北上抗日,成为新四军中第一支由爱国华侨青年组成的抗日队伍。1939年,沈尔七等人奉命返回菲律宾,组织了第二批菲律宾华侨归国慰问团,任务是到前线慰问新四军,然后就地参军。1938年5月,在团长王西雄、指导员沈尔七带领下,一行24人由马尼拉搭乘远洋轮抵达香港。辗转越南河内、海防,入镇南关,途经南宁、桂林和湖南衡阳,于7月底到达上饶。在军长叶挺的亲自关怀和安排下,慰问团终于冲破了国民党顽固派的阻挠,于8月中旬胜利到达新四军军部驻地云岭,受到了军首长项英、袁国平及广大军民的热烈欢迎。慰问活动结束后,全体成员报名加入新四军,并分别被派往江南前线的抗日部队。
……
新四军中的菲律宾归侨,在新四军中分别担当重任,能吃苦,能战斗。他们中一部分同志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英勇牺牲,一部分同志返回菲律宾参加当地的抗击法西斯的斗争,成为“华支”的骨干力量。有的同志胜利后投入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军队建设,再立新功。他们始终保持着爱国主义精神和铁军精神,为军队、国家和人民作出很多贡献。
归国华侨这一群体纷纷回国参加抗战,是源于他们对祖国和民族的强烈责任感和深深的热爱,他们在海外受到祖辈的训导,从未忘记自己中华民族的根,有着格外浓重的爱国情怀。上世纪三十年代后期,太平洋战争尚未爆发时,华侨在海外生活相对温馨安逸,但是当他们看到祖国母亲正遭受日本侵略者的欺辱和蹂躏,激起他们对祖国、对民族的责任感。回到祖国母亲的身边,参加还击日本侵略者的战斗,捍卫民族尊严、领土完整,是他们的初衷。他们多数人回国的道路并不平坦,要远离亲人可能走上的是一条不归路。舍弃相对舒适的生活、远离温暖的家庭和血肉相连的父母双亲,许多人是瞒着父母毅然远行的。他们为抗战事业献出了青春和生命,并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中融入了铁军精神。
我们回顾革命前辈为抗战所做的贡献,一是为了纪念先贤,二是为了传承精神。先辈们抛家舍业,英勇战斗,不惜流血牺牲,是为了民族的独立、祖国的富强。他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将永远镌刻在共和国的历史丰碑上!他们的光辉形象,将永远活在人民心中!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殷殷报国情、拳拳赤子心永远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
学习和传承先辈的爱国主义精神,还需要深深根植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与责任感。学习新四军中的华侨兵,把祖国的独立、自由、富强、民主永存心底,将先辈的“铁军精神”传承下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注:本文撰写中选用了陈文敬“略述华侨与新四军协力抗战的光辉史绩 ”一文的资料,及黄王奇为主编的《铁军侨魂》一书的素材,在此对陈文敬、黄王奇等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
(责任编辑:黄婷)